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團圓的日子,聚餐自然少不了,也給我們的消化道提出了很大的挑戰(zhàn)。春節(jié)期間,如何幫助我們的消化系統過個安全年?搜狐健康記者采訪了北消化內科副主任羅慶鋒。 1.口腔 春節(jié)期間,熬夜、長途奔波、生活節(jié)律紊亂,口腔黏膜特別容易被潰瘍盯上。另外,冬季流行的火鍋、鐵板燒、石鍋等,飯菜溫度都很高,可能導致口腔上顎和消化道的燙傷。 口腔燙傷不易上藥,護理很重要。燙傷后可以馬上用涼水漱口,吃點冷飲、冰激凌或含冰塊,冷卻的時間應在15分鐘以上。這樣可以起到降溫、減輕余熱損傷、減輕腫脹、止痛、防止起泡等作用??谇粷兓蛘郀C傷后,要注意避免食用滾燙、過硬的食物,盡量少吃辛辣刺激、過酸的食物,多食用易吞咽消化的東西,如粥、泡飯、面條等。進食結束后,可以用溫鹽水(1杯溫水加一茶匙食鹽攪勻)漱口,減少細菌感染。 羅慶鋒特別提醒,在口腔燙傷后,不要隨便向創(chuàng)面上涂抹牙膏、醬油等,這樣做既會影響醫(yī)生對病情的判斷,又容易造成創(chuàng)面的感染,可以選擇一些常用的治燙傷的外用藥,比如紅花油、紫草油、金萬紅等涂在患處,或直接去醫(yī)院就診。而對于小寶寶,媽媽在喂飯之前要自己試一試食物的溫度,再給小寶寶喂食。 2. 食管 假日,食道異物的患者也較往常更多,魚刺、骨片、假牙都是常見危險品。羅慶鋒接診的病例中,很多人都是一邊吃飯一邊說話或玩鬧,才卡到的。羅慶鋒建議居民吃飯時,更專心一點,細嚼慢咽,最好不要邊吃邊說。老人睡覺前要記得把活動的假牙摘下來。 羅慶鋒強調,如果不小心卡了魚刺等異物,不能采用“大口干咽飯團”的辦法,試圖將魚刺推壓下去。這樣做,細軟的魚刺可能僥幸被帶進胃內,但大而堅硬的魚刺有可能因此越扎越深,甚至刺破食管或大血管,造成嚴重的后果。 如果有異物卡喉,可以先試著用湯匙或牙刷柄壓住舌頭的前半部,在亮光下仔細觀察其舌根部,扁桃體及咽后壁,如果能找到魚刺,可用鑷子或筷子夾出。哈氣動作可以減輕咽部反射和惡心等不適感。如果實在找不到異物,可以探一下咽喉部,刺激嘔吐反射,有時候可能會把魚刺吐出來。如上述方法都不能奏效,建議去醫(yī)院就診。 3. 賁(bēn)門 賁門是胃上端的入口,是胃與食管相連的部分。賁門處有能舒縮的肌肉,能讓食物入胃,又防止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回食管。春節(jié)期間,賁門黏膜撕裂的患者會明顯增多。 劇烈嘔吐是引起賁門撕裂的主要原因,臨床上常見3種可能:第一種是酒后劇烈嘔吐;第二種是自己扣嗓子眼,主動催吐引起(減肥者或者拼酒催吐);其他還有暈車或中樞神經疾病導致的眩暈嘔吐。如果出現劇烈嘔吐,要盡早到醫(yī)院就診,以免發(fā)生賁門粘膜撕裂,大出血,造成嚴重不良后果。 4. 胃 節(jié)日期間暴飲暴食,或攝入太辣、太燙、太油、太甜膩的食物,或進食過快,熬夜,飲食不規(guī)律等都會對胃造成傷害。輕則誘發(fā)腹痛、腹瀉、腹脹,重則引發(fā)消化道出血、急性腸胃炎、急性胃粘膜病變、急性胰腺炎以及急性膽囊炎,甚至由于劇烈嘔吐導致賁門撕裂綜合征,危及性命。 過節(jié)期間要保持規(guī)律飲食,葷素搭配,清淡為主。原來就有胃炎、胃潰瘍的人更加要避免,暴飲暴食,多吃清淡的食物,少飲酒。三餐規(guī)律,不要饑一頓飽一頓。細嚼慢咽,食物嚼得越細,胃的負擔就越小。戒煙限酒,酒精會直接刺激胃黏膜,導致廣泛胃粘膜充血糜爛,甚至潰瘍。煙不但直接損傷胃粘膜,而且會對胃的微血管造成損害,使胃黏膜長期處于一種「缺氧」狀態(tài),導致慢性胃炎的發(fā)生。少吃腌制食物、剩飯菜、烤制、熏制的食品(如火腿、烤腸、各種咸菜),這些食物中的亞硝酸鹽含量往往比較高。 5. 胰腺 胰腺炎誘發(fā)因素主要有脂源性和膽源性兩種,膽源性胰腺炎更常見,膽結石、慢性膽囊炎患者,容易伴發(fā)胰腺炎。但節(jié)假日期間,脂源性胰腺炎的患者也明顯增加,肥胖、血脂高的人,暴飲暴食后容易誘發(fā)。一旦發(fā)病,患者會出現持續(xù)的、不斷加重的劇烈腹痛、腹脹、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致多器官衰竭。 羅慶鋒表示,預防胰腺炎首先應當戒煙戒酒,規(guī)律飲食,避免過飽,避免進食高脂油膩食物。如果存在高脂血癥,除了控制飲食和適當運動以外,必要時還應當口服降脂藥物。而對于膽系結石應當及時處理 6.肝臟 臟是全身代謝的晴雨表,在正常情況下,肝臟只含少量的脂肪,當長期食葷過多,或嗜酒成性,或喜好甜食,或多食少動時,脂肪就會在肝臟里堆積。春節(jié)期間應酬繁多,睡眠不足,吃得多、動得少等不良生活因素,容易被脂肪肝盯上。 因此,春節(jié)期間,建議人們一定要控制飲酒,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為,正常情況下,男性每日攝入的純酒精量應不超過20克,女性攝入量應該更少一些。營養(yǎng)學會推薦了一個攝入量計算公式,即“飲酒量×酒精濃度×0.8=酒精攝入量”??刂骑嬍?,一日三餐,吃好但不要吃得太飽。適度運動,以出汗為主,爭取每周運動3次-5次。最后,保護肝臟還需遵醫(yī)囑用藥。 7. 膽囊 膽囊主要作用是貯存膽汁,調節(jié)膽汁對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消化,同時有一定的分泌作用。膽結石引起的疼痛常常與吃有關。大魚大肉和推杯換盞無疑增加了肝膽系統的負擔,使得膽囊更加辛苦地工作。膽汁分泌、儲存過多,膽結石就開始不安分了,可能會出現移位,引起黏膜水腫,或結石嵌頓,引發(fā)重癥膽囊炎。因此,春節(jié)期間要管住嘴,節(jié)制高脂肪飲食和酒類飲料;少熬夜,多休息,增加機體抵抗力;飯后散步,讓食物進入小腸慢慢吸收消化。 8. 腸道 羅慶鋒表示,春節(jié)期間急性胃腸炎的發(fā)病率也要比平時高,主要原因是一些人吃了不潔的食物引起,特別是海鮮類食品。而且春節(jié)期間容易剩飯剩菜,如果飯菜不是很新鮮,或者從冰箱取出后沒有嚴格加熱,食用后可能會發(fā)生嘔吐、腹痛、腹瀉等癥狀。也有些人因為暴飲暴食,導致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 9. 肛門 十人九痔,春節(jié)前后,痔瘡發(fā)病都會呈現“井噴”狀態(tài)。在久坐、酒精、辛辣的刺激下,很容易導致直腸黏膜血管曲張、擴大,從而導致痔瘡發(fā)作。輕者便血,重者可能導致痔瘡急性嵌頓、肛裂等嚴重后果。 管住嘴是重要措施,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粗糧、豆類;別吃太飽。不可長時間室內久坐,應適時起身活動,增加下肢靜脈回流。此外,春節(jié)也應保持按時排便的好習慣,保證坐便器清潔,并注意保持肛周清潔衛(wèi)生,減少肛門感染。 |
|
來自: 湖心書館 > 《醫(yī)藥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