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流傳著一個說法:
果真如此嗎? 坐便,可引起便秘? 隨著馬桶的普及,越來越多人習慣坐著大便。這讓很多人把便秘原因怪到了馬桶上: 坐著完全感受不到便意,這排便怎能順暢? 而從科學的解釋來說,似乎也很有道理: 人體內的“恥骨直腸肌”是繞直腸一圈,呈一個環(huán)狀正好把直腸鉤住。當人處于坐姿時,這個“環(huán)”會拉緊直腸,不利于排便;而蹲姿時,這個“環(huán)”會放松,排便會順暢。 但是,你發(fā)現沒有,這些說法提到的都是利于排便,如果說到便秘,那可跟如廁姿勢扯不上關系。 發(fā)生便秘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精神因素、飲食習慣、腸道功能、服用某些藥物等,都可以導致便秘,便秘可不是單純由如廁姿勢導致。 換句話說,排便困難和便秘的人,無論坐姿還是蹲姿都會便秘,不會隨如廁姿勢的改變,有很大改善。 蹲比坐,更容易得痔瘡 其實,真要說起來,蹲著大便反而會引起痔瘡。 人在下蹲時,盆底部的支撐結構受到的腹內壓,會比坐著時更大。而長期用蹲便姿勢,排便時持續(xù)增加腹壓,這對盆底部支撐結構本就薄弱的人來說,會更容易引發(fā)脫肛、痔瘡及直腸、子宮脫垂等疾病。 其實,真要說起來,你喜歡蹲坑就蹲坑,如果馬桶更舒服就坐著便便! |
|
來自: 圣山溆水 > 《家庭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