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苑里有一枝獨特的奇葩——回文詩詞。這一體載首創(chuàng)于婦女,又完備于婦女,(朱存孝《回文類聚序》云:“自蘇伯玉妻《盤中詩》為肇端,竇滔妻作《璇璣圖》而大備?!保┦欠饨ㄉ鐣飲D女在不能直言幽情暗恨之下的苦心孤詣之作,其中以奇巧多變、文彩斐然著稱的,當推東晉前秦女子蘇蕙的織錦回文《璇璣圖》。
歷代都是從回文詩的角度來推崇蘇蕙的,實際上,就中國工藝美術(shù)史而言,蘇蕙稱得上為最早見諸文獻記載的織錦女工藝家,她的回文織錦《璇璣圖》則是彌為珍貴的史料。 據(jù)唐代房玄齡《晉書》卷九十六記載:竇滔妻蘇氏,名蕙,字若蘭,始平(今陜西興平)人,善屬文。她的丈夫竇滔為符堅時的秦州(今四川)刺史,后被徙流沙(今甘肅敦煌),蘇蕙思夫心切,于是織錦為回文《璇璣圖》相贈。共841字,回環(huán)宛轉(zhuǎn),詞語凄惋。
古今論《璇璣圖》者甚多,而以唐代武則天記敘較詳,影響較大。武則天記敘蘇蕙織錦的緣由與《晉書》迥然不同。武則天當權(quán)執(zhí)政后,于“聽政之暇,留心墳典,散帙之次,偶見斯圖,因述若蘭之才,復美連波之悔過”,于是撰有《竇滔妻蘇氏織錦回文記》,按武則天的說法,蘇蕙是武功(今屬陜西)人,陳留令蘇道質(zhì)第三女,她“識知精明,儀容秀麗,謙默自守,不求顯揚”,長到16歲時,嫁給秦州刺史竇滔,深得丈夫的敬重。
武則天也指出了蘇蕙的弱點,即“性近于急,頗傷嫉妒”。竇滔,字連波,右將軍竇子真之孫竇朗之第二子,長得風神用偉,又精通經(jīng)史,能文善武。苻堅對他十分器重,委以顯職,皆有政績,頗有口碑。遷任秦州刺史,因忤旨謫戌敦煌。后因攻下晉之襄陽(379年),復起用竇滔為安南將軍,鎮(zhèn)守襄陽。
當時,竇滔有寵姬趙陽臺,能歌善舞,無出其右,竇滔將她安置別所。蘇蕙得知,找到趙陽臺,苦加捶辱。竇滔深以為憾。趙陽臺對蘇蕙也不客氣,專門揭蘇蕙之短,又諂毀交至,使得竇滔對蘇蕙十分不快。竇滔鎮(zhèn)守襄陽時,邀請?zhí)K蕙同往,蘇蕙氣憤地拒絕了。竇滔便帶著趙陽臺赴任,一去不返,音信全無。 蘇蕙才21歲,就獨守空房,悔恨自傷,于是,絞盡腦汁,織出回文詩錦圖,差人送給竇滔,竇滔覽閱錦詩,感其妙絕,有點幡然醒悟,便將趙陽臺送到關(guān)中,又派車去接蘇蕙,并舉行隆重的禮儀,迎接妻子到襄陽,從此夫妻言歸于好,更加恩愛。
蘇蕙的織錦回文《璇璣圖》是什么樣呢?錦,如《六書故》云:“織采為文曰錦”。漢代錦之產(chǎn)地以陳留襄邑(今屬河南)為第一,自漢代起該地以產(chǎn)錦馳盛名,《陳留風俗傳》有“襄邑有黼黻藻錦”之語,王充《論衡·程材篇》里說:“齊郡世刺繡,襄邑俗織錦”。西晉左思《魏都賦》里說“錦繡襄邑”。
這些都可以證明。蘇蕙隨父在陳留住過,可推想在織錦之鄉(xiāng)必學得織錦之藝。她用五色絲線,織成縱橫八寸見方的錦,并用文字織成回文詩于錦上,故武則天這么評價道:“五采相宜,瑩心耀目。其錦縱橫八寸,題詩二百余首,計八百余言,縱橫反復,皆成章句。其文點畫無缺,才情之妙,超今邁古,名曰《璇璣圖》?!?/p>
撇開回文詩暫且不論,單就織錦工藝來說,這是中國織錦史上第一次用文字織成的錦,一反過去織花紋圖案的常規(guī),800多字織在8寸見方的錦上。而且“點畫無缺”,又“五采相宜,瑩心耀目”,論其技藝,可謂超古邁今,為千古絕藝,這確實是一個了不起的創(chuàng)舉。
從唐代史料也可看出蘇蕙的不凡技藝?!短茣肪砣疲骸啊瓋?nèi)出繡袍賜新除都督刺史,其袍刺繡作出形,繞山勒回文銘曰:德政惟明,職令思平。清慎忠勤,榮進躬親。自此每新除都督刺史,必經(jīng)以此袍賜之。” 這是說在袍上繡出山形,周圍繞以金銀絲繡成的回文銘。日本學者原田淑人在《中國服裝史研究》中論及唐代服裝時引此資料后這么說:“回文銘據(jù)傳系前秦苻堅之時,秦州刺史竇滔妻蘇氏織錦,繡成七言回文詩。 回文銘蓋自此始,后來遂成為六朝隋唐相繼注行的文樣?!边@正反映出蘇蕙所創(chuàng)的回文織錦工藝對后世的巨大影響,到唐代這種工藝最為流行。 由于蘇蕙的回文織錦,奇巧絕倫,在后世產(chǎn)生的影響極大,世人竟抄不絕,王侯抄藏于大內(nèi),文士摹貯于箱篋,商旅書題于驛館,流傳甚廣。宋代桑世昌把它編入《回文類聚》書中;明弘治年間康萬民、康禹民專門撰寫了《璇璣圖詩讀法》一書;清代李汝珍在小說《鏡花園》第四十一回《觀奇圖喜遇佳文,述御旨欣逢盛典》中褒其事。 清代李漁則有《合錦回文傳》小說16卷;宋代才女朱淑真曾重金購得《璇璣圖》,玩賞之余,手書有《璇璣圖記》,影響之大可與武則天之記相提并論;不少著名戲曲家還將蘇蕙織錦回文寫成劇本,元代戲曲大家關(guān)漢卿曾創(chuàng)作有《蘇氏造織錦回紋》雜劇。
明代無名氏又有《織錦回文》傳奇(見《五宮正始》);又明成化刻本《新刊耀目冠場擢奇風月錦囊》中亦收有《竇滔回文記》。 清代著名戲曲家洪升撰有《回文錦》傳奇;孔廣林則有《璇璣圖》雜??;蘇蕙作為才女的形象,還被人撰文作詩加以贊頌,或繪成彩像以寄近思,更有人仿效她寫成回文詩、詞、曲、賦、銘、對聯(lián)和斷句,或制作回文,寫成形形色色、變幻多端的圖案繪刻在器物上。蘇蕙的《璇璣圖》風靡千百年來的文苑藝壇。 對于《璇璣圖》如何讀,古人曾專門有研究,說法很多,不能一一備述,朱淑真考據(jù)圖上有五言、四言、三言和七言回文詩,可周流而讀。
武則天說圖內(nèi)詩“縱橫反復,皆成章句”,是言可以反讀、橫讀、斜讀、交互讀、退一字讀、疊一字讀,皆成詩詞,計841字,可得3800余首詩詞,構(gòu)思奇巧,曠古絕后,故宋代著名詩人黃庭堅有詩稱贊云:千詩織就回文錦,如此陽臺暮雨何?亦自英靈蘇蕙子,只無悔過竇連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