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詩謂:『有書堪讀梅堪看,絕倒人間富貴癡』。時近歲暮,寒梅初香,庭下斜陽遲遲,此時于書房之中,或臨帖,或溫書,或洗墨,皆是最宜之事。或讀一段清心文字,聞一縷沁意之香,不聽市嘈聲,但聞墨花香,令人心生癡絕之意,有書房一間,院落一方,這是何等奢侈之事。 世間的奢侈,并不止于對物質(zhì)的追求。明人陸紹珩謂『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又涵養(yǎng)之』,便是『享世間清福者』。案有詩書,莊周,楚辭,黃庭,琳瑯數(shù)卷,作游心之書;院有蒼苔、筠竹、湖石、蒲草,錯落長物,為怡心之景;心有名山,大川,幽壑,宿露,新雪,自然造化,充漱心之清。書里藏春秋,院外過冬夏,一心無事,四季如詩,這何嘗不是一種奢侈? 今世之人,充盈于利欲之中者,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或販賣成功之道,或兜售集體焦慮,唯少自醒于世者,直截了當(dāng)?shù)攸c(diǎn)明:個人認(rèn)知體系的形成,往往源于系統(tǒng)性的學(xué)習(xí)。此時,擁有一間靜心研讀的書房,則顯得尤為重要。書房可大可小,可寬可蔽,其共通處,便是富含墨香。其大者如廣廈,其小者如陋室,甚至案頭、齋壁、軒廊,亦可成為涵養(yǎng)自我的場所,若書房之外,能有一方庭院,便是最奢侈之事。 書房,修齊之地也。無論是于書房中焚香、試茶、洗硯、校書,還是于院落中候月、聽雨、澆花、理草,最終的閑適哲學(xué),都是文人心性的歸屬。正如蘇軾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而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當(dāng)今,書房的氣息與韻致,則由主人的涵養(yǎng)而煥發(fā)光芒,室因人而雅,其遠(yuǎn)者如劉禹錫之陋室,其近者如黃賓虹之石芝閣。滿藏墨香的書房,是文人修身立命之所,他們于此或閑讀,或清賞,或聞書香,其樂無窮奢也。 / 閑 讀 之 樂 / 書有沃田,一筆千石。開卷汲清泉,閉卷溫故知。 伏案閑讀書一卷,隨心沉吟詩三百。 不逐紛擾,也無利欲。 靜聽堂前寒風(fēng)起,歲暮落雪又翻書。 / 清 賞 之 樂 / 歲月留痕,時光如初。先人清賞,傳世至今。 一物一什添古雅,一器一具生幽韻。 雍雍穆穆,心生歡喜。 忽逢寒梅隨時發(fā),猶見冷香伴書香。 / 書 香 之 樂 / 筆墨復(fù)香,手倦拋書。字句如新,最樂之極。 閑讀舊書有故事,山青水白無塵俗。 如花在野,如心離塵。 唯愿書房連小院,聽罷墨香隨花香。 先人說:『惟書有色,艷于西子;惟書有華,秀于百卉』。藏書于室,便是藏富于心,閑時閱覽,久而久之,一個人的氣質(zhì)都將于無形中改變。愿你我皆可構(gòu)筑心中的書房小院,以卷冊滋養(yǎng),它回報你的,不僅僅是風(fēng)雅,更是一種風(fēng)度。 | 圖/文:文人空間 梁詔貯| | 本期空間:櫟盦的書房| ↓ 進(jìn)入 雅物商城 ,營造你的書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