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詞學基礎講座手記(四)

 醉月詩苑 2019-12-29

大家好,今天主要想側重詞的結構上討論一下。在講座前,先和大家聊侃一段詞話吧。

關于對詞的認識,從文學角度看,它只是詩的一種“體”而已。它區(qū)別于我們正規(guī)概念中的詩,是因為它比詩“俗”。說它“俗”,是因為它更接近民間,是因為它可以配樂詠唱,既然可唱,用于宴樂,用于娛樂方面的作用就是主要的了。也正是這樣的原因,詞為詩余,詞為艷科的說法也就應聲而出了。不說別的,就以我們??吹降拿髑逭禄匦≌f里, 說到關節(jié)處,他就給你來一段詩詞添彩,或者在每一章回的篇首和篇尾都來上一段。所用之詩詞,以正規(guī)的近體詩來的不多,大量的都是各種詞牌的詞。即使是用詩來表達,也多是樂府歌行的形式的。酒肆青樓中,歌伎彈唱者,也多數(shù)是“詞”。但是如果說到某位高僧所留的偈語,則多是以詩的形式來表現(xiàn)的,很少有偈語是用詞的形式說出的。如果大家注意到這點,也就能大致地體會到詩的品位是什么,詞的品位是什么。

說詞“俗”,那是相對的,比詞更俗的是“曲”,且不管那南曲北曲,那就不能允許你拿捏文詞,基本上就是市井白話,受眾也是從官僚士大夫文人階層,轉而面向平頭百姓。詩詞曲的大致區(qū)別,是這么個脈絡。曲和詞基本屬于一類的體裁,沒有什么嚴格的區(qū)分5,但是相比較,詞的文氣更重一些,也相對清雅高調了許多。不管如何,就文辭而言,都屬于詩這個大家族的,只是不同的詩體而已。

其實,文學意義上講,體裁之間不存在什么高雅或低俗之區(qū)別的,文字形式及韻律要求不同而已。能讓我們有這般區(qū)分的結果,完全是由其作品所決定。唐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還有小李小杜,他們經(jīng)典精美的作品,代表了時代的風貌,也給這種詩體打上了相應的品位上的痕跡,進而后人對這種題材的品位給予定調。宋詞呢,以李煜、柳永、晏殊、歐陽修、秦觀、周邦彥、李清照等等這些人為代表的作品,被定位了“婉約派”。

所謂“婉約派”,他們的特點主要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音律婉轉和諧,語言圓潤清麗,有一種柔婉之美,故名之。然我們還知道一種詩詞流派被稱為“花間派”,這是比宋要早些的晚唐五代的一種詞派。其名的由來是因為一本詞集叫做《花間集》,是由當時的18家詞人500首作品編輯而成的,編者為五代西蜀趙崇祚。作品代表人物是溫庭筠、皇甫松、韋莊等等。其作品內容無外乎也是離情別恨,旅愁閨怨,男女私情燕爾這類的。格調嘛,歷來被詬病,被多數(shù)人說其格調很低。

如果看《花間集》,其實不能不看《花間集序》,歐陽炯在這個序里給出的定位是“詩客曲子詞”,頗為耐人尋味。曲子詞,是供歌妓們在酒席間歌唱以娛樂所用,是其“俗”的一面,但是,這“曲子詞”卻為“詩客”們所寫,這自然又帶點雅的風味。說的透點就是雅人去俗一把。我們可以認為,雅人可以俗,而俗人卻無法雅,雅和俗的本質區(qū)別是內涵氣質的區(qū)別。官僚啊,大學教授啊,在KTV里一樣俗的一塌糊涂,只是“俗”的時候呢,還忍不住得玩點高格調。呵,扯的稍遠了點,《花間集》就是一群雅客們寫的,其實是一群詩人們寫的。說的俗點,它在當時,相當于現(xiàn)在KYV練歌房里的點歌單,歌本,比喻雖然不太恰當,但其作用大致如此。但是,由于作者們多是當時的大文豪,所以,其文學價值當然也相當高,甚至,形成了一個流派以至于影響到后來的詞學風貌。

說到對詞之文體的演化,不能不提到一個北宋時非常重要的人物---柳永,他原名叫“三變”(也叫“柳七”),后來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他對詞學的貢獻極大,詞由小令向慢詞的發(fā)展和豐富,他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詞境的開拓,內容題材的豐富,詞的通俗化、口語化,其影響在詞史上皆功績彪炳。可惜這位大詞家,平生過于放浪,終生潦倒,死的時候還是一群妓女們捐錢給葬了的。柳七的態(tài)度是“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其人性情,鄙視功名利祿,放言狂之“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這個“奉旨填詞柳三變”的詞,雖然也有“花間派”的痕跡(這和他的生存環(huán)境有關),雖然也免不了凄婉纏綿,兒女情長,但是卻無靡靡之氣。他的詞作中有股放浪不羈的豪氣,詞境清新脫俗,畢竟在文學地位上屬于大家巨匠的。

唐代強豪詩人輩出,而宋時詞界群星璀璨,風格流派也自然不一樣,以蘇東坡和辛棄疾為代表的豪放派,異軍突起,以詩為詞的特點,和婉約派分庭抗禮。在后期,我將專題介紹蘇東坡其人及其作品風貌,這里只說一下“東坡”之名的來歷。蘇軾,號東坡居士,這個“東坡”其意是取自白居易的《東坡種花》而來。其起句是“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詩中還有“東坡春向暮,樹木今何如”之句,蘇軾是白居易最忠實的粉絲哦,非常非常地崇拜他,甚至自比為當代的白居易。

好了,這詞話啊,聊起來沒完,以后咱再接著聊。我們經(jīng)常了解一下詞的各種淵源和傳由,于我們習詞也是大有裨益的,至少我們可以熏陶在一種詞的“氛圍”之中。咱別跑題,大家喝點茶水,咱言歸正傳,還是說詞法吧。

現(xiàn)在想大致地介紹一下詞的布局結構之特點,介紹一下詞的“起”、詞的“結”以及詞的“過渡”問題。用我們講詩時的說法,就是詞的“章法”。在古典詩詞學的概念里,“章法”,就等同于“結構”,以后不論是說到哪個,意思都是一樣的。比如我評說你的作品“結構”有點問題,那意思就是指你寫的不合“章法”。

在我們前期修習近體詩的時候,我們常說到它的章法是“起承轉合”。其實,這個概念也適合用在詞學里來,只是,我們不能照搬。在詞中,我們可以忽略“承”的表面意義,而只去注意它的起、結和轉。我們稱它為“詞的發(fā)端”,“詞的煞尾”,“詞的過變”。所謂“過變”就是前時我們所說的“過拍”、“換頭”等意思。詞的起法可謂是多種多樣,一會我會比較詳細地分析的,首先要了解一下詞的起篇大致可以有這樣三個思路:

一是要“謀勢”。看過我以前的講座的朋友都知道,記得我在講七絕的寫法時,說到“起句要押住陣”這話吧?這詞的特點,也有這意思,起句開門見山,有陣勢,可以一下子就吸引住眼球,直抒主題。我們看一下蘇軾的《江城子》中的起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也是這個作用。開篇就先給你狂妄一把,然后再得意地從態(tài)上說如何的狂,左手牽著黃狗,右手擎著蒼鷹,玩的夠瀟灑吧,呵呵。再看一下陸游的《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戎梁州”,先把自己曾經(jīng)的大志亮了出來,也算是一種“勢”的渲染,起句,有勢乃佳。

二是要“謀境”,典型的有如蘇軾的《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斯境大也。還比如黃庭堅的《定風波》(次高左藏使臣韻)的起句“萬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終日似乘船?!睂懛孔勇┚头孔勇﹩h,他卻給你先來一個“萬里黔中”,呵呵,這就把“境”給你鋪染一下,還帶出了“萬里”之勢。溫婉一些的,如朱淑真的《秋波媚》的起句“遲遲春日弄輕柔,花徑暗香流”,這里用視覺和嗅覺來造境,勾勒家園美好的春日景色。

三是要“謀思”,這是要以意為先,常常是先以問句而起。我們看黃庭堅的一首《清平樂》(晚春)“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這闋詞的過片也是一問“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說起黃庭堅,文學史上和蘇軾并肩被稱為“蘇黃”,也是不得了的人物。那么就再把蘇軾的句子也搬來做例子“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都是先設問,引人發(fā)思,然后再鋪展敘述,辭以賦之。

關于詞之結構的說法,下面漫而談之吧。曾經(jīng)聽過這樣的話“詩重發(fā)端,惟詞亦然”,查了之后知道,這是清時沈祥龍說的。詞的“起”,是要給予足夠重視的,比如我們前面說的那“三謀”,都是指要對起句加以構思的。

填詞起篇不能油腔滑調的,也不能濃裝艷抹的。還要避免用那些俗套的陳詞濫調,令人一瞥,望而生厭,何談美哉?詞的起,講究是是一種“開門見山”,清麗淺白,開口就讓人聽個明白。這點有別于近體詩的。詩的起,雖然也有“興起”一說,但是,詩重含蓄,重比興的修辭技巧,在文辭上給你埋伏筆,設鋪墊,然后再中而興之,那是有章有節(jié)的鋪展,而詞,開門見山就可以了。這個“開門”也別亂開,要重視一個“凝重”,不要裝模做樣,不顯露輕浮。凝重而有神韻,則大勢可成。按嚴羽的話說“發(fā)端忌做舉止”,就是這意思。我們在前幾講里說了,詞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中長調的,也稱為“慢詞”。對于慢詞而言,它的起是有講究的?,F(xiàn)在不少人做這類“慢詞”,在起處多是描寫景色來鋪引,然后到第二韻的時候在點到題,也就是次片才進到意面。其實這不是正規(guī)的詞法。慢詞之起,應該立即扣緊題意,籠罩全篇。也就是說,適宜實起,而不適宜虛寫,不適合泛泛地寫景。起便定住題面,后面就順勢而下。

我們說起法,說的是一些常見的例子,其實,詞之起法幾乎沒一定之規(guī)。悟得其妙時,法便無定法。有如蘇子的“大江東去”“明月幾時有”這樣起句便籠罩全篇的,也有起意言題之后,另言他意的。還有起句之前便已經(jīng)有“語意”存在的,虛擬的語已經(jīng)在,而“起”只是對起接續(xù)而已,比如李易安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還比如辛稼軒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這樣的句子,看似不完整,嚴格講究,前面好象缺點啥。可是,我們讀來仍然能夠意會。這就是詞的結構的特點,很靈活。具體的修習,我們以后結合作品,分別講之,細推敲之,不在于掌握幾個起法,而在于認識詞之“起”的性質和規(guī)律

大致上我們可以粗淺地這樣認識一下,第一,可以在開端處點出中心思想。第二,可以從容開端,步步為營,漸入佳境。第三,由景入情,先景后情。第四,由情起句,再襯以景致??梢韵葟倪@幾個方面考慮謀篇入句。

說起法,其實是不能獨立來說的,它只是詞之結構布局的一部分,要綜合全篇來考慮的。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有這樣的論述:“凡思緒初發(fā),辭采苦雜,心非權衡,勢必輕重。是以草創(chuàng)鴻筆,先標三準:履端于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于中,則酌事以取類;歸余于終,則撮辭以舉要?!?。他這里說的,我們看做是主要是針對慢詞而言,是指篇幅比較長的詩體而說。就如我前面所講,慢詞的起,取得牢籠全體的姿勢,取得概貌。大的起,中間部分就不能干癟,要飽滿起來,開闔變化,鼓蕩起伏而無懈可擊。結尾則需要收神,做一總結,完成全篇的收口。

有朋友可能會注意到我的簽名處寫了這么幾句話“小詩精深,短章蘊藉,大篇開闔乃妙”。這是白石道人(姜夔)在他的《白石道人詩說》里的話,在這話的意思,白石點出的就是題材、選材及組織成章的法旨。其中“大篇開闔乃妙”,要是就是一整體布局的全局觀。關于詞的發(fā)端,我們再多說幾句。常言道是“萬事開頭難”,詞也是啊,有了好的開端,后面的結構一般也就“心中有數(shù)”了,這個起,也好比是高樓大廈的奠基石?!暗變骸贝蚝昧耍竺娴淖V寫也有信心了。信心在,情緒暢,詩思自然有脈而舒整。

這里再參考一下龍榆生的相關講義,他將詞之“起”分為兩種態(tài)勢,一是“飄忽而來,奄有壓倒一切的氣概”,二是“故取逆勢,借以激起下文所要鋪寫的壯闊波瀾”。其實講的就是兩個不同的角度切入的問題。一個是正寫,一個是反寫。

當然,我們也可以自己總結出,還可以側寫,借勢起勢。我們在這里要注意因調而區(qū)謀劃不同的起法。調的長短不同,其結構也必然不同,比如剛才說的慢詞,是適合中長調的一般規(guī)律(不是死規(guī)定)。由此,我們也可以根據(jù)體裁而分析出單起之調,適合突兀而起,精神而驚警,對起之調,就應該規(guī)整而洗煉。這里說的“對起之調”是指起句采用對仗的形式的“起”。諸如此說,可與諸君于閑暇時推而論之。

現(xiàn)在,利用今天的節(jié)余時間,再說幾句題外話。大家可能都注意到了,我的講義中引了不少古代的詩話詞話,基本上都是用文言文寫成的。我們修習古典詩歌,文言文的閱讀能力是很重要的。不要求你如何熟練地用文言文去寫作,但是,必須要習慣文言文的通常用法,它的語言習慣和語法特點。古典詩歌,尤其是近體詩,實際上它所使用的詞匯,就是文言詞匯。我經(jīng)常提到的“底蘊”二字,其實,能通順地讀懂古文,是最基本的要求。古詩詞的語言風格,實際上是和文言文之精練雅致之語非常地切合。

在此做一友情建議,閑時多讀古文,于修詩一道,大有裨益。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