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祿 引導(dǎo)孫女背唐詩,我沒有計劃,順其自然,不做老師只做同學(xué)。我們祖孫倆一起學(xué)、一起背,有時我假裝“卡殼”,她就會提醒我。 學(xué)齡前兒童背誦唐詩宋詞,這雖不能說是中國人的專利,但肯定是大多數(shù)家長樂意選擇的啟蒙教育。從“鵝、鵝、鵝”起步,中國詩詞所營造的美麗圖景將一路陪伴孩子的成長,這實在是傳統(tǒng)文化給予的莫大惠澤!與舊時私塾面對木刻線裝本的死記硬背有所不同,今天的孩子能接觸到的唐詩宋詞大多是圖文并茂的繪本,生動活潑,有些還出自名家之手! 戴敦邦先生曾送我一套古典詩詞繪本,是以植物、動物、時序來分類的,這樣就便于家長引導(dǎo)孩子從某個單項切入,山陰道上,漸入佳境。我三哥沈嘉榮也出過多種繪本,有幾種是以兒童詩為題材的,他畫的嬰戲圖可以一下子將孩子帶入歡欣雀躍的場景中。在孫女南南就讀的蓬萊路幼兒園,董老師和葛老師就是通過兒歌來引導(dǎo)孩子們接觸唐詩宋詞的,這也為她搭建了通往古典文學(xué)語境的橋梁。 再說我,我是通過幾條線索來為孫女挑選詩詞的,一是時序,包括二十四個節(jié)氣,比如到了立春、清明、中秋、重陽,就挑一首給孩子講解,然后教她背誦。二是動物,從農(nóng)耕社會常見的家畜到傳說中的吉祥瑞獸等,只要她突然想起,或在別的書上看到,有了興趣,我就從古詩中找一首出來加深她的印象。三是花卉,一年四季各不同,家里有盆栽或鮮切花,我就根據(jù)花期來引導(dǎo)她。四是食物,瓜果菜蔬、糕餅米面等與民俗有關(guān)的對象都有詩詠,都可瑯瑯上口。還有兒童游戲、風(fēng)土人情等,都是值得賞析的主題。 引導(dǎo)孫女背唐詩,我沒有計劃,順其自然,不做老師只做同學(xué)。我們祖孫倆一起學(xué)、一起背,有時我假裝“卡殼”,她就會提醒我。一開始一首七絕要背兩三天,現(xiàn)在一首七律一兩天就能拿下了。小孩子是白紙一張,記憶力強,能背個滾瓜爛熟其實也不算什么,關(guān)鍵是有些詞句要弄明白。所以,每首詩詞我都得給她講故事,包括作者的身世、時代、背景等等。昨天我問孫女:春節(jié)到了,家里要吃什么?她說,吃春卷、年糕、湯圓、八寶飯,還要喝屠蘇酒。其實現(xiàn)代人不喝屠蘇酒了,這是她背了王安石的《元日》后知道的,春節(jié)有“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的規(guī)定情景——可惜,離我們已經(jīng)很遙遠了。 為了加深印象,我們有時還會進入主角。有一次我給南南背蘇東坡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她一人扮演了周瑜、小喬、諸葛亮等三個角色,居然都能惟妙惟肖,特別是“小喬初嫁了”一句脫口,那故作羞澀狀實在叫人忍俊不禁。還有一次,她從幼兒園回來告訴我,某男同學(xué)會背很長很長的《將進酒》,她要挑戰(zhàn)他。那好,我馬上教她,三天她就背出來了,也知道了“金樽”“高堂”“圣賢”的意思,稍稍懂得了“唯有飲者留其名”對詩仙李白的真正價值。 出于我個人的愛好和啟蒙的便利,我們背得最多的,就是李白的詩。背誦《贈汪倫》一詩時,我們分別扮演李白和汪倫,然后我給孫女講解“踏歌”是怎么回事,從網(wǎng)上找出馬遠的《踏歌圖》給她看,再演示了一下。最后,李白與汪倫在岸邊分別了,我立在船頭拱手作別:“汪倫兄,謝謝您的盛情款待,讓我在桃花潭好吃好喝,飽覽美景,胖了三斤。”孫女擦擦眼皮,再揮手送別:“李白兄,一路保重,回到長安后記得給我發(fā)個微信,報聲平安噢!” |
|
來自: 昵稱2632418 > 《詩詞背誦 沈嘉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