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某,女,59歲,門診患者。 陣發(fā)性頭痛1年余,加重伴眩暈1月。 患者1年前體檢時測血壓為180/99mmHg,其后多次不同日測量血壓均高于正常值,偶有頭痛,門診就診后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科素亞1片Qd”,血壓平穩(wěn),略高于正常值。半年前,患者自覺血壓平穩(wěn),停用降壓藥。1月前患者時感頭痛、眩暈,自測血壓156-160/80-86mmHg,無胸悶、心慌,納眠可,二便調(diào),舌暗紅苔黃,脈弦。 綜合脈癥,四診合參,本證為陽亢風動而致,治當以潛陽熄風,活血清熱為治療原則,予自擬方“頭痛1號方”加減治療,整方如下: 鉤藤12g 黃連6g 黃芩12g 澤瀉12g 川芎12g 葛根15g 當歸12g 甘草9g 7劑,免煎顆粒,日1劑,開水沖服,分早晚兩次溫服。 二診:頭痛、眩暈癥狀減輕,無其他不適,納眠可,二便調(diào),舌暗紅苔黃,脈弦。上方7劑繼服。 目前,對于高血壓病 (頭痛眩暈) 的中醫(yī)藥治療,滋補肝腎是常用治法,因為肝腎陰虛、陽亢風動是高血壓病的發(fā)病基礎,但在用平肝熄風、滋補肝腎之外,也要注意可應用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化痰祛濕之法。熱毒、瘀血、痰濕三者相互影響,既是病理產(chǎn)物,又是加重病情引起多種并發(fā)癥的致病因素。 血壓波動反復,纏綿難愈,呈進行性加重,表明熱毒留連體內(nèi),壯火食氣,損耗人體正氣,病邪頑固難除。故要重視清熱解毒藥的使用,多配伍使用黃連、黃芩、黃柏、梔子、連翹等清解臟腑熱毒,使氣機條達,氣血運行正常,則血壓自然下降。 高血壓病人多是久病多病, 纏綿難愈 久病入絡傷絡,絡脈瘀阻瘀滯?;钛鲋兴幘哂薪档脱獕?降低心肌耗氧量,并可以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防止血栓形成。 脾失健運,不能運化水濕,清陽不升,濁陰不降,釀痰生濕,上擾清竅, 發(fā)為本病,病本為脾胃虛弱,病標為肝風夾痰。 泉泰書院的系列圖書,將臨床的事、教學的事、科研的事娓娓道來,并且融入了親情、友情、師生情、醫(yī)患情…… 坐診時間:每周五上午 坐診地點: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專家門診 |
|
來自: 逸農(nóng)農(nóng)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