家庭如果要達到和諧,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尊重對方的個性。如果總是希望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重新塑造對方,最后必將導(dǎo)致破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長,有自己的特性,切不可揠苗助長。對另一半是這樣,對孩子也是這樣。 第二,要理解與包容對方的缺點。若是以自己為衡量萬物的尺度,你問一千遍,得到的答案永遠都是你對他錯,你撞到桌子是桌子放的位子不好,撞到別的車是因為對方不懂開車,撞到別人時因為別人沒長眼睛。誰都不是神,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包容對方,理解對方。怎樣能夠包容和理解呢?那就要求你能夠有更寬廣的格局。如果你能夠站在更高的高度上用更開闊的視野來面對生活,就不會再為眼前的柴米油鹽,為當下的是非成敗所左右了,也就能夠達成你的夢想。我們不要總是去羨慕別人,覺得別人做什么都能輕易成功,自己卻要走那么多的彎路。實際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有自己的成功方式,也有自己所理解的那種幸福理念,僅此而已。 我們佛教所說的“佛”是什么呢?他不是專指一個人或者一尊像,我們更傾向于認為,佛是你心目中所渴望達到的那種圓滿的狀態(tài)。因此,佛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是有差異的,并沒有固定的標準。 你如果想讓家庭和睦,那么達到和睦的狀態(tài),你便成為佛。那么一個家庭何以能夠和諧呢?很重要的就是大家要相互謙讓,要學(xué)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我為什么要講這些問題呢?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從更高遠的角度上來思考問題,面對生活。否則,只是因為社會的壓力、輿論的影響、財產(chǎn)的牽連、孩子的束縛而走在一起,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樣的家庭又有什么意義呢? 真正成功的事業(yè)、幸福的人生、美滿的人際關(guān)系,第一步都應(yīng)該從家庭做起。那么如何從家庭做起呢?首先要改變的就是自己的心念和思想。比方說,你以前總是覺得對方為你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yīng)當?shù)?,那你現(xiàn)在就要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對方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我們都應(yīng)該要感恩,要珍惜,不要等到家庭瓦解的時候才追悔莫及。 汪曾祺曾經(jīng)寫過一則故事,叫做《螺螄姑娘》。一個單身漢從水里打撈起一個晶瑩剔透的螺螄,他覺得非常喜歡,就將螺螄養(yǎng)在自己的缸里。從那以后,他每天回到家的時候都會發(fā)現(xiàn)飯菜已經(jīng)做好了,而且非常美味可口。他本來以為是鄰居們幫他準備的,但是鄰居都否認了。他覺得非常奇怪,于是有一天提早回家在門口偷看里面的情況。他看見一個美麗的姑娘從螺螄里款款走出,幫他準備飯菜。他沖進門去,抱住了那個姑娘。他為了防止姑娘回到螺螄中,就把螺螄的殼藏了起來。后來,他們就結(jié)婚了,并且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兒子。但是,生活滋長了他傲慢的情緒,他越來越覺得螺螄姑娘所做的一切都是應(yīng)該的。他對她頤指氣使起來,然而螺螄姑娘很大度,沒有放在心上。有一天,男人在逗他們的孩子時居然敲起了那個螺螄殼,一邊敲一邊說:“篤篤篤,你媽是個螺螄精。”螺螄姑娘感到非常生氣,于是就回到了螺螄里,再也沒有出來。那個男人因為自己造下的業(yè),很快就衰老了。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家庭中的相互尊重有多么的重要。如果對于另一半的態(tài)度總是輕慢的、侮辱的,那怎么能夠維持一個家庭呢? 從另一個角度講,西方有一個哲人曾經(jīng)說過:“愛是深深的理解和無盡的包容?!鄙钌畹睦斫獠皇橇饔诒砻娴?,不是說當他成功的時候就理解他,當他失敗了就不理解他了。深深的理解是要去理解對方的每一個習(xí)性,每一時的情緒。理解了,然后去包容。當對方的語言像長矛一樣刺傷你的時候,你為什么不能將自己化為一潭水呢?不要去計較,不要去憎恨,家庭才能夠和諧。 如果有人罵你是一頭豬,你真的是一頭豬,才會生氣;如果你是一個人,那為什么要生氣呢?為了語言的謊言而生氣,那多不值得呢? 為什么在家里,你的嗔火會那么容易被點燃呢?比方說,對方說你是懶蟲,你說對方是潑婦,然后就大吵起來。這正是因為你們了解對方的弱點,剛好說了對方的弱點,這樣,嗔火一點就燃燒起來。所以,我們說要包容對方,了解對方不是指責對方的理由,而是包容和理解的基礎(chǔ)。 同樣的一張嘴,他既可以說你貌若天仙,也可以說你年老色衰。為什么前面這句話會讓我飄飄然,而后面那句話會使我受傷害呢?同樣一張嘴一張一合,為什么會說出那么不同的話,對我們造成那么大的影響呢?如果我們總是放不下這些話,就會一直被別人所牽制,像木偶一樣,沒有自己的生命。如果你自己的內(nèi)心豐足,那么就不會受到這些外在的影響,你會堅持自己的道路,堅守自己的信念,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一個美滿的家庭,其中一定有包容與接納的信念,這是非常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