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稱'祝京兆',長洲(今江蘇吳縣)人,自幼聰慧過人。弘治五年(1429)中舉,后久試不第。正德九年(1514),授為廣東興寧縣知縣,嘉靖元年(1522),轉任為應天(今南京)府通判,不久稱病還鄉(xiāng)。
祝允明擅詩文,尤工書法,名動海內(nèi),與唐寅意氣相投,遭際與共。與唐寅、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與文徵明、王寵同為明中期書家之代表。楷書早年精謹,師法趙孟頫,褚遂良,并從歐,虞而直追'二王'。草書師法李邕,黃庭堅,米芾,功力深厚,晚年尤重變化,風骨爛熳。
《名山藏》云:'允明書出入晉魏,晚益奇縱,為國朝第一。'
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軍神理,而時露傖氣;小草則頓宕純和,行間茂密,亦復豐致蕭遠,庶幾媲美褚(遂良)公。'
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祝允明因長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號枝山,世人稱為“祝京兆”。
北京大學教授、引碑入草開創(chuàng)者的李志敏評價祝允明:“祝枝山的狂草,骨力弱于旭、素,但在宋人影響下,又自成一格”。 其代表作有《太湖詩卷》《箜篌引》《赤壁賦》等。所書“六體書詩賦卷”“草書杜甫詩卷”“古詩十九首”“草書唐人詩卷”及“草書詩翰卷”等皆為傳世墨寶。 |
|
來自: 昵稱40044036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