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爐叔 今天一早,我就收到一個噩耗。 據(jù)臺灣媒體報道,知名作家、詩人、學者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 那個與時間賽跑的人,永遠走出了時間,變成了天上的一顆星。 林清玄的文章,相信許多人都讀過。 他17歲開始發(fā)表作品,30歲前得遍臺灣所有文學大獎。 連續(xù)十年被評為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小學語文課本。 他的散文讀者無數(shù),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他曾說:“林清玄有一天一定會死,但我會保持一顆樂觀的心。假如晚上會死,早上我還會在寫作,我的書會和你們相伴?!?/span> 他的文章,字句溫柔細膩,讀來總能帶來治愈的感覺。 然而,寫出這些優(yōu)美文章的他,其實出身很平常。 出生于1953年的林清玄,祖祖輩輩世代務農。 他家是一個大家庭,共有18個孩子。父親的兩個哥哥因為戰(zhàn)爭原因去世,父親便撫養(yǎng)了哥哥們的13個孩子。 在這些孩子里,林清玄不算大,是家里的老十二。 林清玄小的時候,家里特別窮,他回憶里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從來沒有吃飽過。 每次吃飯的時候,他端起飯來都不會馬上吃,而是要先吐一口痰進去拌一拌,這樣才可以安心吃。 不然一晃眼飯就少了一口,因為大家都吃不飽,都在盯著別人的飯碗。 很多人都認為,林清玄的名字和他的文章一般,氣質溫婉,像是一名女性。 對此,林清玄說自己的名字是個意外。 出生時,他沒有哭,而是笑著來到這個世界的。 他父親覺得這娃娃挺奇怪,于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叫“林清怪”。 給娃娃填報戶口時,恰好旁邊一個人正在看武俠小說,里面有一個清玄道長,特別神秘,便建議不如取個名叫“清玄”。 他笑稱:“我每次想到那個時刻,就覺得很驚險?!?/strong> 在林清玄8歲時,他就立志將來要當一個作家。 在他住的那片土地上,300年來都沒出過一個作家,林清玄突然說要當作家,自然就引起了父母的注意。 父親問他:“作家是什么東西?” 他向父親解釋: “作家就是坐下來,字寫一寫寄出去,人家錢就會寄來?!?/span> 父親聽了后,二話不說,當場就給了他一巴掌: “傻孩子,這個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如果有,我自己就先去干了,不會輪到你了”。 盡管父親認為他在異想天開,但母親卻從來沒有打擊過他的志向,因為她一直相信,自己的孩子終有一天會成為作家。 后來,他成了臺灣文壇里一塊響當當?shù)恼信啤?/span> 除了當一名作家之外,林清玄還有一個夢想:長大以后去環(huán)游世界。 有一年,他考試得了第一名,老師送給他一張世界地圖。 他在燒水給家人洗澡時,蹲在鍋爐前面,一邊燒水一邊看,正沉醉于其中,對世界充滿幻想。 他第一眼看到的是埃及地圖,想象著尼羅河的風景,獅身人面像的厚重,還有那冒著熱氣的沙漠。 此時,父親突然從浴室沖了出來,給了他一巴掌,吼道:“火都熄了,看什么地圖!” 然后一腳把他踢到火爐旁,說:“繼續(xù)生火”。 父親走進浴室的時候,轉過身來,對他說:“我用我的生命給你保證,你這一輩子,絕對不可能去到那么遠的地方?!?/strong> 一個連到隔壁村莊都沒有錢買車票的人,哪里有可能去環(huán)游世界。 那一刻,他一邊燒火,一邊流淚,他告訴自己,自己的生命不可以被保證,即使是父親也不可以。 二十多歲,林清玄第一次離開臺灣,去的地方便是埃及。 在林清玄的作品里,有一句話我很喜歡: “你的環(huán)境并不能決定你的未來,你的過程也不能決定你的未來,而是你的心的向往決定了你的未來?!?/span> 林清玄的寫作生涯里,母親是唯一一個支撐他寫作的人,對他影響極大。 母親曾告訴他:
因此,當我們讀他的文章時,看到的不是沉重,而是笑對人生的態(tài)度,是溫情與豁達。 他給失戀的人以溫暖的安慰:
他鼓勵困境中的人們,以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看待生活:
他提醒人們好好珍惜當下:
他會告訴年輕人成功的真諦:
他告訴固執(zhí)的人們,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tài):
他給重皮囊而輕內里的人以勸誡:
他像世人詮釋了真正的浪漫:
他啟示浮躁的人,保持內心清凈:
他的文字自有一種力量,以樸實的文字,寫平凡的生活,卻又細膩入微。 他的文字,帶給人們無數(shù)的撫慰和感動,為黑暗中的人點燃了勇氣和力量。 字里行間透著對生活的淡然,卻又滿懷對未來的希望。 昨天,他離開的前一天,在微博上寫下這句話:
我想只是那只麻雀帶著他脫離了塵網,自在飛翔去了。 在他的《人生幸好有別離》一書中,有一段話: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誠摯地珍惜,要深深地疼愛。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努力地追尋,也要保持靜觀。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有所敬畏,也要有所無懼。 此話與諸位共勉。 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先生亦有自己的歸處。 天寒露重,望君保重。 |
|
來自: 行之zlvl38pms2 >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