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畫家朱勒斯·布雷頓筆下的早起者——《黎明勞工》(Dawn Labour),描述了一群農婦,天未亮,就已在農田中干活。除了生活習慣使然,當然還有其他…… 撰文 | 馮水寒 責編 | 葉水送 生物鐘與我們的健康密不可分,它影響著廣泛的分子過程,包括激素水平、核心體溫以及清醒-睡眠模式。2017年,三位學者因在生物鐘機制方面的發(fā)現,獲得了諾貝爾生理或醫(yī)學獎,引發(fā)了這一領域新的研究熱潮。那么,生物鐘是否會影響患病風險,它的作用機制又是怎樣? 人體的生物鐘,圖片來自nobelprize.org 大規(guī)模基因組分析研究揭示生物鐘和精神疾病的聯(lián)系 圖片來自Nature Communications 1月29日,來自英國??巳卮髮W(University of Exeter)醫(yī)學院的Michael N. Weedon及其合作者,通過基因組大數據發(fā)現了一批新的影響習慣早起的基因組區(qū)域,這使得影響早起的基因組區(qū)域從原先的24個增加到了351個。相關研究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本研究給出了大量可進一步開展詳細研究的基因,幫助我們確定不同的人如何擁有不同的生物鐘”,研究負責人Weedon教授表示。 基因大數據從何而來?研究者分析了英國基因銀行(UK Biobank)以及23andMe近70萬人全基因組數據和晝夜節(jié)律數據,主要包括所有參與者被詢問是夜貓子、是早起者以及其他相關問題,英國基因銀行的85760個人還有活動監(jiān)測器記錄的睡眠時間。 經分析這些數據,研究者確認了327個全新的影響早起的基因組區(qū)域,且攜帶這些“早起位點”最多(前5%)的受試者,要比攜帶最少(后5%)的受試者,平均睡眠時間提前25分鐘,但他們的睡眠質量和持續(xù)時長沒有受到明顯影響。 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習慣早起的人具有更好的精神健康狀況。早起降低了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風險。但它與身體質量指數(BMI)、糖尿病或肥胖等疾病等疾病風險未存在關聯(lián),這也否定了此前的許多猜測。 全新的影響是否習慣早起的基因組區(qū)域 圖片來自Nat Common 早起相關基因的表達區(qū)域,圖片來自Nat Common 至于這351個基因組區(qū)域如何參與身體的節(jié)律調控?研究者發(fā)現,這些區(qū)域富含參與晝夜節(jié)律調節(jié)、cAMP信號通路、谷氨酸和胰島素信號通路的基因,這些基因主要在視網膜、后腦、下丘腦和垂體中表達。其中,眼睛視網膜在幫助身體保持時間上起到關鍵作用,可幫助解釋大腦如何檢測外界的光,“重置”生物鐘,與24小時的一天周期對應。事實上,身體原本的生物鐘周期略長于24小時。 “研究中的大樣本意味著我們提供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證據,即夜貓子患精神分裂癥和較差精神健康狀況的可能性較高,但需要進一步研究充分驗證這一點?!?Weedon說。 23andMe公司首席科學家Dave Hinds博士則表示:“公司會利用這些信息告知客戶,他們傾向于早起者還是夜貓子。這項工作將有助于更好地估計遺傳在其中的作用,幫助大眾了解睡眠行為如何與其他健康狀況聯(lián)系?!?/p> |
|
來自: 奇思妙想5862 > 《醫(yī)學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