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你知道嗎?這個時節(jié),應(yīng)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這是宋代著名詞人李清照的一句名句,整首詞是這樣的: “昨夜雨疏風(fēng)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span>——《如夢令》 這首詞是什么意思呢?是李清照在怎樣的一種心境下寫的呢?我們來看看: 李清照是世代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 他的祖、父輩都是北宋名士,父親李格非更是宋神宗熙寧年間進(jìn)士,和北宋名相韓琦關(guān)系非常要好。 李清照的母親姓王,來頭也不小。王氏也來自書香門第,其祖父王拱辰更是宋仁宗天圣年間狀元。也有人說王氏是另一位大文人王珪(宋神宗元豐年間宰相)的大女兒,但從年齡上看似乎合不上,王氏更像是王珪的孫子輩兒。而這位王珪,則是大奸臣蔡京和秦檜兩人的老丈人的父親。 王氏不光是狀元的孫女兒,她本人甚至也在《宋史》中有特別記載,3個字:善屬文。別小看這3個字,一般人是享受不了的。 李清照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你說她有沒有才情? 李清照寫這首詞的時候,還是個大姑娘,整天喜歡游玩,而且還特別喜歡飲酒。李清照的很多詞都寫過她飲酒的經(jīng)歷。其中一首著名的就是她的另一首《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dú)w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為什么都叫《如夢令》呢? 這是一種調(diào),又叫詞牌名,就相當(dāng)于現(xiàn)代歌曲中的曲。曲是一種格式,你可以根據(jù)這種格式去填寫不同的詞,作詞和譜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都做得好,就是一首名歌了。 當(dāng)然,你也可以將曲略作改動,說不定會超過原曲的成就。比如北宋名妓琴操姑娘就曾經(jīng)因?yàn)楦牧舜笪娜?/span>秦觀(字少游)的一首《滿庭芳》而紅遍大江南北。 李清照寫“知否,知否,應(yīng)是綠肥紅瘦”這首詞的時候剛好是在一場春雨過后,由于前夜喝酒喝高了,只聽到夜里在下小雨、刮大風(fēng)。 早上不想起床,她就問來叫她起床的丫鬟:院子里的海棠花怎么樣了?丫鬟說還好。但李清照卻不以為然地說:不見得吧?風(fēng)雨過后,應(yīng)是葉茂花殘吧? 多聰明的一個小姑娘??! 李清照后來嫁給了和她情投意合的古玩家——趙明誠,不過,兩人的最終命運(yùn)卻是非常坎坷,這個我們明天再聊。 說到《如夢令》這個詞牌名,就不得不提它的原創(chuàng)者——李存勖。 有時候歷史就是這么神奇,李存勖,這個在戰(zhàn)場上威風(fēng)八面、所向無前的沙陀神將,竟然也能搞出如此優(yōu)雅的東西來,看來人真不可貌相啊! 最先用《如夢令》這個詞牌名的正是后唐的開國皇帝——后唐莊宗李存勖。 李存勖早年可謂英雄蓋世,他帶領(lǐng)沙陀騎兵橫掃中原,建立后唐,連契丹都得讓他三分。 但到了晚年,他開始沉湎于美色,寵幸后宮,導(dǎo)致朝野上下離心離德,《如夢令》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我們來看看原作吧: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別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jiān)侣浠熤?。?/span> 沒想到,一代梟雄,竟然也會如此兒女情長。 明天繼續(xù)......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一個文章會“說話”的歷史作者,專注原創(chuàng),拒絕抄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