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義禮智信”為儒家“五常”,“五?!笔亲鋈说钠鸫a道德準(zhǔn)則,用以處理與諧和作為個體存在的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組建社會。 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勿施于人,事物為人,而不為己,發(fā)為惻隱之心,寬裕溫柔,仁也。 義:義者,宜也,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顾匀税l(fā)為羞惡之心,發(fā)為剛義之氣,義也。 禮:禮者,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尊卑長幼有序,處事有規(guī),淫亂不犯,不敗人倫,以正為本,發(fā)為恭敬之心,齋莊中正之態(tài),禮也。 智:智者,知也,無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發(fā)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為智也。 信:信者,信字從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義可解為“學(xué)說”、“思想”。 擴(kuò)展資料 孔子提出“仁、義、禮”,孟子延伸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kuò)充為“仁、義、禮、智、信”,后稱“五?!薄_@“五?!必灤┯谥腥A倫理的發(fā)展中。 一般為“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廉恥勇”。 仁義禮智信的意思是仁愛、忠義、禮和、睿智、誠信。 溫良恭儉讓意思是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遜這五種美德。 忠孝廉恥勇指忠心、孝悌、廉潔、羞恥、勇敢。指的是人應(yīng)信守、踐行的五種高尚品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