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封建社會,皇帝在身死之前為了能夠讓自己年幼的兒子順利當(dāng)上皇帝,往往會會選擇一些賢臣忠將進行輔佐,這些大臣也就是所謂的‘托孤重臣’。

在歷史上有許多著名的托孤例子,但要說起最成功的托孤,恐怕非‘白帝城托孤’莫屬了,當(dāng)初劉備對諸葛亮可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通過滿滿的政治欺詐把諸葛亮唬的一愣一愣的,事實也證明了劉備選擇諸葛亮的正確性。而今天卻給大家反其道而行,講一個歷史上最為失敗的托孤事件。

這位皇帝乃是南朝劉宋開國皇帝——劉裕。劉裕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最杰出的政治人物,有著極高的政治遠見,被后世之人冠以“南朝第一帝”的美稱。不過劉裕雖是‘定亂代興之君’,卻無福消受這來之不易的天下,他本有一統(tǒng)中原之志卻在出征北魏時患病,這無疑是他的一大遺憾。
當(dāng)然,劉裕英年早逝的確是天命不可違,不過他在崩逝之前給兒子找的那幾個好幫手,卻差點將整個劉宋王朝再度易手。

劉裕身死之前為了能夠讓大兒子劉義符順利繼位,專門替他安排了徐羨之、傅亮、謝晦和檀道濟這四位忠肝義膽之臣輔佐兒子,而在劉義符即位之初,這四位大臣也確實是在盡心盡力的幫助他??僧?dāng)先皇崩逝之后,劉義符就變得荒淫無度起來,而四位托孤大臣看到少帝昏亂便有了廢黜他的想法,于是四人假借皇太后的名義廢劉義符為營陽王,不久將劉義符及其兄弟劉義真給殺害,改立劉裕三子劉義隆為帝,史稱宋文帝。

宋文帝即位之初,先帝安排的四位托孤大臣依舊是在朝中輔政,他們自恃擁立有功對皇帝有些不尊,而宋文帝也深知眾人位高權(quán)重擔(dān)心會步入兩位哥哥后塵,便隱忍不發(fā),好在苦心經(jīng)營數(shù)年后,在得到其中一位托孤大臣檀道濟的支持后將其余三人先后誅殺,而檀道濟雖一時保住了性命卻也在宋文帝死后被新皇帝給株了族。

事實上,劉裕托孤事件的失敗,其根本原因還是在自己的太子人選上,如果劉義符真的有能力,或許也就不會早早的永遠退出了政治和人生的舞臺。不過皇帝也有自己的難處,因為在那“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千年古制下,就算嫡長子是個傻子只要他不死這皇位只能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