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每年在北京小升初的學生有十萬多,并將很快增長至二十萬。早在“高考決定命運”之前六七年,在小升初的獨木橋上,這些孩子已經(jīng)要面臨千軍萬馬的競爭。 本文是一位爸爸的自述。他們一家經(jīng)歷了近一年的焦灼,最終讓孩子進了心儀的學校。 2019年起,北京取消了小升初的特長生招生。隨之而來的競爭局面會有什么變化嗎? 快樂童年 我搬回北京時,孩子還不足一歲。等到快兩歲在家里閑極無聊想要找小朋友玩的時候,小區(qū)邊上正好新開一家幼兒園,走路就可以到,簡直是天上掉下來一個餡餅,歡天喜地就送進去。等到孩子快上小學了,幼兒園旁邊又新開一家小學,餡餅繼續(xù)從天上嘩嘩往下掉,砸得我老眼昏花。 我家小朋友就是一個福將,這就是傳說中的理想童年:路很近,人很快樂,有自己的興趣,有時間去玩耍。
孩子很小的時候上過鋼琴課。我的理由很浪漫,長大成年總有一個人傷心的時候,音樂提供了一個安慰自己的方式。小朋友上了不到幾個月,每周鋼琴老師來的時候,他就躺在琴凳上,拒絕爬起來,一個小時的課,至少要花半小時“勸學”。鋼琴從此就蒙在塵埃中成了家具。各種樂器都試了一遍,買了一堆躺在家里的倉庫里,他大多不感興趣,學音樂的過程變成了過敏源檢測。 對音樂過敏,沒關系,音樂不行,我們就試體育。羽毛球、橄欖球、滑冰、滑雪、溜旱冰…… 這個過程發(fā)現(xiàn)了他對足球和游泳相對持久的興趣。孩子從四五歲開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練了八年。我告訴他,統(tǒng)計顯示絕大部分孩子在十三歲就放棄了自己的運動和愛好,希望他能堅持。 我們鼓勵他參加過比賽,但并不強求,就是去試試,閑著也是閑著,居然獲了幾次獎。足球有一次全國比賽的冠軍,北京有一次游泳聯(lián)賽五十米蛙泳前三名……這給了他更多堅持運動的激勵。我很開心,體育是人生的隱喻,它可以一次一次教育你勝敗乃兵家常事。輸了爬起來繼續(xù),贏了很開心,很可能隨時又被別人超過了。讓孩子既有去獲勝的意愿,也有承受得了挫折的能力。
面臨升學,就快樂不下去了
時間快得迅雷不及掩耳,孩子一下子就到了六年級。然后學校開家長會,家長們?nèi)缫蝗簾徨伾系奈浵?,開始到處亂爬。焦慮可以傳遞給孩子,孩子的焦慮可以傳遞給其他孩子,童年的快樂慢慢就被膨脹的焦慮擠壓走了。我后來才知道,和海淀拼娃的氛圍比,朝陽就算不錯了,還可以在傻白甜的夢鄉(xiāng)里多安度三五年。朝陽的孩子還算有個童年,海淀的孩子只有小學和奧數(shù)班。 我們小區(qū)派位對應的是個排名比較弱的中學。在小升初這一關,所謂學區(qū)房其實充滿著不確定性,可能一對一,一對多。學區(qū)房可能在幼升小階段用處更大。因為只要房子在那個片區(qū),就基本上能直接進那個小學。而小升初的程序中,學區(qū)房的終極意義就是最后一步,電腦派位??墒桥晌坏娘L險也比較大,就算那個學區(qū)里面有好學校,但一般不是一對一派位,而是幾個學校搭配在一起有概率分配。
那就拉著孩子一家一家去“考”吧。說考,并不完全準確,因為教委三申五令不允許小升初考試。所以,并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標準考試。
首先要獲取信息,因為信息并不總是很透明。有的家長總能春江水暖鴨先知。于是加了幾個家長群,看到里面分享的各種消息,各種攻略,什么時間某個學校開放家長孩子參觀,什么時間某個學校馬上要考試,口試問了什么問題,誰誰誰一個人拿到了四中八中人大附的錄取等等。這些信息在某個階段很有用,但也有代價,一個成年人抑郁最快的方式,就是加入升學媽媽群,然后忘記了退出來。除了ISIS的群,估計這算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群。
咱孩子這么優(yōu)秀,好學校 怎么可能不要他呢?
北京小升初免試就近入學,希望為孩子減輕負擔。這種動機不能不說好,但是在中學教育資源教育質(zhì)量差異巨大,學校云泥之別的時候,不允許學校選孩子,不允許家長選學校,設計出比共產(chǎn)主義還美好的教育制度,這是難得的人才啊,再一次把人民群眾的覺悟想得過高。
孩子小時候,我對奧數(shù)不以為然,快樂童年更重要,上什么奧數(shù)班!我年齡有點大,念書那時候沒參加任何補習班,也沒有上過任何奧數(shù)班,那個時代裸考就能進好中學好大學。不知道后來已經(jīng)“罷黜百家,獨尊奧數(shù)?!?/p> 現(xiàn)在的錄取體系,最先被好學校選拔走的孩子,是參加各種奧數(shù)比賽的獲獎者,或者培訓機構俗稱“坑班”的優(yōu)秀學生。有的孩子在四五年級因為優(yōu)異的奧數(shù)成績而提前獲得錄取。等到我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中學都在看奧數(shù)的時候,意識到了六年級才開始拼奧數(shù)是以卵擊石自取其辱。
臺面上不讓考試了,很多學校會委托教育機構來考試。接到過幾個教育機構的電話,邀請孩子去參加考試。當時我一頭霧水,問是哪家學校,對方說,我不能告訴你。我開始以為兜售補習班的騙子,后來在家長群里才發(fā)現(xiàn)錯過了不少選拔機會。亡羊補牢,我們就發(fā)揮特長吧。 特長生考試需要主動,一家一家的中學去遞簡歷。說起來很搞笑,很多孩子六年級的簡歷有十幾頁紙。在學校官網(wǎng)上報名,或者聽區(qū)教委的統(tǒng)一安排。隨后會接到通知,在指定的時間去參加考試。一般一次考試可能有好幾十個孩子。
我安慰一下自己,咱孩子這么優(yōu)秀,怎么可能好學校不要他呢。 然后去參加各種特長生招生比賽,有一次去參加海淀某中學的足球特長生面試,一大群孩子隨機分成幾組,然后開始標準足球場比賽,老師在旁邊觀察、指示、打分。踢了二十分鐘,異常激烈,孩子連球都還沒碰到。周圍的家長安慰我說,這里好多孩子都進了職業(yè)球隊。我心里一咯噔,好像不太妙啊。
那就去比賽國際象棋吧,孩子學國際象棋五年多,現(xiàn)在是二級棋士準備升一級。我們興沖沖去參加某中學特長班考試,到現(xiàn)場一看,來參加考試的幾乎全都是大師/候補大師。一共殺了五輪,贏了兩場,平了一場,輸了兩場,灰頭土臉地走出賽場。
不是說好了快樂教育嗎?看來形勢比自己想象的嚴重很多啊。
終于找到了相對優(yōu)勢
從六年級上學期開始,有大半年的時間去各個學校拜訪。很多中學開放日會在11月就開始舉行,帶著孩子去參觀學校。 最簡單是看房團,老學校都比較舊一點,新學校一般設施一流。我最看重的是老師的態(tài)度和理念,學生的精神面貌,我的孩子放進去,三年后出來可能就是他們的樣子,所以我喜歡和小孩子們聊聊天,這是理解一個學校最有效的途徑。 我的擇校標準在中國虎媽的眼里還是不夠人間煙火,大部分的父母關心的還是中考成績。我見到一個極為優(yōu)秀的學校的介紹會,散場之后就有家長抱怨,不談中考成績,盡整些沒用的。我和他們是兩個不同的星球來的人,居然聚集在同一個學校。
我們訪問的學校集中在海淀和朝陽,朝陽的傳統(tǒng)領先學校是八十中和陳經(jīng)綸。但這兩年新興學校也勢頭很好,我非常喜歡北京中學校長的教育理念,是一個有抱負和見識的教育家。民辦的人大附中朝陽分校,適合未來選擇出國學習的學生。公立的人大附中朝陽學校,清華附中朝陽分校適合未來參加國內(nèi)高考的學生。而海淀,就不要比了,簡直就是軍備競賽中的超級大國,說多了都是淚。
這個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心儀的學校和孩子的能力做簡歷。看到有的小孩簡歷有十幾頁,甚至幾十頁,有點微慌,我們沒有那么多可寫的。簡歷里面主要包含的還是學習,體育比賽、數(shù)學科學藝術競賽獲得的證書,可以附在簡歷后面。
簡歷投遞出去之后,各校要到第二年的三四五月份才開始通知是否有興趣面試學生。我的自信在一點點縮小,越來越面對現(xiàn)實。 奧數(shù)沒有,特長殺不過職業(yè)選手,那就笨鳥先飛,認真準備面試,在家模擬。假裝我是招生老師,隨機問孩子各類問題,讓他來回答,同時錄像錄下來,他自己會對回答方式,姿體語言有更好的自我反饋。模擬面試在真實世界里面有多大的用處,因人而異,因為學校的問題是很難預測,每個學校問的都不太一樣。但模擬面試會讓孩子多一點自信心,更大方自然。如果平常跟家長說話的時候總是比較有條理,充滿自信,面試的時候更容易發(fā)揮出來。 我家孩子似乎在面試上,終于找到了相對優(yōu)勢。
一個在快樂教育理念下長大的孩子,快畢業(yè)才發(fā)現(xiàn)走進的是一場早有預謀的軍備競賽。那種感覺就跟本來說好了去游樂場開心,結果撞上了一場街頭幫派火并一樣。在海淀朝陽十多個學校之間奔波了一年,查詢資料、參觀學校、咨詢老師、和同學交流、投遞簡歷、一場一場比賽、一場一場筆試、一場一場面試……拿到錄取,精疲力竭。
反思這個過程,奧數(shù)競賽是個好東西,但只適合一部分孩子。其它孩子天天練奧數(shù)其實是陪太子讀書,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天賦,孩子和社會代價都會很大。學校的責任首先是培育,而不應該是只掐尖。現(xiàn)在似乎學校掐尖的功能大于培養(yǎng)功能。 從中國社會需要解決的問題和挑戰(zhàn)角度看,學校對于“優(yōu)秀”的定義過于狹隘,選拔標準應更多元化。如果教委要強行廢除擇校,初衷甚好,那么可以向德國學習,首先應該做到的是各校資源均等,否則是在學校質(zhì)量差異巨大的情況下,禁止擇校相當于向焦慮的家長和學校同時開戰(zhàn),無異緣木求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