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幾天就要過年,可偏偏有很多人的嗓子開始不合時宜地鬧意見了。而且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段時間鬧嗓子的人特別多。 嗓子一犯病,就疼疼的、腫腫的、癢癢的、干干的,吃飯、喝水、說話都受影響,甚至突然失聲。一旦咳嗽起來,更是難受到撕心裂肺,咽口吐沫就跟上刑一樣,簡直不能再鬧心啊。 如果是體質(zhì)比較好、耐受力強一點的人,可能多喝幾杯水,注意一下飲食和作息,對付對付也就過去了;而那些身體比較敏感的人呢,可能就會因為這個問題吃不好,睡不香,心情也會很煩躁;如果體質(zhì)再差一點,可能會在嗓子腫痛之后,跟著出現(xiàn)發(fā)燒流涕、頭痛乏力、全身酸痛等癥狀,甚至是一些耳鼻、氣管、肺部的炎癥。 一說嗓子疼,我想十有七八的人會說這是因為「上火」,緊接著便會列舉出一大堆清熱瀉火或是滋陰潤燥的法子來,比如什么黃連上清片、蒲地藍消炎片、藍芩口服液、胖大海泡水、冰糖雪梨之類的。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上面列舉的這些東西,并不是時時都管用。有時非但不能奏效,反而讓問題更加嚴重了。 當我開始深入學習中醫(yī)之后,發(fā)現(xiàn)歷代醫(yī)家對嗓子疼這個問題有著非常完善的認識和論述,不僅有一套成熟的辨證體系,還留給我們后人非常多的好方法。 我想,古代醫(yī)家之所以對它研究得這么透徹,是因為那個時候醫(yī)療條件相對較差,稍有不慎,一個小小的嗓子疼就能變化成非常危急的情況,比如「咽喉腫塞,飲食不入,呼吸不能,死在旦夕矣」,看了就讓人特別揪心。 那么,中醫(yī)是如何看待這個「小問題」的呢? 中醫(yī)對嗓子疼的透徹分析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歷代眾多醫(yī)家稱之為「喉痹」,是指以咽喉部紅腫疼痛,或干燥、異物感,或咽癢不適、吞咽不利、咳痰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癥。 “ 「足太陰之脈,屬脾絡胃,上膈挾咽,連舌本,足陽明之脈,其支者,從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嚨,是知喉咽者,脾胃之候也,脾胃有熱風毒乘之,其氣上沖,經(jīng)絡胥應,故喉咽為之腫痛?!?/p> ——《圣濟總錄》 ” 最近的這段時間,尤其是大寒前后,身處北方的朋友可能會感覺天氣竟然反常地回暖了,一絲春天的氣息早早到來。但同時,鬧嗓子的人也是不計其數(shù)。 很多人在鬧嗓子的同時,還會伴隨目赤口干、煩躁不安、消化功能/食欲差、反酸打嗝、胸悶腹脹、小便黃、大便干、睡不踏實,甚至是身體總感覺發(fā)熱或是忽冷忽熱等等一系列鬧心的問題。 分析原因,主要在于大寒前后,正是一年當中五運六氣變更之時。大寒之后,歲更己亥,五運六氣變?yōu)樨赎庯L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全年土運不足。 天人相應,自然界中的這個變化會導致人肝膽的木氣亢盛,而脾胃的土氣虛弱。本來就是「土運不足」,還要被亢盛的木氣再克伐一下,所以對于本身肝膽氣旺、脾胃差勁的人來說簡直不是好事。 大冬天的,又臨近過年,很多人基本都是一種吃得好、動得少的狀態(tài)。這么一來,無疑是對本就被自然影響的脾胃雪上加霜。脾胃運化無力,升降不暢,就會使大量的垃圾廢物留存。時間一久,郁而化火,上犯咽喉,導致了很多人在近期出現(xiàn)嗓子的問題。 這個隱憂不僅是針對于成人,所有小孩子更需家長特別留心。在門診里,很大一部分的小孩子都常常主訴嗓子腫痛,甚至發(fā)現(xiàn)扁桃體/腺樣體化膿的情況。 我開始還不太理解,細細問下來就知道,這些孩子因為平時飲食過于豐富、精美、高營養(yǎng),補完肉蛋奶,又來漢堡炸雞羊肉串,還得用薯片巧克力奶油蛋糕解解饞。更有「愛子心切」的,看自家孩子瘦瘦小小,個頭比不上隔壁老王家的娃,天天給孩子塞海參、阿膠、龍眼、雞湯之類的大補之品,不管孩子能不能消化。 小朋友脾胃尚屬稚嫩,心智未熟,不知節(jié)制,這么多所謂的「好」東西進入身體,脾胃難以有效運化,便會導致食積不化,生痰生熱,一個個的舌苔比棉被還厚,所以出現(xiàn)這種問題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回過頭來,對于現(xiàn)在中焦能量本身就不足,或有郁滯,但老是嚷嚷上火的成年人來說,在這般不利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下,是不是也該有這么一點反思呢? 貼心小提示:
說了這么多關(guān)于「上火」的事情,有人會說,自己明明是著了涼,為何也會出現(xiàn)咽喉腫痛的問題呢? “ 少陰傷寒,不傳太陽,寒邪抑郁,內(nèi)格陽氣為熱,上行于咽門經(jīng)會之處,寒熱相搏,而成咽痹。 ——《明醫(yī)指掌》 ” 說白了,就是自身抵抗力太差勁,陽氣不足,受了外寒之后都憋在身體里發(fā)散不出去,郁而化熱,再往上一流竄,于是咽喉就可能遭殃。 同時特別提醒,經(jīng)常上火鬧嗓子,但同時體虛畏寒、拉肚子、手腳冰涼的人,還要特別留心自己是不是上熱下寒的體質(zhì)。 “ 《明醫(yī)指掌》曰:亦有伏氣病,名腎傷寒,謂非時暴寒,伏毒于少陰,始衰不病,旬日乃發(fā),脈微弱,法當咽痛,次必下痢。 ——《明醫(yī)指掌》 ” 一個「非時暴寒」,說得真好。不說乍暖還寒之時,就連寒風刺骨的三九天,衣著單薄又露膝、露腳踝甚至露腰、露臍的人何其多。何況空調(diào)風扇遍布的炎夏,又有多少人在無數(shù)個不經(jīng)意之間給寒邪創(chuàng)造了趁虛而入之機。 少陰腎經(jīng)受寒,命門之火難盛,隨后產(chǎn)生的問題,又何止一個反復又奇怪的咽喉腫痛。 中醫(yī)如何緩解/治療嗓子腫痛 中醫(yī)對于一個小小的咽喉腫痛,關(guān)于成因的分析有那么多,快速又有效的應對方法當然也可以裝一車。現(xiàn)在我列舉一些簡便易行的好方法供大家參閱: 廉泉穴揪痧 此穴別名「本池穴」。本,根本也;池,儲液之器也。本池的意思就是指這個穴位是任脈水液的收聚之地。 廉泉:頸前區(qū)喉結(jié)上方,舌骨上緣凹陷中 我個人的體會是,刺激這個穴位,能明顯感覺到唾液分泌增加,在喉嚨腫痛,聲音嘶啞甚至失聲的時候,廉泉穴揪痧能救急。 【方法】將中指和食指彎曲成鉤狀,蘸水后,用兩個手指的第二指節(jié),以適當力度去夾扯起一部分皮膚向前揪,然后急速放開還原,重復數(shù)次可出痧。 提耳垂緩解疼痛 【方法】用雙手提起兩耳的耳垂,然后放下,有節(jié)奏地連續(xù)提放100次,之后喝少許的溫開水,緩緩咽下。每天三次,可以使喉嚨的疼痛減輕。 點按少商、商陽 這個方法,對于肺和大腸有熱導致的咽喉腫痛非常有效。 少商:拇指末端橈側(cè),指甲根角側(cè)上方0.1寸 商陽:手食指末節(jié)橈側(cè),距指甲角0.1寸 【方法】用發(fā)卡、牙簽尾或者指甲尖等有節(jié)奏地先后刺激這兩個穴位,每個穴位60次左右,每天2~3次。 清咽利喉小茶飲 首先需要跟大家提個醒,下面所有的方子,都應該基于對自己的病癥和體質(zhì)了解到位的前提下,如果拿不準的話,建議大家問問身邊靠譜的大夫,或者直接去就醫(yī),以免耽誤病情,造成更大的麻煩。 滋陰增液飲 【組成】玄參6克,陳皮6克,生地3克,麥冬3克,生甘草3克,木蝴蝶3克,冰糖適量。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飲。 這個方子適合咽喉紅腫疼痛、干燥,兼有口干煩熱、舌紅少津、心煩失眠等陰虛癥狀明顯的人。由于體內(nèi)陰液不足,無法有效地滋潤身體,導致喉嚨就像干涸的河道一樣。使用這個小方子,就好比在給身體補充津液的同時,順便趕走體內(nèi)的風熱。 若是常年被慢性咽炎困擾的話,可以將茶飲方換成桔梗6克,木蝴蝶6克,生地4克,陳皮4克,生甘草3克,西青果5粒,薄荷3克,沸水沖泡代茶飲。 【注意】以上兩方,脾胃虛寒泄瀉,痰飲濕濁,及暴感風寒咳嗽者均忌服。 散寒利咽飲 【組成】橄欖5枚(連核搗爛),連須蔥白一條 【用法】沸水沖泡,或?qū)⑸鲜鰞伤幖舆m量水大火燒開繼續(xù)沸騰10分鐘后,即可飲用。 這個方子是流行于民間治療微感風寒而兼咽喉干燥疼痛的食療便方,它具有疏解風寒、利咽潤喉的功效。 橄欖,性味甘澀酸平,入肺、胃二經(jīng),有清熱潤喉、生津止渴作用。《本草綱目》說它「生津液,止煩渴,治咽喉痛」。 蔥白,《本草述鉤元》說它能「發(fā)散通陽,達表和里,治……喉痹不通」。 【注意】體表虛弱易汗者不宜使用,若已通過其他途徑發(fā)汗,本方亦不適宜。 祛火清喉飲 【組成】金銀花9克,炒梔子3克,玉竹6克,淡竹葉6克,胖大海一枚,冰糖適量 【用法】沸水沖泡代茶飲。 如果你經(jīng)常加班熬夜,情緒容易波動,抽煙酗酒,或者經(jīng)常吃羊肉、雞肉、燒烤、辛辣、烹炸等食物,便會在不經(jīng)意之間引火熱之邪進入體內(nèi)。不僅經(jīng)常鬧嗓子,可能還會出現(xiàn)眼睛紅腫、長包長痘、口腔潰瘍、尿黃便秘等等問題,整個人的狀態(tài),就像你可能愛吃的四川火鍋一樣,紅撲撲又火辣辣。 這個「金花玉梔茶」的方子,來自于活法兒特聘顧問、中國中醫(yī)科學院博士生導師張啟明教授。我個人的感覺,這個方子對于內(nèi)有郁熱、容易被各種上火問題困擾的人來說,是非常適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