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目茶碗中,宋代吉州窯的茶盞是一大宗,主要有玳玻、木葉、玳瑁三類,以玳玻最為名貴、木葉次之、玳瑁最末。在日本名品茶碗中,有9件吉州窯,其中被列為“國寶”的有1件、“重要文化財(cái)”3件,而“大名物”1件、“中興名物”3件。 日本茶道古籍《君臺左右賬記》中,鼈盞、能皮盞排在建窯的曜變、油滴、建盞(兔毫)之后,其中鼈盞價(jià)值一千匹。從書中的文字描述來看,二者的紋樣及釉色變化與吉州窯相近,其中鼈盞應(yīng)該就是現(xiàn)在所稱的玳玻天目。 而日本茶道具鑒賞的古典名著《大正名器鑒》(高橋箒庵著,1861~1937年)中,灰被天目則排在建盞之后,吉州窯之前。在此書之前,玳玻和玳瑁由于碗外壁釉色一樣,并未被進(jìn)行區(qū)分。 《君臺觀左右賬記》 在我國,玳玻天目稱為“剪紙貼花”、木葉天目稱為“木葉貼花”、“木葉紋”、玳瑁天目稱為“玳瑁紋”、“虎皮紋”。三者均屬黑釉系,是吉州窯利用當(dāng)?shù)氐土奶烊昏F礦釉,通過獨(dú)特的生產(chǎn)技藝和裝飾手法而燒制的,是宋代代表性茶盞之一。 茶盞是宋代吉州窯黑釉瓷中的主要產(chǎn)品,基本樣式為宋代茶盞典型的大口小圈足,器型上與建盞最大區(qū)別便底足的造型,吉州窯淺修足、無止釉線,且施釉常及底。 玳玻天目/剪紙貼花 玳玻天目梅花紋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吉州窯的剪紙貼花有三種形式,分別是剪紙?zhí)藁?、剪紙漏花和剪紙貼花。剪紙貼花常見于茶盞中,且日本所稱的玳玻天目也多指該種形式。剪紙?zhí)藁ā⒓艏埪┗ǘ嘁娪谄?、罐等其他器型中?/p> 剪紙貼花的制作工藝,是在坯胎上先施一層淡黃色釉,再將剪紙紋飾貼于盞的內(nèi)壁,然后在上面再施另一層黑釉,揭掉剪紙圖案后,入窯高溫焙燒,兩種釉相互滲透,形成濃淡相襯,深淺對比,具有獨(dú)特的色彩相嵌紋飾。 玳玻天目鳳凰紋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在淡黃色的底釉上,閃爍著形如在云霞、細(xì)雨、火焰、青藍(lán)紫綠交織的異彩繽紛的色相中,浮現(xiàn)鹿、鳳和梅等各種不同花卉和珍禽的剪影,透出一種含蓄而又朦朧的美,富有天然意趣,或雙鳳展翅,或朵梅紛飛,顯得生動自然;或?yàn)榱饣ㄟ吙騼?nèi)書“金玉滿堂”、“龜鶴齊壽”一類四字吉語,流露出濃郁的民俗氣息。 玳玻天目鸞文碗 MOA美術(shù)館 吉州窯剪紙貼花的裝飾紋樣主要以蝴蝶、鸞鳳、鴛鴦、梅、蘭、竹,以及吉祥語為題材。如常見的鸞鳳剪紙貼花茶盞,一般用2張、或3張紋飾相同的鸞鳳剪紙,以盞壁一線為中心,飾上2只或3只首尾相追的鸞鳳,空間兩側(cè)襯以朵梅、或蝴蝶,而盞心一般飾朵梅。 裝飾紋樣整齊疏朗,穩(wěn)定均衡,形象概括生動。寓意“喜相逢”,表達(dá)了人們對“鸞鳳和鳴”、“雙宿雙飛”,以及“形影不離”的生活美好愿望。 木葉天目/木葉貼花 木葉天目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木葉紋,是以天然樹葉為標(biāo)本,經(jīng)過腐蝕處理后貼在坯體上,然后入窯焙燒,燒造成功后樹葉的形狀及葉脈便清晰地留在茶盞上。 具體制作工藝是,將天然樹葉用水浸泡,腐爛后留存葉莖和葉脈,然后將富含銅、鐵、錳、鎳等礦物原料碾磨成細(xì)粉,樹葉筋脈沾這些細(xì)粉,粘貼在坯件的裝飾部位,貼牢后施白色透明釉罩蓋,其他部位施黑釉。入窯經(jīng)火焙燒后,在瓷器上就出現(xiàn)一枚栩栩如生的木葉紋。樹葉的莖脈在黑釉的襯托下清晰可見,色調(diào)明朗,簡潔大方而又韻味無窮。 各式木葉紋樣 木葉紋的圖案設(shè)計(jì),沒有固定樣式,有半葉一葉的,也有二葉三葉相重疊的,紋樣安排也不規(guī)則,多隨工匠的意圖設(shè)計(jì)安排:或一葉展開于盞內(nèi)壁,占器壁的二分之一,如大樹聳于蒼穹之中;或一小片樹葉掛在盞內(nèi)壁,莖脈清晰可見;或雙葉疊落,或三葉散點(diǎn),構(gòu)思奇巧。 木葉紋茶盞若注入茶水,茶盞中的木葉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葉小舟,葉影飄飄,淡香輕拂,極富詩意,形成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意境,契合了宋人崇理尙雅、淡泊寧靜的審美情懷。 玳瑁天目/玳瑁紋、虎皮紋 玳瑁天目 玳瑁是一種海龜,其背部角質(zhì)板呈覆瓦狀排列,表面油光,且有褐色和淡黃色相間的花紋,自然美觀。 玳瑁紋是在施黑釉時(shí)添加一些淡黃釉,經(jīng)窯火焙燒,不同顏色的釉層在高溫下相互浸潤,燒成后淡黃釉色在黑釉底色襯托下蜿蜒浮現(xiàn),似行云流水,宋代稱它為玳瑁釉,是吉州窯的主要品種之一,是吉州窯獨(dú)有的窯變。 (玳瑁是一種海龜,其背部角質(zhì)板呈覆瓦狀排列,表面油光,且有褐色和淡黃色相間的花紋) 玳瑁碗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玳瑁紋,又類似虎皮上的斑紋,故也稱為虎皮紋。但也有人將斑紋呈塊狀的稱為“玳瑁”,而將長條狀的稱為“虎皮紋”。 除了剪紙貼花、木葉、玳瑁之外,吉州窯的黑釉茶盞中還有素天目、彩繪裝飾紋樣,以及仿建窯的兔毫斑、鷓鴣斑,但后二者無論釉色、斑紋,還是燒成機(jī)理都與建窯具有本質(zhì)上的不同。這些品種的吉州窯茶盞,很少出在日本的天目茶碗中,且也不是吉州窯的特色茶盞。 本文轉(zhuǎn)自:把盞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