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惡乎往而不存? 道惡乎往而不存? 解讀:往而不存則道無?!兜赖陆?jīng)》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dú)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闭婵帐敲钣?,無有而有,有而不有,此中之妙,非外人所知。 言惡乎存而不可? 解讀:《道德經(jīng)》曰:“言善信”。言而有信,信中有精,其精甚真,故能存善,言而無信,而不可故惡之。 道隱于小成, 道隱于小成, 解讀:《道德經(jīng)》曰:“樸雖小,天下莫能臣,道之為一。其小無內(nèi),其大無外。”修道為何要修清凈,又為何要警惕至小心翼翼?《道德經(jīng)》曰:“湛兮似或存,無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迎之不見其首,而不知其所由來。卻可以令其停止,令其定位,當(dāng)令其聚時,整個身體的內(nèi)景如一個大漩渦,往漩渦中心內(nèi)聚而不止,故其小無內(nèi);而又可以令其擴(kuò)大至無里無外,故其大無外。故道隱于小而成于小。 言隱于榮華。 注:榮華,這個榮華不是榮華富貴的意思。榮是指在修靜時,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身體內(nèi)的各種動的狀態(tài),此伏彼長而欣欣向榮的體會。華是指已發(fā)出其象的狀態(tài)。 解讀:修煉的初級階段,是言令其身心“致虛極,守靜篤”的狀態(tài)。《道德經(jīng)》曰:“上善若水”。上是上乘,善是方法,所以最上乘的方法就象水一樣。水利萬物而不爭,無微而不至,故能解決眾人之所惡。這個心細(xì)入微,把一切的問題解決在于無形之中。而至于無為的階段,真空是妙有,無有而有,有而不言,而言亦在其中,故言隱于榮華。 南華真經(jīng) 以下是《莊子注疏》原文,([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對照版: 道惡乎往而不存? 〔注〕皆存。 〔疏〕存,再也。陶鑄生靈,周行不殆,道元不偏,于何不在乎。所以在偽在真而非真非偽也。 言惡乎存而不可? 〔注〕皆可。 〔疏〕玄道真言,隋物生殺,何往不可而言隱邪?故可是可非,而非非非是者也。 道隱於小成, 〔疏〕小成者,謂仁義五德,小道而有所成得者,謂之小成也。世薄時澆,唯行仁義,不能行於大道,故言道隱於小成,而道不可隱也。故老君云,大道廢,有仁義。 言隱於榮華。 〔注〕夫小成榮華,自隱於道,而道不可隱。則真?zhèn)问欠钦撸徐稑s華而止於實當(dāng),見於小成而滅於大全也。 〔疏〕榮華者,謂浮辯辭,華美之言也。只為滯於華辯,所以蔽隱致言。所以《老君經(jīng)》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