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火車坐到寧波,密雨初停,陰云猶在天際,寒冷非常。好在老城不大,幾步就到天一閣。景區(qū)寥落無人,閱覽室就在其側(cè)。舊式建筑,一進,兩層,三開間,灰瓦紅窗。
“室因山氣人初靜,坐有春風竹自修”,楹聯(lián)如此寫道。然而其地逼仄,好風光都是虛言。只幾盆小景挨著墻根兒,無人修治,莓苔漫過盆邊。“蕭條庭院啊”,這樣想著,輕輕推門,室內(nèi)卻溫暖如春。
我要讀五種稿本。依經(jīng)驗,應該填寫索書單,然后枯坐,靜等提書。不過室內(nèi)并無所謂前臺,正廳中兩張大桌子相對,攤滿書,坐滿人。一位老爺爺,著西服,戴細框眼鏡,手捧工具書,穿梭其間。大家談著天,輕松愉悅,仿佛查閱古籍真正是有情人的快樂事。一位姑娘坐在側(cè)邊,微笑相對,也偶爾參與話題。
當然驚呆了。手足無措間,老爺爺迎上前來,帶我向電腦前坐定。溫言指引曰:請先查詢目錄,也許有圖片。乾隆、道光年間兩部書果然在列,編目細致,竟可逐條檢索。這時且顧不上贊嘆,埋頭讀寫不休。不一會兒,三部原書依次取來,負責提書的老師將它們遞到電腦旁邊,又幫忙打開紙包,捧到眼前。老爺爺與姑娘都圍了上來,頭碰頭讀了一會兒。他們告訴我:這是民國間的書,1949年后捐贈至此。并且問:內(nèi)容如何?
“民國間的書”,便可以不“研究”了。因此大松一口氣,好整以暇,只檢視其中各種信息,略加記錄。身后談話聲漸漸散去,老爺爺倏然也不見。借著倒水的功夫,蹓跶到他桌前,迅速掃視,赫然是一厚冊地方志目錄。這才想起環(huán)視四周,書架上擺滿《天一閣藏歷代地方志匯刊》。綠底,金字,熠耀有微光。
這一天浸潤在甜酒里。才近黃昏,所有文獻都已閱畢,包好書,收拾行李,千恩萬謝出門而去。我也有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天已轉(zhuǎn)晴,燈還雪亮,夕陽正拂過花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