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沖突·定義 親子沖突是親子雙方對立性的互動,包括親子間過度的行為對立,如爭吵、爭辯、不一致,親子沖突應該是親子雙方表達出來的不一致,這種表達方式可能是言語的方式,也可以是非言語的方式,如觀念或情緒的對立、沉默、退縮或逃避。 親子沖突是親子雙方的不一致,這種不一致既體現(xiàn)了雙方目標的不一致,同時雙方也知覺到了這種不一致,并且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當然, 這種不一致有著程度的不同,從消極對立情緒到發(fā)生身體沖突,甚至于離家出走、違法犯罪。親子沖突是一個互動的過程,沖突的質(zhì)量和后果受到親子關系狀況的影響,同時也受到親子雙方對沖突的管理策略的影響。 親子沖突·成因 青春期是學生個體身體發(fā)展的鼎盛時期及性成熟期,生理上的成熟使其在心理產(chǎn)生成人感,他們渴望獲得成人的某些權力,尋找新的行為標準并渴望變換社會角色。然而,這種正常心理需求并沒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越來越不了解孩子及與其有關事物的父母繼續(xù)把孩子看作幼稚無知,并給予無微不至的“管教”,逐漸生成自我意識的孩子也不愿輕易服從父母教導,于是親子間的共同語言與日俱“減”,矛盾增多,沖突一觸即發(fā),無可奈何的父母最終以孩子進入“叛逆期”為由推脫自己的責任,以求心安理得。而家庭教育與孩子成長需求之間之所以存在差距,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首先,不尊重孩子作為一個人的獨立人格,影響其獨立性發(fā)展。對于與孩子有關的事情,父母習慣包辦代替,不與孩子商量,主觀地做決定。這不僅不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且剝奪了孩子自己思考、做決定的機會,嚴重影響了孩子的能力與獨立性的發(fā)展。 其次,侵害孩子作為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在部分家庭教育中仍存在打罵現(xiàn)象,至于強制孩子按照成人的命令參加學習培訓、增加額外作業(yè)、干涉孩子的正常交往和課外活動、偷聽孩子的電話、偷看孩子的日記等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行為更是屢見不鮮。 再次,過于重視學習成績,忽視對孩子待人處事能力的培養(yǎng)。父母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不尊重孩子成長的自由和規(guī)律。孩子不懂得如何正確描述自己的情況,也不理解父母,同時孩子非常缺乏待人處事的能力,不擅長表達自己的內(nèi)心思想和情感,師生、同學關系也常因此產(chǎn)生問題,就影響孩子了的學習效果與個性的發(fā)展。 最后,缺乏溝通的意識,引起家庭暴力(含冷暴力)。在家庭中,親子關系既是一種受法律保護的血緣關系,又是一種靠情感維系的親情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溝通,是一種善意的對話和商量,是化解各種人際矛盾,防止家庭暴力的最主要途徑,但是絕大部分家長對此無暇顧及。 親子沖突·意義 借著親子沖突的機會,父母可以了解孩子的內(nèi)心需求,將其納入考慮范圍;然后統(tǒng)合雙方的需求狀況,確定兩者的差距與連接點;再認清使用脅迫等手段迫使孩子屈服不是好方法;繼而盡力找出雙方都同意的方法來解決沖突。 在解決沖突過程中,使親子雙方都會感到興奮,有各自的行動動機,但關注同一個主題,創(chuàng)造了親子平等交流的時機;學會了解彼此的需求及如何滿足這些需要;雙方的感受體驗得以澄清,狀況得以分享,彼此關系更融洽;增進彼此平等和諧的溝通,提高溝通技巧和對問題的預見能力;使親子共同成長,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敢于做一個忠于自己尊重別人的人。 所以,在親子沖突這一不可避免的現(xiàn)實問題面前,父母無需逃避或盲目自我責難,若能找對對策,實現(xiàn)平等和諧的對話,實現(xiàn)心平氣和地傾聽和理解,通過共同的學習和探討,達到某些共識,妥善處理沖突,進而縮短兩代人之間的代溝障礙,是既可以使家庭教育有的放矢,也能促進初中學生的健康成長。 親子沖突·策略 如何不批評,也能解決親子沖突 親子溝通·招數(shù) ONE 公平公正 公平、公正地對待孩子,并用這種公正的意識去感染和引領自己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長。 TWO 鼓勵拓寬 鼓勵孩子的問題意識,拓寬孩子的思路。 THREE 分享控制權 分享控制權,促進孩子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擁有更多的選擇權。 FOUR 博愛善待 以寬容博愛之心善待孩子。父母首先要對孩子理解、尊重、關愛和情感支持,這樣孩子才會學會寬容。 FIVE 展開辯論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辯論,沖擊力強,語速快,雙方思維敏捷,情緒高漲,其特有的挑戰(zhàn)性實為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中不可多得的契機,會讓孩子從更多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學會自己挖掘事物的意義和價值。 親子沖突·案例 愛和大人唱反的孩子 李阿姨的孩子小李在一所市直小學上五年級,不喜歡看書,作業(yè)比較潦草,成績一般。孩子平時很少找同學聊天,喜歡待在家里跟大人“唱反調(diào)”。平時,夫妻倆如果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事或者催孩子讀書,小李都是推三推四,甚至大講粗話,對父母很不尊重。 李阿姨說,家里來客人時,孩子不僅會直呼客人姓名等,還常常干擾大人談話。讓夫妻倆很尷尬,下不了臺。 專家點評 小李喜歡跟大人“唱反調(diào)”,其實是他的防御心理過強造成的。十二三歲的男孩子正處于青春發(fā)育前期,像李阿姨的孩子,可能已經(jīng)有了“小大人”的意識,逆反心理比較強,一聽到李阿姨的話,不管對錯都抵觸、都反駁。 “唱反調(diào)”折射出李阿姨平時對孩子的管教可能過于嚴厲、專制,一味打壓孩子。而當家里來客人時,李阿姨礙于面子,在客人面前對孩子的“唱反調(diào)”行為不好進行及時教育。而小李只有此時才可以找到情緒宣泄的途徑,他當然會緊抓機會不放了。 專家提醒家長,遇到像孩子“唱反調(diào)”時,家長要先分析孩子說的是不是對的,另外還要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在孩子提出反駁時,能夠曉之以理,說服他們。對于處于春春發(fā)育前期的孩子,家長平時跟孩子說話時要注意讓他有一定的自主權,對孩子的自尊心進行保護,要不當外人面直接批評,要多表揚、鼓勵,不要一味“壓服”孩子。 本文轉載自長興教育,原文鏈接是https://kuaibao.qq.com/s/20181220B104L200?refer=kb_news&coral_uin=ece355339f238563aa4198e7ce2f6e110c57cfb790e10704ea2af4a5f309bf7d49&omgid=9816460d4e220bdebaf243abd9e58d70&chlid=&atype=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