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臺灣“東森新聞”報道,知名作家林清玄23日早晨在家中去世,終年65歲。b2b外鏈 林清玄醫(yī)生陳耀昌23日在社交平臺發(fā)布內(nèi)容也證實了這一消息。他說:“林清玄過了......”,并附上2017年林清玄夫婦拜訪臺灣“好心肝基金會”的文字和配圖。 就在1月22日上午9時32分,林清玄還發(fā)了一條微博:“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wǎng)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文字間參透的禪意與豁達人生溢于言表。 有趣文字背后的辛酸靈魂 很多讀者從林清玄的作品當中,都能夠窺探到他那些豐富歡樂的童年時光,譬如:與小伙伴偷芒果掉進糞坑、狂灌汽水直到打出“幸福飽嗝”……他的童年該有多好玩?但事實上,林清玄兒時的生活環(huán)境,被一個個沉重的字眼所包圍:祖輩父母都是農(nóng)民、叔伯被戰(zhàn)火吞沒、18個兄弟姐妹、把饑餓當飯吃。 然而每當說起過去的苦日子,他臉上卻總是笑容?!帮埗似饋恚也粫⒖坛?,得‘呸呸’吐口痰進去拌拌,這樣吃起來就比較安心,不然一眨眼,飯就剩下一點了”。 窮苦人家的快樂,總是來自內(nèi)心的強悍。林清玄說,這一方面,母親是他最大的榜樣。小時候,林清玄在拜祖先的桌子上寫作,母親告訴他,要多寫趣味,少寫心酸。 “她說,寫文章得讓人看后覺得快樂有啟發(fā),而不是想從窗口跳下去”。林清玄問,遇到辛酸的部分怎么辦?母親答:自己蓋上棉被大哭一場吧。“這個觀點,影響了我一輩子”。 林清玄的作品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對世間萬物的希冀和對生命的寬容,在他入選人教版課文的的知名作品《桃花心木》中,他曾留下這樣一段溫情默默的文字: “種樹人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每天都來澆水,每天定時澆一定的量,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心,根就會浮在地表上,無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jié)菜?,樹苗會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樹苗,遇到狂風暴雨,也會一吹就倒。種樹人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不只是樹,人也是一樣,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jīng)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煉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在不確定中,就能學會把很少的養(yǎng)分轉化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長。 現(xiàn)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經(jīng)長得與屋頂一般高,是那么優(yōu)雅自在,顯示出勃勃生機。種樹的人不再來了,桃花心木也不會枯萎了?!?/p> 林清玄雖然走了,那顆禪意的心靈卻似乎還在,哲學詩畫為你整理了些他的精華語錄,一起來品讀感悟已逝靈魂的自在與自足。 1.我也愿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愿,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2.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3.再溫柔平和寧靜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 4.“今天比昨天慈悲,今天比昨天智慧,今天比昨天快樂。這就是成功?!?/p> 5.身如流水,日夜不停流去,使人在閃滅中老去。心如流水,沒有片刻靜止,使人在散亂中活著。 6.如果內(nèi)心的蝴蝶從未蘇醒,枯葉蝶的一生,也只不過是一片無言的枯葉。 7.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8.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 9.茶若相似,味不必如一。但凡茗茶,一泡苦澀,二泡甘香,三泡濃沉,四泡清洌,五泡清淡,此后,再好的茶也索然無味。誠似人生五種,年少青澀,青春芳醇,中年沉重,壯年回香,老年無味。 10.我們要輕輕的走路、用心的過活;我們要溫和的呼吸、柔軟的關懷;我們要深刻的思想、廣大的慈悲:我們要愛惜一株青草、踐地唯恐地痛。這些,都是修行。 |
|
來自: 昵稱61973742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