劈柴的學(xué)問 文/徐揚生 在鄉(xiāng)村,我最喜歡的風(fēng)景是黃昏時分的縷縷炊煙。夕陽尚未下山,青山腳下,矮矮的村舍屋頂上就開始飄起白色的,帶著原木味清香的炊煙。這炊煙從來不是筆直地向上升去,而是緩緩地,結(jié)幫成堆地在山腰上縈繞盤旋。 我剛下鄉(xiāng)時特別喜歡獨自坐在山坡上,看縷縷炊煙,聞著炊煙那股清香。有時候,路過的農(nóng)友會提醒我,“該去燒飯了!”這時忽然覺得自己的肚子開始餓了,要去燒飯了,我的屋頂上也該起炊煙了。 生產(chǎn)隊給我造了簡陋的房子,里面有灶,可以燒柴和稻草,一日三餐必須自己燒。我搞來兩個熱水瓶,一般中午或晚上燒一次飯,另外兩餐的飯就用熱水燙一下應(yīng)付過去。來鄉(xiāng)下之前也是看過人家燒柴火灶的,但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燒起來會有這么多麻煩。無論燒柴還是燒稻草,火總是一會兒就熄了,再重新引火,燒旺起來后,一會兒又熄火了,這樣燒一頓米飯總會有十來次熄火的時候,前前后后要花一個多小時,有時中午從田畈回來,肚子正餓,連忙燒飯,但飯總是燒不好,一兩個小時后待飯燒好了,菜做好了,肚子卻不餓了,吃飯的情緒也沒有了。更多時候是,燒了一個多小時了,飯還沒燒好,肚子也不餓了,自己對自己說:今天就算了,咱們不吃了! 鄰居的老大娘發(fā)現(xiàn)我常常不燒飯,就過來同我說:“這樣不行,長久下來是要得胃病的?!?她說完立即坐到灶前,吹一下,把柴或稻草一點一點“架”起來,于是火就慢慢旺起來了。燒柴火的容易程度與柴劈得怎么樣大有關(guān)系,劈柴是比燒火更難更重要的事,于是老大娘就開始教我如何劈柴。 我本以為劈柴是件極容易的事,想不到劈了整整半天,只劈了小小的幾根,而且粗粗細細,很不均勻,不容易燒火。中午時分,老大娘來了,她說:“你來看我怎么劈。” 我的天?。∥乙豢?,嚇了我老半天,這么矮小瘦弱又佝僂著的老人竟然會兩下三下就把一根粗壯的木柴劈得停停當當。我問她:“這大概要用很大力氣吧?”她說:“沒有,但要把力用到口子上?!?/span> “竅門是什么呢?”她說:“很簡單,要找準劈柴的位置,要從柴的小頭劈起?!?/span> 劈柴為什么要從柴的小頭劈起呢?一方面是因為柴的小頭,直徑較小,刀刃容易砍進去,而且小頭的木質(zhì)也會松一點,所以容易下手。更重要的是,另外一頭是大頭,大頭比較粗,劈小頭時大頭在底部,就很穩(wěn)定,力使得進去,也不用花力氣去平衡木頭,劈下去的力更可以直接用在切開的功能上。通常是看準小頭劈柴的位置,一刀劈下去,劈到柴長度的百分之八十的位置,用手把刀柄輕輕一轉(zhuǎn),柴的兩杈就輕松地分開了,用不了太多力。 當我掌握這劈柴的功夫之后,心里高興極了。那段時間一有空就想劈柴,自己的柴劈完了,就去老大娘家?guī)退?。那時村里的農(nóng)友老有東西送我,一碗面條,一袋紅薯,或者幾個雞蛋,我也沒東西可以回贈他們,所以常常會說:“你們家有柴要劈嗎?”把柴劈好,再一捆捆扎好,堆在墻邊上,自己看看,蠻有成就感的。有時路過的農(nóng)友也會夸幾句“這柴是誰劈的?劈得這么整齊!”聽了這話,我心里不知有多高興! 多少年過去了,回想起這段經(jīng)歷仍很感慨。這劈柴的經(jīng)歷仔細想一下,對我們的處事為人,以至于對我們的工作和學(xué)習(xí),都很有啟示?!芭瘛钡牡谝粋€教訓(xùn)是,我們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須找到一個最佳的切入點。開始從事一項研究也好,開始擔任一個新的職務(wù)也好,開始處理一件案件也好,最重要的要確定從哪里下手,切入點在哪里。切入點,或者稱作突破口,是極其重要的,找準這個突破口是任何事情成功的先決條件。有時對一個研究課題,你會苦思冥想好幾個月,一點思路都沒有,就像在一個古堡四周繞來繞去,就是進不去,這實質(zhì)上就是找不到突破口。更多的時候是找錯了突破口,于是只好再回到原地。所以,找到了突破口是成功的一半。 古人講“居易以俟”,就是說在你所要做的事中,選一個容易做的事,從那件事開始做起,以此作為切入點,再去做其他工作,一切就會順利一點,效率也會高一點。一位做基層領(lǐng)導(dǎo)的朋友,聽我講到這點,興奮地對我說,他去年在一個小地方做縣長,就是按照這個思路,先調(diào)查了一番,給自己規(guī)劃了一個工作清單,先從容易的那件事情做起,效果意想不到得好,群眾社會都很贊賞。因為從容易的事做起,成功的可能性就較大,成功之后自己也會有更大的信心,積累了經(jīng)驗,爭取了支持,這些都是可貴的資源,用整合的這些資源來開展之后較難的工作,相對地就容易一點。 有一位從醫(yī)多年的老中醫(yī),我曾經(jīng)問過他一個問題:“對一位身患幾種疾病的老人來說,你治病一般先治哪種???是不是應(yīng)該先治那種最主要,或者是最難醫(yī)的?。俊彼卮鸬溃骸斑@要看情況,通常是從病人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從比較容易治的那種病下手,先把這個病解決了,部分功能改善了,由于人體的各個部分都是互相關(guān)聯(lián)的,一個問題改善了,其他問題解決起來也會容易一點?!边@種治療的方法是典型的“居易以俟”的哲學(xué)思想。 “劈柴”的第二個教訓(xùn)是,做任何事情“定位”極其重要。一個人,一個公司,一個學(xué)校,都是一樣的,如果定位不清楚,或者定錯了位,失敗是遲早的事情。多年前,一個學(xué)生來看我,聊了他當時的工作,講了半天,意思大概是他工作做得不錯,很勤勉努力,領(lǐng)導(dǎo)也知道,而且他所做的事是公司其他同級別的高管無法做的,但到年終,他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同級的高管都升級了,而他卻不僅無份升級,還有可能丟了飯碗,自己總覺得很吃虧。我仔細了解了他的職務(wù)和工作性質(zhì),詢問了他們公司的評價體系和老板的要求。我最后同他說:“還是一個定位問題,你努力在做的那些事情不是你的位置應(yīng)該做的,即使做得如何成功也不會有獎賞,因為你份內(nèi)的工作可能沒有做好,重要的不是你努力不努力,而是你的定位有沒有定好?!?/span> 《中庸》中講“素位而行”,意思就是安分地做自己那個位置的工作,位置找準了,就有成功的可能,找偏了,找錯了,你盡了最大的努力也枉然。就像劈柴,你找錯了位置,從大頭劈起,對不起,最大的力氣也只是事倍功半。我碰到很多職場新人,論勤奮,論人品,論才能都是一流的,但就是不清楚自己的定位,有的是一開始很清楚,后來忘記了,有的是始終沒有清楚過,所以總是在工作單位很不得志,在我看來根本上就是對自己的定位出了問題。 每個人每到一個地方,無論是公司,或是機關(guān),或者是其他單位,首先必須想到你的定位是什么?你有什么“Niche”(特點)?你是否有這個公司所需要的核心技術(shù)?你是否能夠為公司找到有價值的客戶?你是否能夠整合資源,給這個公司帶來價值?即使你不是新員工,每個人都應(yīng)該時刻保持“定位感”,時刻提醒自己定位是需要隨時改變的,你如果幾十年做差不多同樣的事情,你對自己的定位沒有變化,而心里老想著提升級別,那怎么可能?做副教授,有副教授的定位與職責(zé),做正教授,有正教授的定位與職責(zé),做院長,有院長的定位與職責(zé)。世間的工作無論職位高低,收入多少,不分貴賤,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要清楚定位,這樣工作才會有起色,才會受到上司下級的尊重。 我在我辦公室外面的走廊上掛著一幅字,上面寫著“素位而行,無不自在,居易以俟,樂在其中”,這對我在劈柴中所學(xué)到的學(xué)問是一個很好的總結(jié)。 前年春節(jié),我重返四十年前下鄉(xiāng)的村莊,特地去找了當年劈柴的地方。我的那間小屋已經(jīng)不在了,但隔壁的那間小屋尚存。當時村里建了這兩間特殊的小屋給兩位知識青年住,我住了其中一間,隔壁那間小屋旁邊是我熟悉的小河,河邊斑駁的石灰墻正是我當年堆放一捆捆木柴的地方,教我劈柴的鄰居老大娘,和她在另外一邊的排屋,都早已不在了。排屋后面的那條大江,和江上那迎風(fēng)吹動的蘆葦還在。江的對面,還能看到青山腰里的縷縷炊煙,睹物思故,當年許許多多的往事就像珍珠一樣,一顆一顆鮮活地跳了出來…… 那苦難的歲月,不僅讓我學(xué)會了劈柴,放牛,種田,也讓我理解了生活的真正意義和處事為人的許多準則。 配圖/Paul Serusier作品 關(guān)注我,點擊最上端的藍字“徐揚生”或長按識別二維碼關(guān)注 |
|
來自: 齊一攝現(xiàn)美 > 《音影畫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