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羅曼史 生命有沒有意義? 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fù)雜。說簡單,是因為生命的意義,其實在創(chuàng)生之初就已經(jīng)被賦予了的。這個意義就是:活著。 它體現(xiàn)在難民潮的隊伍中,表現(xiàn)在饑荒年的大路邊,浮現(xiàn)在押赴刑場奔赴黃泉路的死囚臉上,呈現(xiàn)在每一個嗷嗷待哺的小生命的哭聲里?,F(xiàn)在,世界上有多少人還掙扎在死亡線上,我們不得而知。但只需想一想近些年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隆隆的炮聲,以及非洲一撥一撥的難民,就可以知道,一個人能夠平安地,不用恐懼隨時面臨死亡威脅地活著,有多么重大的意義。 食欲是上天賦予每一條生命確保其活著的重要條件。這一本能是上帝在創(chuàng)生之時賦予生命的,因此,'活著'成為生命的第一意義。 除了活著,生命的第二個意義是什么呢?那就要問我們?nèi)说牡诙€欲望是什么?毫無疑問是性欲。性欲所對應(yīng)的另一個人生意義便是傳承。交配的結(jié)果是產(chǎn)生新的生命。這個人生意義的重要性,從交媾之時得到的快感就能夠清楚。這樣的快感讓每一條生命都樂于去完成這件事。這是上天創(chuàng)造人類并要求其延續(xù)下去最智慧的安排。正因為這樣,生命就得以源源不斷的誕生延續(xù)。 從物種起源、繁衍和發(fā)展的角度,為了不讓物種消亡,生命就必須完成生育傳承的使命。中國文化十分強調(diào)這一層意義。《孟子》里說'不孝者三事:謂阿意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窮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而且直接指出:'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意思是第一種不孝是順從父母的意思,父母有錯而不加以提醒勸說,使他們陷于不義;第二種是家境貧寒,父母年邁,而不謀求官職以贍養(yǎng)父母;第三種是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無人繼承香火。其中,以不娶妻生子,斷絕后代最為不孝?;浇桃彩种匾暽囊饬x,《創(chuàng)世記》里明確賦予每個人生養(yǎng)眾多兒女的使命。 孔子說:'食色性也。''活著'、'傳承'既是每一條生命本能的要求,又是上天賦予生命的不可推卸的責(zé)任,同時更是生命其他意義的基礎(chǔ)。'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是也。有些人因為生活苦一點,委屈多了點,或者失去戀人,事業(yè)受挫,就想不開,就想了卻自己的生命,是多么本末倒置,愚蠢至極的想法! 新的生命誕生之后,生命的另一個意義也就隨之產(chǎn)生了,那就是撫養(yǎng)自己的下一代。因為新生命出自于自身,上一代因為對自己的愛而產(chǎn)生了對自己生命的延續(xù)者——子女的愛。這種愛因為源自于自身,所以帶有很強的自我犧牲意味。自私和無私,在這里達到高度的統(tǒng)一。這種自我犧牲有時可以達到舍棄自身的程度。沈石溪在《斑羚飛渡》中,有對老斑羚犧牲自我成全新一代的具體描述,人的自我犧牲成就子輩的事例更是不甚枚舉。 同樣,撫養(yǎng)下一代,成為了人生又一不可推卸的責(zé)任。文明不斷發(fā)展,撫養(yǎng)之外又增加了新的一層意義——教育。教育的目的是讓新一代做一個人,做一個身體心理都健康的人。但現(xiàn)代社會,許多人把教育弄成了攀比。別人的孩子做什么,我的孩子也要做什么; 別人的孩子耍什么,我的孩子也要耍什么。甚至不顧孩子的身心健康,要孩子考好名次、考好學(xué)校,把孩子的一切當成了自己和他人攀比的東西。這就失去了教育的本質(zhì)。新的生命長大成人,老一代的生命力也就慢慢衰竭。這時候,作為代代相續(xù)的承遞,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新生命又有了一個人生意義—一替已經(jīng)垂垂老矣的父輩養(yǎng)老送終。這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強調(diào)得尤其充分。它以'孝'的形式,向一代又一代新生命灌輸,并成為人人必須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在漢代,更加作為每一個人加官進爵的重要標準'孝廉':一個人要想做官,首先必須'孝敬父母,辦事廉正'。兩漢前后四百余年都以孝廉舉仕,其后幾乎所有朝代都注重對官員'孝'的要求,明清時代直接將舉人稱作'孝廉',可見其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地位。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孔子的《禮記》將其列為倫理道德“禮”的七大具體內(nèi)容的首位,'孝、慈、恭、順、敬、和、仁、義'加以強調(diào),并說'君子務(wù)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即是孝順父母,'悌'即是友愛兄弟,將孝悌作為'仁'的根本。 孝敬父母這一人生意義既是對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的感恩回報,它屬于人的良知的范疇,它讓人區(qū)別于動物(但即使動物也有'羔羊跪乳,烏鴉反哺')又是每一個都會老去的人年老體衰時自己的需要。同時它維系著一個家庭和諧團結(jié),社會穩(wěn)定和平,所以為歷朝歷代上下階層人的共識。 新一代生命再生產(chǎn)更新一代,如此周而復(fù)始,循環(huán)往復(fù),生命就實現(xiàn)了代代相傳的良性循環(huán)。 這本是作為生命最基本的意義,是不用去論證辯駁的事情。 但為什么有人會將這些生活的意義給丟掉了呢?而且丟掉的人大多不是普通平凡的草根階層?他們往往有較高的學(xué)歷,而較高的學(xué)歷又產(chǎn)生了較高的欲望,又由于父母的呵護,使他們沒有歷經(jīng)生命必須的苦難而精神脆弱,還有一些是由于接觸不正確的思想,這些諸多因素使他們在自己的價值觀中添加了一些不恰當?shù)纳饬x,比如過高的地位,比如諸多的財富,比如炫人的名聲……。這些東西確實也可能是生活的部分意義,但絕不是全部意義。因為維系生命存在的東西本不需要太多。但他們錯誤地把這些當做了生命的全部,所以他們一旦不能擁有,就感到迷惘失望甚至絕望。![]()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生命的意義還有其復(fù)雜的一面。它的復(fù)雜性在于生命的意義具有認同性,當人們不予認同的時候,生命又是沒有意義的。而且隨著人們認同意義的不同,人生意義也不同。 只需要將生命縮短為一小段就能明白:給一段時光賦予無所事事時它是無聊的,賦予和愛人卿卿我我時是甜蜜的,賦予為善助人時是高尚的,賦予草木皆兵時是恐怖的。![]() 因此,如果一個人有足夠的知識,有足夠的理智,就該給自己的人生賦予足夠智慧的意義。 范蠡在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之后,毅然離開權(quán)利的核心,離開錦衣玉食、榮華富貴的京城,開創(chuàng)自己的商業(yè)事業(yè)。(而與之共事的文仲卻因留待京城而遭殺戮)。居里夫婦在發(fā)明鐳元素后,主動放棄鐳的專利申請,放棄大筆財富,專心致志進行科學(xué)實驗,兩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xué)獎。因為他們認為財富在帶來榮華的同時,會給自己帶來精神的負累,會干擾他們科學(xué)研究的純粹心境。他們都不失為最智慧的人。![]() 最為高貴的靈魂是怎樣的呢?身處逆境仍然充滿生活的希望,仍保持生命的尊嚴,不悲觀,不絕望,不自棄。把逆境當做自己人格的磨刀石、能力的歷練場,'動心忍性''增益不能'。這樣,人生就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從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 地位、財富、美名是每個人都希望的,因為它能給自己一種高貴的感覺。但真正的貴氣并不在此。如果富貴之人充滿傲氣和驕橫,那么他比貧窮還要可惡。 人的貴氣在于生活的底氣和骨氣。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應(yīng)該是對貴氣最精煉的概括。![]() 而在落魄之時就怨天尤人、灰心喪氣乃至喪志的人,絕不可能成為生活的贏家。因為灰心必然喪失斗志,埋怨就是推卸責(zé)任。而沒有斗志和責(zé)任感的人,實際上是扶不上墻的爛泥。這樣的人,即使偶遇天降餡餅,也無法真正改變自己低俗的習(xí)氣,很可能即刻變成一個趾高氣揚的驕橫之徒。因為在他的眼里,財富和地位是決定一切的唯一標準。但是高山上的小草,永遠只是小草;深谷中的勁松永遠是令人敬仰的勁松。![]() 但是'活著'和'傳承'還只是生命意義最基本的部分。如果一個人只是活出這兩點意義,他還只是一個平凡的生命。就算他為個人累積了金山銀山,登上了至尊之位,如果只有私欲,甚至為了私欲而不擇手段,傷天害理 ,他也不可能被人敬佩反而會被人唾罵。 就像一個人的身份需要與之相關(guān)的對象來確認一樣,生命的意義也需要構(gòu)成聯(lián)系才能顯出意義。一個只為個人而活的人,生命意義遠小于為家族而活的人; 一個只為個人家庭而活的人,生命意義遠小于為一鄉(xiāng)人而活的人。以此類推,為全人類的幸福而活的人就應(yīng)當是萬眾敬仰的'圣人'。![]() 有人提出,生命的意義分為'生存''生活''使命'三個層次。只為'活著'而生的人,僅僅是動物性的。這種人不講尊嚴,沒有底線,不講原則。為了'生活'而生的人,遵守規(guī)范,知曉進退,有美的追求。而為著某種'使命'而生的人,他們有強大的感召力和無窮的力量,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即使生命受到威脅也在所不惜 。正因為這樣,他們又具有無窮的生命力。所以,我們說,具有使命感的人是無敵的。 ![]() 因此,只為個人而活的人,生命力最為脆弱,生命的意義最卑??;有使命感的人,生命力最為頑強,生命的意義最偉大。![]() 愿每一條生命都遵從上天的旨意,并為自己賦予相應(yīng)的使命。 |
|
來自: 遼寧本溪高明達 > 《社會財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