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傳了三件法寶:“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p> 南懷瑾先生解讀說,第一件寶“慈”,即“對人對事無不仁慈,而且要愛人,處處愛人,處處仁慈”。第二件寶“儉”,即“老子說的儉,是指精神的消耗;言語、行為、時間都要節(jié)省,都要簡化,話不要啰唆,要簡單明了”。第三件寶是“不敢為天下先”,即不具備某種能力的時候,沒有認清某種“勢”的時候,就不要“螳臂當車”,為天下之先。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边@句話是老子在解釋“三寶”的道理。南懷瑾先生認為,老子說,“慈故能勇”,是說一個人只有具有愛天下人的心,才有犧牲自我的勇氣;真仁慈才有真正的大勇,小仁慈沒有真膽子。“儉故能廣”,是說因為能夠簡化,所以發(fā)揮起來更為廣大。“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是說因為不想為天下先,凡事開始就有這樣的想法,所以,他能夠成為“器”,成為一切事一切人的領(lǐng)導(dǎo)。 漢文帝極為推崇“黃老之道”,是一位將“老子三寶”真正身體力行的君主。 漢文帝即位不久就下詔廢除了連坐制,后來又因為緹縈上書救父,廢除了肉刑。他對大臣們說:“犯罪受罰,理所應(yīng)當。但是肉刑太過于殘酷,讓人失去了改過自新的機會,就取締它吧?!睗h文帝從政二十三年間,生活簡樸,平日里只著粗袍,是臣民的表率。他用泥瓦修建自己的陵墓,這在中國歷代帝王中,實為罕見。 呂祖謙盛贊文帝說:“凡四百年之漢,用之不窮者,皆文帝之所留也?!蔽牡圻€經(jīng)常攬過失于自身,無論天象異常或是外患日亟,都要自己反省??梢哉f,文帝把慈、儉、不敢為天下先都逐一做到了,正是因為這樣,其在位期間,不僅改變了漢初經(jīng)濟蕭條的局面,還給后世留下了“文景之治”的佳話。 |
|
來自: 黃元章3355 > 《周易經(jīng)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