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有有人釣友問我,野釣時,餌料、調(diào)漂、釣位、漁具,這四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哪個應該排第一?估計我要回答除了釣位之外的任何一個答案,都會被釣友們認為根本就不會釣魚。野釣非常重視釣位,釣位選得好,那剩下的事就很簡單了。釣位選不好,枯坐一天也是常事,很多所謂的大師,都會告訴你,從天氣、溫度、水溫、風向、氣壓等等綜合因素挑選釣位,對不對這姑且不說,就差沒推薦你拿著羅盤來定位了。 在實戰(zhàn)開始之前,或許不少釣友會有心思看看天氣、風向、水流流速、流向、地勢等,但是絕對沒有時間一一對比參照,一則時間不足,二則魚情未明,很多釣友等到了釣點,大多都是差不多一眼看過去就,跟著感覺走了,事實上,還是有更為簡單的套路的,不妨在野釣時,依次選擇釣位,往往都有不錯的效果。 一、食物聚集地可以作為釣位首選;任何生物,最基本的需求就是進食、生存,所謂攻敵之必救,永遠都會過時,截其糧道,埋伏其糧倉,再守不到魚,那就說不過去了。所以臨到釣點,先別看天氣什么的,只要不是極端天氣,無非就是開口好不好的問題,而不是開不開口的問題。 諸如淤泥底、洄灣處、有水草處,很多文章都會推薦,但是總少了那么點意思,其實說白了就是這些釣點,都有極大的可能有流速差,導致浮游生物、草籽、昆蟲等食物會因為流速差匯集,這就是魚群的糧倉,食物匯聚的路徑,就有極大的可能是魚道。 二、水溫適宜的釣點的為次選;任何生物,都會生活的溫度有要求,比如我們?nèi)祟?,最適宜的溫度是26度,高兩度則覺得熱,低兩度則覺得涼,更高更低那就不用多說了,肯定不舒服;魚也是一樣,夏季垂釣,為什么天亮之后1~2小時魚口最好,因為這個時間段的水溫魚感覺到最舒服,為什么到了中午魚口很少,幾乎沒有?因為水溫太高,魚不舒服。撇開時間段的因素,哪出地形能讓魚感覺到水溫適中,覺得舒適,那就是合適的釣點,所以夏季作釣,早晚多選近岸,中午多釣遠深;諸如草叢、橋墩等地,一則符合食物聚集源,另外則是水溫變化不大,適合魚群聚集。 三、溶氧對魚很重要;大多數(shù)淡水魚,都是富氧生物(翹嘴屬于極少數(shù)的低氧魚種),簡單的理解是水中溶氧越高,魚的興奮度越高,活躍度就越高,所以往往湍急的流水區(qū)域,反而聚集大量的魚群,一則魚有著逆游的習性,二則是水流湍急的水域,水中的溶氧都很不錯。所以如果對以上兩個條件覺得并不確定,那么不妨試試溶氧較多的水域,比如水草密度不稀不密處(水下植物光合作用下會合成氧氣)、水域底部有凹凸導致流速差處,這些都是富氧的釣點。 四、避光趨陰是魚的天性;魚的雙眼結(jié)構(gòu),就注定了魚不能長時間直面陽光,所以大多數(shù)的魚都避光趨陰,雖然會因為太陽直曬的原因喜歡溫暖的水域,但是仍然是不愿意直面太陽直曬,甚至會原理太陽直曬的水域,所以選擇釣位時,結(jié)合以上三點,再選擇相對避光的水域,那誘魚進窩的效果,自然不差。 |
|
來自: 一個好人erw2y7 > 《釣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