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暖心理咨詢師佟新 我的咨詢室曾經(jīng)接待這樣一個案例:萱萱現(xiàn)在是一個高中生了,以前是一個常常把媽媽逼瘋的孩子,每一次都會與媽媽發(fā)生爭斗,現(xiàn)在搖身一變成了一個能自律,自信負責的孩子了,那么這中間又發(fā)生了什么事兒呢? 萱萱以前特別的叛逆,無論做什么事都會頂著干,怎么催促都不管用。每天早上都要經(jīng)歷一場大戰(zhàn),終于趕著出門上學了,還常常遲到。放學回到家同樣的情景再現(xiàn),吃飯洗澡睡覺拖拉磨蹭,作業(yè)更是常常很晚的沒有辦法完成,所以萱萱一天當中接觸到最多的就是爸媽的各種嘮叨、催促、威逼、利用、講條件。 在他們家有一個奇異的現(xiàn)象:墻上貼滿了很多,按著紅手印的紙片,萱萱說那是跟媽媽簽的合同及各種補充協(xié)議,萱萱一臉不屑的說“切,廢紙一張”。我問媽媽這有用嗎?她無奈的嘆了一口氣,就是試了各種各樣的軟的硬的方法都沒用。 通過親子的心理互動咨詢,逐漸的幫助她們走出困境,也是媽媽和萱萱努力嘗試堅持的改變了他們互動的模式。爸爸媽媽都做到了,跟萱萱和善與堅定并行的交流溝通模式。大概持續(xù)堅持一年的時間,萱萱六年級的時候,之前的情形已經(jīng)改善了很多,到了萱萱初中的時候慢慢的,媽媽已經(jīng)把很多責任、選擇權利還回給萱萱了。萱萱基本上可以獨立,自覺的完成作業(yè)了,而且學習成績也有了很大的進步。 和善與堅定并行到底是什么呢?我們以往說起教育孩子常常提到的一句古話說要“寬嚴結合”。但是呢,通常的理解就是該寬的時候寬,該嚴的時候嚴。如果今天你還相信這個觀念的話,那么你有可能大錯特錯嘍。和善堅定同時并行,和善指的是要無條件的愛孩子,接納孩子。堅定指的是能夠幫助孩子建立必要的秩序和規(guī)則。根據(jù)和善與堅定互動用了多少和善與堅定,大致可以把父母分成四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的父母高堅定低和善型,俗稱控制型父母;第二種爸媽呢是高和善低堅定,俗稱嬌縱型的父母;第三種爸媽既不和善也不堅定,俗稱忽視型的父母;第四種就是和善與堅定并行,俗稱民主型的父母。 舉個例子說,孩子在家里吃飯的時候,突然發(fā)脾氣大喊大叫,甚至有可能打翻桌上的東西、扔東西。忽視型的父母可能很生氣,直接走開,不理孩子;嬌縱型的爸媽呢,很有可能,趕緊安撫孩子,幫孩子收拾東西,還哄著孩子,要趕緊多吃飯;控制型爸媽呢,可能會大發(fā)雷霆,批評指責孩子,跟孩子這樣說“你這孩子怎么這么沒良心,媽媽給你做飯,一把屎一把尿帶你媽媽容易嗎?”批評指責,外加情感要挾。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民主型爸媽會怎么做呢?會跟孩子這樣說“孩子剛才你那樣媽媽、打翻東西,媽媽很難過,很傷心。我一個人先回房間冷靜一下,你什么時候學會溫柔的說話了媽媽就會出來?!边@么說就是把媽媽傷心難過的感受告訴孩子,以此代替批評,指責,講道理。并且也向孩子提出清晰的要求,溫柔的說話。這個表達目的在于讓孩子明白自己做錯了比直接批評指責孩子更有效。 然后當孩子跑到房間來找我們的時候,有可能他會說“媽媽,對不起,我學會溫柔的說話”。這時候我們可以開心的擁抱她,感謝她的溫柔。這個過程讓孩子明白他剛才的行為是錯誤的,同時也給機會他去修正這個錯誤,這就是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溝通模式。 和善與堅定并行強調(diào)的是家長一句話說出去的時候,既和善且堅定。和善的是我們態(tài)度、語氣和善、不批評、不指責。堅定呢是努力同時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建立必要的秩序和規(guī)則。這種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溝通模式對于孩子獨立自立的品格培養(yǎng),幫助是非常大的! 再舉個例子:孩子在看電視,你們約定的時間到了,電視還開著沒關。忽視型的爸媽很有可能自己就一直在旁邊玩著手機,都忘了這個事;嬌縱型的父母呢,可能就會一次又一次的跟孩子說“就十分鐘,最后一次,不能再拖啦”,完了再加十分鐘。控制型的父母呢,很有可能上前直接就把電視關了,孩子可能因此大發(fā)脾氣,然后家長與孩子又繼續(xù)上演,后續(xù)各種權利斗爭。和善與堅定并行的民主型的爸媽呢,會保持和善的態(tài)度,跟孩子溝通說“孩子我們約定的一集結束了,電視是你自己關還是媽媽幫你關,自己關在你這個年齡真的很難得,要不要挑戰(zhàn)一下?”無論孩子怎么選都是關電視,潛臺詞也是告訴孩子,此刻你該做這件事了。孩子說“我再看一會”我們繼續(xù)和善堅定地給孩子選擇“那是三分鐘還是五分鐘,你是希望媽媽再提醒你,還是你自己主動關了”等等這樣的溝通方式。 回到孩子做作業(yè)這件事上,如果孩子經(jīng)常功課做的很晚。過了晚上11點才來找你,他說“功課很多,不會做?!蔽覀兙涂梢赃@樣跟孩子設定界限“兒子如果你學習上需要幫助,我希望你九點前來找我,我很樂意幫你。但是如果不能,九點之后我就無能為力了?!比缓竽憔蛨远ǖ倪@么做,跟孩子建立了這樣的界限。 只要我們家長控制好情緒,放下自己的焦慮和急躁,做到平靜,和善的跟孩子定規(guī)則設界限,并堅持執(zhí)行,以身作則,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 |
|
來自: fchwangxin > 《學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