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是臨床診斷中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如何才能看懂心電圖呢?請參考如下內(nèi)容,或許對你了解心電圖有所幫助,謝謝關(guān)注我,歡迎與我交流。 心電圖(ECG)是最簡單和最古老的心臟調(diào)查之一,但它可以提供大量有用的信息,并且仍然是評估心臟病患者的重要部分。 使用現(xiàn)代化的機器,可以在床邊快速方便地獲得表面ECG,并且基于相對簡單的電生理學概念。然而,初級醫(yī)生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難以解釋。 這是一系列文章中的第一篇,旨在:
基本原則什么是心電圖? ECG僅僅是心肌電活動的表示,因為它隨時間變化,通常印在紙上以便于分析。像其他肌肉一樣,心肌收縮響應(yīng)肌肉細胞的電去極化。它是這種電活動的總和,當被放大并記錄幾秒鐘時,我們稱之為心電圖。 心臟的基本電生理學(見圖1) 正常的心動周期始于竇房結(jié)的自發(fā)去極化,竇房結(jié)是位于右上心房(RA)中的特化組織區(qū)域。然后,電去極化波通過RA并穿過心房間隔進入左心房(LA)。 心房通過電惰性纖維環(huán)與心室分開,因此在正常心臟中,從心房到心室的電去極化的唯一傳播途徑是通過房室(AV)節(jié)點。AV節(jié)點在短時間內(nèi)延遲電信號,然后去極化波通過His和右束和左束的分支向下擴散到室間隔(IVS),進入右側(cè)(RV)和左側(cè)(LV) )心室。因此,在正常傳導的情況下,兩個心室同時收縮,這對于最大化心臟效率是重要的。 在心臟完全去極化后,心肌必須再次極化,然后才能準備好再次進行下一個心動周期的去極化。 圖1.心臟的基本電生理學電軸和記錄引線向量(見圖2和圖3) 通過在患者皮膚上放置一系列電極來測量ECG - 因此它被稱為“表面”ECG。 電去極化波從心房向下傳播到IVS到心室。因此,這種去極化的方向通常是從心臟的上方到下方。由于心臟在胸部的向左取向和左心室的肌肉質(zhì)量比右側(cè)更大,因此去極化波的方向通常朝向左側(cè)。通過心臟的電去極化的整個行進方向被稱為電軸。 ECG記錄的基本原理是當去極化波向記錄引線移動時,這導致正向或向上偏轉(zhuǎn)。當它遠離記錄導線時,會導致負向或向下偏轉(zhuǎn)。 電軸通常向下和向左,但如果我們了解每個記錄導線測量ECG的“方向”,我們可以更準確地估計個體患者。 圖2.肢體引線的方向顯示每個引線“看起來”在心臟的方向 按照慣例,我們使用12個不同的記錄導聯(lián)方向記錄標準表面ECG,但相當容易混淆地只需要皮膚上的10個記錄電極來實現(xiàn)這一點。其中六個是從覆蓋心臟的胸部記錄的 - 胸部或心前區(qū)導聯(lián)。從肢體記錄四個 - 肢體導聯(lián)。必須將10個記錄電極中的每一個放置在正確的位置,否則ECG的外觀將顯著改變,從而妨礙正確的解釋。 肢體導聯(lián)在冠狀平面中記錄ECG,因此可用于確定電軸(通常僅在冠狀平面中測量)。肢體引線稱為引線I,II,III,AVR,AVL和AVF。圖2顯示了它們“看”心臟的相對方向。通過心臟的水平線并定向到左邊(恰好在引線I的方向)通常標記為0度(0中的參考點ò)。其他導線“看”心臟的方向是根據(jù)與此基線的角度來描述的。 去極化的電軸也以度表示,并且通常在范圍從-30 0至+ 90 0。有關(guān)如何確定軸的詳細說明超出了本文的范圍,但此處提到的原則應(yīng)有助于讀者理解所涉及的概念。 胸部導聯(lián)在橫向或水平平面記錄ECG,稱為V1,V2,V3,V4,V5和V6(見圖3)。 圖3.胸部橫切面顯示六個胸部導聯(lián)相對于心臟的方向電壓和定時間隔 通常使用標準測量電信號的幅度和記錄期間紙張移動的速度來記錄ECG。這允許:
記錄的電信號的幅度或電壓在垂直維度上以ECG表示,并以毫伏(mV)為單位測量。在標準ECG紙上,1mV由10mm的偏轉(zhuǎn)表示。肌肉量的增加,例如左心室肥大(LVH),通常導致更大的電去極化信號,因此ECG上的垂直偏轉(zhuǎn)幅度更大。 ECG的一個基本特征是心臟的電活動隨著時間的變化而顯示出來。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將ECG視為圖形,繪制垂直軸上的電活動與水平軸上的時間的關(guān)系。在實時記錄期間,標準ECG紙以每秒25毫米的速度移動。這意味著當觀察打印的ECG時,沿水平軸的25mm的距離表示1秒的時間。 心電圖紙上標有小方塊和大方塊網(wǎng)格。每個小方塊沿水平軸表示40毫秒(ms)的時間,每個較大的方塊包含5個小方塊,因此表示200毫秒。標準紙張速度和方形標記可以輕松測量心臟定時間隔。這使得能夠計算心率并識別心臟內(nèi)的異常電傳導(參見圖4)。 圖4.標準ECG紙的樣本,顯示垂直軸上測量的電壓比例,橫軸上的時間心電圖正常 從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在正常竇性心律期間被去極化的第一個結(jié)構(gòu)是右心房,緊接著是左心房。因此,正常ECG上的第一個電信號來自心房,被稱為P波。盡管在ECG的大多數(shù)導聯(lián)中通常只有一個P波,但實際上P波是來自兩個心房的電信號的總和,它們通常是疊加的。 然后存在短暫的生理延遲,因為房室(AV)節(jié)點在進入心室之前減慢電去極化。這種延遲是PR間期的原因,這是一段短時間內(nèi),在ECG上沒有看到電活動,由直線水平或“等電”線表示。 心室的去極化通常導致ECG信號的最大部分(因為心室中的肌肉質(zhì)量更大),這被稱為QRS復合波。
在心室的情況下,還存在反映心肌復極化的電信號。這顯示為ST段和T波。ST段通常是等電位的,并且大多數(shù)引線中的T波是可變幅度和持續(xù)時間的直立偏轉(zhuǎn)(見圖5和6)。 圖5.單個正常ECG模式的主要波形 圖6.正常12導聯(lián)心電圖示例; 注意從aVR導致的所有信號向下偏轉(zhuǎn)。這是正常的,因為電軸直接遠離該引線正常間隔 在標準紙上記錄ECG允許測量電去極化的各個階段所花費的時間,通常以毫秒為單位。這種“間隔”有一個公認的正常范圍:
心電圖的心率估計 標準ECG紙允許從ECG記錄中近似估計心率(HR)。每個時間秒沿水平軸表示250毫米(5個大正方形)。因此,如果每個QRS復合體之間的大方塊數(sh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