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是中國先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是人們心目中納福迎祥的吉瑞之鳥。據(jù)《禮記。禮運》記載:“麟、鳳、龜、龍,謂之四靈?!兵P凰,雄的叫“鳳”,雌的叫“凰”,通稱為“鳳”或“鳳凰”。其形據(jù)《爾雅。鳥釋》“鷗鳳其雌皇”郭璞注,“雞頭,蛇頸,燕頜,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孟子。公孫丑上》:“鳳凰之于飛鳥”?!妒酚?。日者列傳》:“鳳凰不與燕雀為群”。在鳳凰的身上,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先人們的自然崇拜、宗教信仰、審美情趣和藝術魅力。

明早期青花團鳳紋盤口瓶上的團鳳紋
明代制定出只有皇家使用龍鳳形象或圖案的規(guī)定,其他臣民不得逾制。這就在制度方面從根本上限制了古代民窯瓷器燒制鳳凰紋飾的可能性,確立了明代初期官窯燒制鳳凰紋飾瓷器的唯一性。因此,一味追求宮廷所特有的富麗華貴,造型隨著器物功能的多樣化更加豐富,使明初瓷器展現(xiàn)出多姿多彩的風貌。俗話說“龍在頭上變,鳳在尾上飛”。明代官窯工匠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簡單的瓷器上設計出最祥和、最完美的鳳形圖案,這時期的鳳紋,采用錦雞的頭,鸚鵡的嘴,鴛鴦的身子,仙鶴的腿,大鵬的翅膀,孔雀的尾。并根據(jù)鳳的姿態(tài),分為坐鳳、立鳳、飛鳳、臥鳳、團鳳等幾種,同時和與之相配紋飾相結合,又可分為云鳳(鳳在云中飛)、草鳳(鳳身、鳳翅、鳳尾呈卷草形)、花鳳(鳳隱于花中或作花形)等。其鳳紋表現(xiàn)手法多,想象力豐富,形式感強,洋溢著勃勃生機。尤其是在最能體現(xiàn)鳳鳥雋雅秀美的鳳尾部位,比其它部位更豐富,更富于變化,如夔鳳式、火焰式、草紋式、疏葉式、孔雀密式、松毛式等等,式樣分為二十幾種,雄雌成雙,鳳凰成對,上下飛舞,具有一種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元代青花雙鳳紋小執(zhí)壺上的鳳紋
元代青花魚藻紋碗內的鳳紋
明代永樂青花團鳳紋綬帶耳葫蘆瓶腹部的團鳳紋
明代永樂款甜白釉龍鳳紋梅瓶上的鳳紋

明早期青花鳳凰紋腹部的鳳紋

明宣讀款藍地鍺彩鳳凰紋葫蘆瓶上的鳳凰紋

明宣德款五彩龍鳳紋執(zhí)壺上的鳳凰紋

明宣德款五彩龍鳳紋花觚足部的鳳凰紋

明宣德款青花團鳳紋葫蘆扁瓶腹部之團鳳紋

明宣德款青花燭臺上的鳳凰紋

明成化款斗彩雙鳳紋臥足杯上的鳳紋

明嘉靖款淺醬地金綠彩龍鳳紋將軍罐肩部鳳紋

明隆慶款黃地鍺彩龍鳳紋四系盤口瓶上的鳳紋

明萬歷款五彩鳳凰紋瓷枕上的鳳紋

明萬歷款五彩軍持腹部之鳳凰紋

明萬歷款青花五彩龍鳳紋罐上的鳳紋
從本人曬出的一組鳳凰紋飾照片可以看出,經過漫長的歷史演變,我國古代的藝術家們以極其豐富的想象力和藝術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造性繼承和發(fā)展前輩們遺留下來的文化底蘊,描繪出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鳳紋圖案,或秀美,或繁麗,或精致,或粗放,盡管其千姿百態(tài),但在承襲發(fā)展,相互影響的過程中,鳳型紋飾以其獨特的民族造型和藝術魅力,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