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收到這樣的提問 —— “當我寫作時,案例該從哪兒找?” “我看書挺多的,一到寫的時候什么都用不上。” …… 點開這篇文章的你,也曾創(chuàng)建過一個自己的公眾號或簡書,但是因為思路和素材的枯竭,很久沒有更新了。 今天為你推薦的這篇文章,是基于《如何有效整理信息》一書,作者從中提煉出了一些如何搜集素材的方法,且非常容易上手,讀完之后不妨一起來試一試呀。 我們還在這篇文章的最后,為你整理出了4篇關于優(yōu)化”筆記整理“與“提高閱讀效率”的文章,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2017年再版本,是《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的姊妹篇,這本書是由日本作家、記者、新聞撰稿人奧野宣之著,除了講述如何記錄信息之外,第二版新增了知識再生產方法介紹,更加體系化。對于高效記錄、收集、整合與應運筆記創(chuàng)新給出了詳細的方法步驟。 將收藏的微信文章、 報道轉化為自己的素材 互聯(lián)網讓我們能在一瞬間收獲上百條信息,但在讀懂它們后,為了能對他們進行活動,我們需要將其抽象化記牢,就必須使用眼睛和大腦。 作者提出,在看到任何信息(比如網絡上的文章、熱點報道等)的時候,不僅要看到讀懂,同時還要記錄下自己的思考,最好能從各個角度細致觀察,去探索它與其他信息的關聯(lián)。 具體可以從以下4點進行思考——
及時記錄自己的所思所想, 為寫而思 就從我本人十年如一日的用這種方法記筆記的經驗來看,我敢斷言,就算是無意義的想法,也應該先記下來,因為判斷筆記本上內容的價值的并不是現(xiàn)在的自己,而是你現(xiàn)在根本不知道會變成怎樣的將來的自己! 很多人都有過這種經歷“在剛開始想到的時候,覺得自己的念頭很有趣,似乎派的上用場,從而感到躍躍欲試,一旦將所思所想寫成文字,便會強烈的感到這些念頭并沒有很高的價值,熱情也逐漸退卻”。這樣的情況導致很多人寫作中斷。但是,現(xiàn)在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拾這種記錄的習慣。
這些念頭可能為我們以后的寫作提供很好的素材。比如今天的聚會,看到有不同習慣的人狀態(tài)不同,你覺得時間是最公平的,你把時間投入到哪里,你就會在哪里有收獲。當你記錄下來,以后你就可以以此為素材寫作?;蛘吣阌X得,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我這么寫也寫不出什么新意,這又如何破解呢? 即便想法沒什么實際意義,也要去試著寫寫看,這些念頭可能成為你深入思考的契機。 這時你可以想:
通過這一系列的思考,我們肯定能收獲一些想法,甚至改變行動。 將所有素材統(tǒng)一管理 方便隨時查看 相信大家都有過將感興趣、有啟發(fā)的信息收藏,記錄的經歷,但使用的時候發(fā)現(xiàn)找不到了。不記得放到哪個本或者存儲到什么平臺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將素材資料統(tǒng)一管理。 筆記本和這個玩具箱如出一轍。只要遵循一元化都規(guī)則,納入筆記本的信息也能夠保持“盡管亂七八糟,但都在這里了”的安全感。帶著這樣的感受尋找筆記本,跟不知道記在什么樣的紙上,甚至不知道有沒有記過的心境完全不同,這一點任何人都能明白。 一元化就是將所有的資料全部依次放到一個存儲器里。比起分類整理,一元化方法非常適合個人記錄信息使用,原因有——
閑來無事可以翻看閱覽自己的筆記,說不定新的創(chuàng)意和靈感就會被激發(fā)。? 分類整理VS一元化 書中是將所有信息記錄在筆記本上,我們可以選擇記錄在印象筆記里。印象筆記可以添加鏈接,圖片,還可以把自己思考的內容總結做成標簽,方便查找。 #你有什么收集素材的小技巧呢?# 歡迎在評論區(qū)和大家分享 ——————————————— 老編輯帶你看看師北宸同學的素材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