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二行書顏真卿《祭侄文稿》近日在日本展出,引起眾多國人義憤填膺。臺灣政府的某些官員確實討厭,但作為愛好藝術(shù)的平頭老百姓也沒什么好辦法,只能能用眼神鄙視他們,把更多心思用在研究藝術(shù)上。《祭侄文稿》本身就是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悼念侄兒顏季明的草稿,極具感情的用心之作,人稱“天下第二行書”。 ▲顏真卿《祭侄文稿》 我們習(xí)慣把注意力放在顏真卿的書法上了,而很少去關(guān)注卷后還有歷代著名書家的題跋,也是極致的藝術(shù)。今天我們說一說在《祭侄文稿》卷后的三家小楷題跋,分別是元代鮮于樞、清代的王頊齡和徐乾學(xué)。三人小楷書寫的很是精絕完美,看后不禁心情舒暢起來! ★《祭侄文稿》元代鮮于樞小楷題跋:
鮮于樞(1246-1302),元代著名書法家,與趙孟頫齊名,并稱“二妙”,但影響力小于趙孟頫。趙孟頫對他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xué)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仆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span> 鮮于樞,字伯機,晚年營室名“困學(xué)之齋”, 自號困學(xué)山民,又號寄直老人。他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胡須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兼長楷書、行、草書,尤以草書為最。
★《祭侄文稿》清代王頊齡小楷題跋:
王頊齡(1642-1725)清朝著名詩人、文學(xué)家。字顓士,一字容士,號瑁湖,晚號松喬老人,張堰鎮(zhèn)人(現(xiàn)屬上海金山區(qū))??滴跏迥?1676年)進士,授太常博士。后升侍讀、侍講學(xué)士,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兼工部尚書。為康熙帝講解《資治通鑒》,嫻熟史學(xué),觸類旁通,每講一篇,必獲康熙帝贊賞。年輕時即負詩名,一生著作不斷,工書法。王頊齡卒于任上84歲,此題為83歲所作,可謂人老字不老,依然勁美。 ★《祭侄文稿》清代徐乾學(xué)小楷題跋:
徐乾學(xué)(1631-1694),字原一、幼慧,號健庵、玉峰先生。江蘇昆山人,顧炎武外甥,與弟徐元文、徐秉義皆官貴文名,人稱“昆山三徐”。康熙九年(1670)得中探花,官至刑部尚書。他才學(xué)過人,曾入南書房教習(xí)皇子,以詩文書畫供御。曾主持編修《明史》、《大清一統(tǒng)志》、《讀禮通考》等書籍。家有藏書樓'傳是樓',是中國藏書史上著名的藏書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