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診 望診,是觀察病兒的形態(tài)變化的一種診法。人體內(nèi)外室緊密聯(lián)系的,即“有諸內(nèi),必形諸外”。人體內(nèi)部發(fā)生病變,必然會反映到體表,使神色或形態(tài)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因此,這就需要我們根據(jù)體表與內(nèi)臟相關的整體觀念,針對病兒的神色,形態(tài)等各方面的變化,進行分析研究,一球?qū)Σ∏槿媪私?,然后施治,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一)望形體 根據(jù)體制形態(tài)可以辨別虛實,主要從小兒的精神,表情,態(tài)度來綜合觀察。如寒則神靜,熱則神妄,虛則神疲,實則神旺。再如肌肉豐滿,皮毛致密,膚色潤澤,筋骨壯實,精神活潑的,為體強少病,即或生病亦輕而易愈;反之,若見形體發(fā)枯,面色萎黃,精神萎靡,禁錮軟弱,顱囟日久不合,是先天腎氣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調(diào),為體弱多病之相,多以感受疾病,;如有疾病,治療亦難速效。 (二)望面色 臨證上望小兒面色,應注意的要點是: 赤色主熱(初生兒面色紅潤不是面征); 如紅赤為里熱熾盛:赤而隱現(xiàn)青色且雙目竄視的,為熱極生風,必作驚厥等。 青色主風,主驚悸:如印堂青主驚瀉;面色青而唇口撮,為臍風等。 白色主虛寒:如面色淡白,多滑泄吐利; 乍黃乍白,為疳積; 面色慘白,為元陽虛憊等。 黃色主脾胃濕滯: 如面黃而鮮,多濕熱食積; 黃而暗晦,為寒濕傷脾等。 黑色多主惡侯:承漿青黑主驚風抽搐; 環(huán)口黧黑,為腎氣衰絕的征象等。 (三)察苗竅 1、望眼 目為肝竅,而五臟的精華皆上注于目。所以觀察目的形色,可以侯內(nèi)臟的病變,而關鍵在于神氣的存亡。 白珠色赤為陽熱,黃為濕郁,青為體怯而肝風盛。 目淚汪汪而眼胞紅赤,須防出疹。如哭而無淚,多為重癥。 眼胞浮腫是濕盛;目眶深陷,目倦神疲,為氣虛液脫; 目赤而癢,為肝經(jīng)風熱;睡時露睛,多屬脾虛; 白膜遮睛,可考慮疳積;初起目眩神昏,須留意是熱陷心包。 久病瞳仁散大,為元神將絕。 直視,上視,斜視,如刺激有反應,為肝風內(nèi)動或痰熱閉竅,病尚可治;如刺激無反應,則是病危之象。 2、望鼻 鼻準屬脾,鼻翼屬胃,正常時色宜微黃有澤。 如見鼻翼處色澤俱佳,鼻準部色差,往往乳食正常或食量較多,但不生肌肉,或有便瀉之侯。 又如嬰兒鼻準其色慘黃,并見汗多,準端有粒形白點,鼻翼根處較堅硬,若再見面色黃甚,多示小兒已久患腹瀉之癥。小兒唇溝周圍及鼻部色青,多見吐乳,如有啼哭不寧,必并有腹痛。 又鼻孔干燥或鼻流濁涕的屬熱,鼻流清涕的屬寒。 鼻翼煽張,又有新久之別,如初病鼻煽,多由邪熱風火壅塞肺氣; 久病鼻煽喘汗的為肺絕;若見出氣多,入氣少,其病多危。 鼻孔燥如煙煤的,是陽毒熱極;鼻孔黑潤出冷氣的,是陰毒冷極。 3、耳部 耳為腎之竅,為五臟所結。 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后玉樓屬肝。 如耳上輪形瘦無澤,主心臟衰弱,必見面色蒼白,或體肥不??; 兩耳輪色澤枯焦,黑毛縱起,并見面色萎黃,多屬脾胃虛弱,或久患便瀉; 耳色蒼白毛焦,屬肺有病,或久患咳嗽; 耳珠之色青黑無澤,示腎陰將涸,見面色晦黑的多不治; 耳后起青筋的,主肝風內(nèi)動,發(fā)為瘈疭。 總之兩耳之色宜紅潤,不宜枯焦,耳色紅潤,為腎氣充足之相,遇有疾病,亦易速愈。 兩耳時紅時熱,多為外感風寒; 兩耳色紅面赤,又為外感風熱; 耳痛,耳腫,耳聾,為膽經(jīng)有??;在 熱病時,耳之筋色紫,黑,白,赤的,其病多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