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陜西、內(nèi)蒙古等省區(qū)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地級陽泉市下轄的平定縣,人口超30萬。在歷史上,平定縣這一縣名是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所賜,自北宋初期建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論壇代發(fā) 一 首先,平定縣隸屬于山西省陽泉市,位于陽泉東、南部,太行山西麓,東鄰河北井陘,南接山西昔陽,西連壽陽,東北同盂縣接壤,西北與陽泉市郊區(qū)毗鄰。就平定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qū)屬晉國的疆域。戰(zhàn)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今平定縣一帶成為趙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滅趙國、韓國、魏國、楚國、燕國、齊國這六國,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平定縣一帶屬太原郡。漢朝時期,今平定縣一帶屬太原郡上艾縣,縣治今張莊鎮(zhèn)新城村。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家爭霸,該地區(qū)屬并州樂平郡(今昔陽)。 二 隋朝建立后,今平定縣一帶屬遼州(今昔陽縣西南),不久劃歸并州太原郡。唐朝建立后,今平定縣一帶設(shè)有廣陽縣。公元742年,唐朝將廣陽縣縣治遷至廣陽村(今屬昔陽縣)。那么,問題來了,對于平定縣這一建制,始于什么時候呢?對此,根據(jù)清朝《平定州志》記載,北宋初期,趙匡胤這位皇帝將廣陽縣改為平定縣,并遷縣治于今上城。對于平定這一地名,取“四方既平,王國庶定”之意。由此,平定縣這一縣名為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所賜,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了。南宋時期,平定升為州,屬太原支郡,領(lǐng)平定、樂平二縣。元朝建立后,平定州屬冀寧路太原府,今平定縣一帶屬之。 三 最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平定州改屬山西承宣布政使司太原府。清朝這一歷史階段,平定州升為直隸州,屬山西省,領(lǐng)壽陽、樂平、盂縣三縣。清朝滅亡后,平定州改為平定縣,屬山西省冀寧道。1958年8月,平定縣撤銷,歸入陽泉市,稱為郊區(qū)。1961年4月,恢復(fù)平定縣這一建制。1983年9月,平定縣屬山西省陽泉市。截至2018年底,平定縣總面積達(dá)1394平方公里,總?cè)丝诩s為34萬人。在山西省的各個縣中,平定縣是一個人口極少的縣 文/情懷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