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石式盆景如同我們自然中常見的高山峻嶺、懸崖峭壁上許多樹木生于洞穴縫隙之中,或者抱石而垂,又或者背靠石頭而立,我們根據(jù)自然中的這些景觀而創(chuàng)立的今天的附石式盆景的風格特色。 附石式盆景如今廣受盆景愛好者的喜愛,那么我們該如何去制作附石式盆景呢,下面大致給初學盆景愛好者介紹一下,如有不到之處還請大神指點一二。 第一步:附石式盆景的選材。 首先是樁材的選擇,由于附石式盆景最大的特點就是樹木根系環(huán)抱石頭,體現(xiàn)樹木強大的生命力和堅毅剛強的風格,所以我們在選取樁材的時候最好是選擇雜木類根系發(fā)達,生長速度快,根部容易相連成結合成為一個整體,抱石的效果也是最為理想。如榕樹、三角楓、榆樹,福建茶等。當然松樹、六月雪也可制作,但適合石穴寄植。其他的樹種其實也可以作為附石式盆景的選材,但是由于生長緩慢,根系生命力不夠頑強,對生長成活有一定的難度,況且培養(yǎng)一顆附石式盆景少則三、四年,多則七、八年甚至時間更久一點。 其次是石料的選擇。石料最好是堅硬、不易剝落造型得體的龜紋石、石筍石、英德石、斧辟石、鐘乳石等等。而沙積石吸水效果好,適合于寄植型。 附石式的盆景種植方法也多種多樣,可將樹木貼緊石面,根部穿插于石縫之中,也可在石料背面挖洞用以植物吸水和泄水,將樹木置于洞穴之中,也可將植物置于吸水石頂部或者腰部。 第二步:根的培養(yǎng)(這一步是最重要的)! 首先將根部表面涂刷泥漿,再用金屬絲或者棕繩捆緊固定兩者,根與石料不要留有空隙,然后栽植在大小適合的盆中,把石料和樁材根部底部放于土壤層上面固定好,然后附石四周打一個稍微大一點的木框高度稍微低于石料,在是填滿土放置陰涼處養(yǎng)護數(shù)月,待枝葉茂盛豐滿后進入正常管理。隨著根部漸漸穩(wěn)定成長,每年可將外圍木框突然高度降低總高度的1/3或者1/4,外圍木框降低的高度取決于根部發(fā)育的快慢。 第三步:樹樁的造型。 通過以上兩步驟,附石式盆景也就基本上完成了,那么最后一步就是給樹木造型。這一步我們要注意幾個要點: 一,樹木石頭的搭配要自然得體,在比例上一定要切記體量平衡。要么就是以樹為主,要么就是以石頭為主,不可二者體量比例一樣沒有重點。 二,樹木的根一定要緊貼石面切記松散,如果培養(yǎng)根的過程中如遇松散的話,就固定緊實重新回土再次培養(yǎng)。 三,樹和石的姿態(tài)要富有動態(tài)感,給以生命性格,做到險種見奇,奇中求穩(wěn)。 四,精心的養(yǎng)護。附石式盆景相對一般盆景養(yǎng)護上要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制作過程漫長,我們一定不能因為養(yǎng)護的不周而功虧一簣。 最后祝大家再盆景的路上,學的開心玩的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