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儒張橫渠有言: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 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保?/div> 【論語·述而】中的一句話: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div> 【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這樣說,他這個人,發(fā)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div> 圣人之所以為圣人,庸人之所以為庸人,無他也,好學不好學。(上海電視大學中文系鮑鵬山教授)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div> 孔子誕辰日指紀念孔子誕辰的節(jié)日,為夏歷八月廿七或陽歷9月28日。全稱孔子誕辰紀念日。 宥坐之器。孔子:“聰明圣知,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撫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挹而損之之道也?!本褪钦f,只有做到智高不顯鋒芒,居功而不自傲,勇武而示怯懦,富有而不夸顯,謙虛謹慎,戒驕戒躁,才能保持長久而不致衰敗。這就是“損之又損之道。” (孔子主張,聰明高深的智慧,要用坦率來保持,遍及天下的功勛,要用謙讓來維護;蓋世無匹的勇武,要用謹慎來支持;富足四海的財富,要用節(jié)儉來守護。這就是抑制自滿的方法。它說明盛極必衰的道理。) 攲器(同欹qi)(傾斜易覆的器具。古指改裝過的汲水陶罐);攲側(傾斜);攲案(一種可以躺著看書的斜榻。相傳最早為曹操所作。) “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 《史記·孔子世家》中講過的這樣一段故事: 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笨鬃幼灾芊从隰?,弟子稍益進焉。 在老子與孔子師徒二人之間依依惜別的那段生動感人的場景中,乃師老子送給孔子那三句話。一句是“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其意思是說,一個人雖然“聰明深察”,但后來卻又幾“近于死”,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聰明深察”,為人既冰雪聰明又善于深入觀察問題有何不好?為何最終竟要落到“死”這步天地呢?這是因為他“好議人者也”,因為他好議論人、好評價人,因此被議論和被評價的人才要去陷害他、弄死他或至少說要置他于死地。第二句是“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fā)人之惡者也”——其意思是說,“博辯廣大”的人,既博學強識而又志向遠大的人,往往卻又會使自己的身家性命遭遇危險、自身難保。這究竟又是為什么呢?“發(fā)人之惡者也”,那是因為他經常要揭發(fā)別人的缺點和短處。而“揭短”往往卻又是最不得人心的。所以《弟子規(guī)》上面才說,“揚人惡,即己惡”。老子最后又說,“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從字面意思上看,不過是說,“為人子者”不要總是老想著自己,而且還要想到別人尤其是自己的父母。同時,“為人臣者”也不要總是老想著自己,而且還要想到在你上面還有你的國君、你的上司領導,還有管得了你的人——而這大概應當說是中國古人的一點基本共識。 四十不惑?!安换蟆钡囊馑际牵簩ψ约旱娜松辉儆幸苫?;對這個世界上的林林總總、光怪陸離都能夠做出價值判斷(是非、對錯、善惡、美丑)。“四十不惑”是指判斷力,尤其是指價值判斷力。 什么叫價值判斷力?就是對好壞、對錯、美丑、善惡的判斷力。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知道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這就是價值判斷力。 即使是事實,有些事情也不能說,因為,除了事實判斷,還有價值判斷。 孔子的三個不談: 怪力亂神不談;(“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性(人性)與天道不談; 死亡問題不談:“未知生,焉知死?” 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道德一旦極端化,會有取消自身的危險。所以,孔子主張“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倍^“以德報怨”,孔子是不提倡的。因為如果一個人對我們做了壞事,我們以恩德來報答他,那么,另一個人對我們做了好事,我們應該怎樣報答他?假如對這兩種人的報答是一樣的,那實際上就是打擊別人做好事的積極性,而慫恿別人做壞事?!耙缘聢笤埂边€會使道德自身很尷尬,道德自身被置于一個或有或亡的危險境地。做好事也好,做壞事也好,結果一樣,道德約束力沒有了。 任何真理,推到極端,就是謬誤。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 “修己以敬”,修養(yǎng)好自己,用一顆恭敬心來面對世界?!靶藜阂园踩恕?,修養(yǎng)好自己,安頓好他人。人生在世,就是要安頓好他人?!靶藜阂园舶傩铡保摒B(yǎng)自己,把天下都安頓好。 鮑鵬山教授:“人生到世界上走一遭,就是要安頓他人?!?/div> 對于人性,孔子說過:“性相近也,習相遠也?!比欢鴮τ谌诵?,有四種觀點: 1.告子:人性沒有善惡。2.孟子:人性本善。3.荀子:人性本惡。4.人性有善有惡。這四種觀點中,前三種都認為人性相同;而最糟糕的是第四種,為人類的不平等提供了人性學上的依據(jù)。 對于如下兩件事,孔子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價值判斷:1.子貢——贖人回來不去領取贖金,孔子批評;2.子路——救人得了獎賞一頭牛,孔子贊揚。因為孔子關注的是道德后果。所以說,孔子“不惑”,指的是價值判斷力。 “知之不足以為君子,不知無損以為小人?!保ā爸?,不足以為君子;不知,無損以為小人?!保?/div> 金代元好問曾寫過這樣一句詩:“鴛鴦繡取從教看,不把金針度與人?!?/div> 有人改為:鴛鴦繡出從君看,更把金針度與人。 子曰:“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么高尚啊!” 這里講顏回“不改其樂”,這也就是貧賤不能移的精神,這里包含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道理,即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斷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頓也自得其樂。 盡人力而聽天命。 “耳順”的境界:聽到逆耳之言不再大驚小怪——尊重別人的意見; 聽到贊揚的話不會沾沾自喜——明白自己的斤兩; 不論聽到表揚或批評的意見,依然我行我素——堅持自己的立場。 哲學就是懷著永恒的鄉(xiāng)愁去尋找家園。 人生總有一個起點,每一步都做得好,才能往上一個高度走,才能走上更高的一級臺階。一個人無論是做大人還是要干大事,都必須先要有一顆小心(謙卑心、恭敬心、敬畏心、責任心)。 和光同塵: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tài)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鮑鵬山教授:“我們總是想著把人生充滿、做加法,實際上人生更重要的是做減法?!薄耙粋€完滿的人生、幸福的人生,不是你有了什么,而更多的是看你沒有了什么。”(如過多的欲望……) 君子有終身之樂,而無一日之憂。 沒有愛不會有快樂??鞓返母词鞘裁??是愛。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薄獎③?/div> 好學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素質,好學才能有所成就。好學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很多快樂都需要有別人在場,有一種快樂只要有書就行,那就是讀書。所以好學之人,等于說是給自己找到一條不需要外在條件的快樂之道。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div> 法國哲學家薩特:“偉大的歷史人物由于他一直在影響歷史,所以他對我們所有的人來說,他不是一個死去的人,他只是一個缺席者?!?/div> 孔子的忠與恕。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div> 孔子說:多責備自己而少責備別人,就可以避開怨恨了。(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 艱難的人生,需要慈悲的情懷。善待別人,安頓他人,這就是慈悲情懷。 子釣而不綱,弋(yì)不射宿。(孔子只用竹竿釣魚,而不用網捕魚;只射飛著的鳥,不射夜宿的鳥。)弋,用帶繩子的箭射鳥。 有些人,世俗的事業(yè)也許并不成功,但是,他保持住了做人的本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div> 社會的最高境界是和諧,心靈的最高境界是安祥。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和道德融合的境界。(“從心所欲不愈矩”)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從我者,其由與?”孔子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從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聽到這話很高興。孔子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沒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處事要靈活機動,不執(zhí)于一端。 學習變成了生活方式,只要生活在繼續(xù),學習就在繼續(xù)。 《論語.季氏》:“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庇幸娴呐笥延腥N,有害的朋友有三種。與正直的人交朋友、與誠實的人交朋友、與見多識廣的人交朋友,有益處;與走邪門歪道的人交朋友、與讒媚奉迎的人交朋友、與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害處。 學習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入門,第二個階段是登堂,最后一個階段是入室。(孔子說子路是登堂弟子。) 子貢曰:“貧而無諂chǎn,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div> 司馬遷說他對孔子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高山景行: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指值得效法的崇高德行。《詩經·小雅·車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保?/div> 吳桐禎老師:成語趣談——成語“字字皆有本”,“語語皆典型”。舉例: 畫虎不成反類狗(非“犬”也):東漢馬援告誡侄子的故事?!翱贴](hu)不成尚類鶩(wu)”,“畫虎不成反類狗”。 “一錢不名”: 指身無分文。常以形容囊橐一空或甚為貧窮。說的是漢文帝和鄧通的故事。蜀郡南安人,原是未央宮旁游樂船上一名船工,漢文帝曾經做了一個怪夢,夢見自己怎么努力也登不上天。正在著急的時候,來了一個貌若美玉的黃發(fā)少年,助了他一臂之力,順利地登上了天。那時黃發(fā)之人甚少,文帝遇見鄧通時,鄧通頭上披著一條黃巾,便認為他是夢中少年,因而寵幸鄧通,有十余次賞賜大量金錢,官至上大夫。有善相者說他“當貧餓死?!蔽牡壅f:“能使鄧通富的在我,怎能說他會貧?”于是賜他嚴道銅山,準許他自行鑄錢,由是鄧氏錢布天下。文帝曾病癰,他經常為文帝吸吮患處。太子啟入問病,文帝要他吸吮,啟面有難色。后來聽說鄧通這樣做過,十分慚愧,由是心恨鄧通。及太子啟嗣位為景帝,不久,有人告發(fā)鄧通出塞外鑄錢,景帝就籍沒他全部家產。鄧通以致身無分文,寄食他家而死。 “半面之交”(非一面之交):東漢應奉記憶力極強,曾有一車匠開門露出半邊臉看他,十多年后,應奉在路上竟能認出此人。后用為初識或僅見過一面之意:半面之交。 “至理名言”:明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故事。 “知子莫如父”:說的是范蠡救子的故事。 舉翮(hé):展翅起飛。振翮高飛。 “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div> 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兇,斷然由我。 曹操有一首詩回憶自己的童年,“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叭憬獭本褪谴蠹叶际煜さ拿夏笓襦彽墓适?,孟子的母親為了給自己的兒子有一個好的教育環(huán)境,三次搬家,叫做三徙,所以孟子母親的這種教育叫做三徙教?!斑^庭語”講的是 孔子和他兒子孔鯉的故事。說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兒子孔鯉“趨而過庭”,什么叫“趨”呢,“趨”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動作,在上級面前、在長輩面前你走路要“趨”,低著頭,很快很快地這樣走過去,這叫“趨”。那么孔鯉看見父親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著頭“趨”,孔子說:“站住,學詩了嗎?”“沒有”。“不學詩何以言?”(你不學詩你怎么會說話?)“是!”,退而學詩。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鯉又“趨而過庭”,孔子說:“站住,學禮了嗎?”“還沒有?!薄安粚W禮何以立?”(不學禮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學禮。這個故事就叫做“過庭語”,也叫“庭訓”,父親對兒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訓”。 曹操是一個大氣磅礴的人,我們去讀讀曹操的詩,就可以感覺到這種大氣,所以古人評價曹操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讀曹操的詩,“東臨碣石,以觀滄?!镲L蕭瑟,洪波涌起。日出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倍啻蟮臍馀砂。∷悦珴蓶|后來回憶說,“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敝傅木褪遣懿俚脑?,是非常大氣。 三昧:(sānmèi)1、佛教用語,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雜念,使心神平靜, 心專注于一境,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2、道教用語。道家以為,昏昏默默神之昧,杳杳冥冥氣之昧,恍恍忽忽精之昧,合稱三昧,此三昧能生真火。3、借指事物的要領,真諦,精竅、要訣。如“個中三昧”;“唐李肇《國史補》卷中:“長沙僧懷素好書,自言得草圣三昧?!奔t樓夢》第四八回:“寶玉笑道:‘既是這樣,也不用看詩,會心處不在遠,聽你說了這兩句,可知三昧你已得了。” 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意何如。 不能報國平天下,枉為男兒大丈夫。 箕裘:jīqiú《禮記.學記》:"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孔穎達疏:"積世善冶之家﹐其子弟見其父兄世業(yè)鋾鑄金鐵﹐使之柔合以補治破器﹐皆令全好﹐故此子弟仍能學為袍裘﹐補續(xù)獸皮﹐片片相合﹐以至完全也……善為弓之家﹐使干角撓屈調和成其弓﹐故其子弟亦睹其父兄世業(yè)﹐仍學取柳和軟撓之成箕也。"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謂子弟由于耳濡目染﹐往往繼承父兄之業(yè)。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業(yè)。 國祚:國運。祚:zuò 1、福,賜福:天祚。福祚。2、皇位:祚命(賜予皇位)。“往者王莽作逆,漢祚中缺?!薄稏|都賦》 3、年:“初歲元祚。吉日惟良”。 美國人口普查廣告:“如果我們不知道社區(qū)有多少人,那我們怎么知道要建個多大的醫(yī)院呢?”直接切中利益相關者內心,比較下“人口普查,人人有責”一類的口號,體現(xiàn)出公共行政兩種不同思維。 “骯臟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div> 骯臟”一詞有兩個讀音,當然也會有兩種解釋,如下: 1、骯臟:讀ang zang(讀第一聲),意指不清潔、不干凈。又比喻為不光明的、丑惡的。近義詞的:齷齪、污穢、惡濁。 2、骯臟:這一詞在古漢語里又讀為kang zang(都讀第三聲),指高亢剛直。如“風塵骯臟”:在污濁的人世間掙扎。風塵:指污濁,紛擾的生活。骯臟:高亢剛直的樣子,引申為強項掙扎的意思。又如元好問《古意》詩:“楩楠千歲姿,骯臟空谷中?!?文天祥《得兒女消息》詩:“骯臟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笔潜硎静话⒉磺囊馑迹褪切稳菀粋€人他很堅強,在很困難的時候也不低頭,能夠堅持自己的理念,非常倔強地生存下去。“骯臟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崩锩娴摹绑a臟”就是kang zang(讀第三聲)。 “骯臟到頭方是漢”是指面對邪惡始終威武不屈而高昂剛直的才是真正的男子漢。 《得兒女消息》 作者:文天祥 “故國斜陽草自春,爭元作相總成塵??酌饕沿摻鸬吨?,元亮猶憐典午身。骯臟到頭方是漢,娉婷更欲向何人。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保?劉"字為卯﹑金﹑刀合成﹐故用以代指劉姓。元亮,晉朝陶潛字元亮。典午即司馬之意。此處指稱晉朝。十二支中,午屬馬。晉姓司馬,故稱晉朝為典午。) 銖兩悉稱chèn:形容兩者輕重相當,絲毫不差。銖兩: 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于舊制一兩。 1.一銖一兩。引申為極輕的分量。 2.比喻微小。 3.借指微小之物。 4.特指極少量的錢財﹑銀兩。 5.謂分出輕重。喻品評。悉:都;稱:相當。 孤標傲世:孤標: 指山、樹之類特出的頂部:孤標秀出|遠遠看到了那孤標似的山巔。傲世:謂輕視世人。孤高自賞,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獨立的形態(tài)。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與俗流。 杭州西湖于謙祠林則徐題寫的對聯(lián):公論久而后定,何處更得此人。 《石灰吟》(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入京》(于謙) 絹帕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 《詠煤炭》(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觀書》(于謙):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活水源流隨處滿,東風花柳逐時新。 金鞍玉勒尋芳客,未信我廬別有香。 《岳忠武王祠》(于謙): 匹馬南來渡浙河,汴城宮闕遠嵯峨。 中興諸將誰降敵,負國奸臣主議和。 黃葉古祠寒雨積,清山荒冢白云多。 如何一別朱仙鎮(zhèn),不見將軍奏凱歌。 宋昌(秦末時期以家吏從高祖起山東,代王中尉。大臣既平諸呂,使人迎代王。郎中令張武等,議皆以為不可信,愿稱疾無往。昌獨勸王勿疑,于是代王入即帝位,是為文帝。昌以功封莊武侯。):“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無私?!?/div> 梁灝hào: 963~1004)字太素,北宋鄆州須城(今東平州城)人,出身宦家。少年喪父。雍熙二年(985年),考取狀元,任大名府觀察推官,時年23歲。景德元年(1004年),任開封知府。同年6月,暴病卒,時年42歲。說梁灝八十二歲中狀元,其實是訛傳。 “白首窮經,少伏生八歲;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div> 羲舒:1.古代傳說中的日神羲和和月神望舒的并稱。指日月。2.指時間﹑光陰。 急景:急馳的日光。亦指急促的時光。急景流年。 洪承疇為明朝大臣時,深受崇禎皇帝寵幸,他自己也得意洋洋,曾在廳堂掛出一副對聯(lián):“君恩深似海,臣節(jié)重如山?!焙髞砗槌挟犜谒缮綉?zhàn)役失敗后降清,于是有狹齪士人將他這副對聯(lián)各加一字:“君恩深似海矣!臣節(jié)重如山乎?” 洪承疇做了清廷高官后,一次在陰歷“谷雨”與客人對弈。其間丫鬟送茶,客人飲罷,只覺清香撲鼻,便隨口道:“我道茶香這樣濃——原來是‘雨前茶’!”洪承疇張口吟出:“一局棋枰,此日幾乎忘谷雨?!焙榭腿死m(xù)下聯(lián),客人道:“兩朝領袖,他年何以別清明?”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div> 劉禹錫:“今日花前飲,甘心醉數(shù)杯。但愁花有語,不為老人開。” 白居易:“百歲無多時壯健,一春能幾日清明。相逢且莫推辭醉,聽唱陽關第四聲?!?/div> 簪zān纓:古代官吏的冠飾。比喻顯貴。簪纓世族。 云礽:réng 1.遠孫。 2.比喻后繼者。 3.沿襲﹔因襲。云礽蔚起。 追遠紹述:追遠,①虔誠祭祀懷念祖先:慎終追遠。 ②思念久遠之人或事:入匡郭而追遠兮,念夫子之厄勤。紹述,泛指承繼前人所為。 慳:qiān小氣,吝嗇:慳吝。慳囊。慳澀。 缺欠:緣慳一面(缺少一面之緣)。 振聾發(fā)聵:kuì聵:天生耳聾,引伸為不明事理。聲音很大,使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們清醒過來。 久違謦欬:謦欬qǐng ké:咳嗽聲,引申為言笑,談吐。指長久沒有聽到對方的談笑聲。即很久不通消息。 捧袂:(pěnɡ mèi)袂,衣袖,袖口。捧袂:1.猶拱手。 2.指相見。 律呂: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共有十二個,從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數(shù)為“律”、偶數(shù)為“呂”,總稱“六律六呂”,簡稱“律呂”。后也泛指音律或樂律。 臨江仙(《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開場詞) 作者:【明】楊慎1488-1559,字用修,號升庵,四川新都人,宰相楊廷和之子。正德六年(1511)進士第一,充經筵講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禮儀”廷杖削籍,遠戍云南永昌衛(wèi)(今保山),卒死貶所。天啟朝追謚“文憲”。著有《升庵詞》。慎為明中葉文學大家,命運蹭蹬,老境凄涼。其詞藻麗其外,凄咽于內。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div>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div> 《村晚》 [宋]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bēi), 山銜落日浸寒漪(yī)。 牧童歸去橫牛背, 短笛無腔信口吹。 這是一首描寫農村晚景的詩。四周長滿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滿滿的,太陽正要落山,紅紅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樣,倒映在冰涼的池水波紋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橫坐在牛背,用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詩人即景而寫,構成了一幅饒有生活情趣的農村晚景圖。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停勻:均衡;均勻:樂曲節(jié)奏停勻|身材停勻優(yōu)美。妥貼停勻。 蹭蹬:cèng dēng 1.險阻難行。2.失勢貌。3.困頓;失意。4.倒霉;倒運。5.犯過失;失足。命運蹭蹬。 染翰:1.以筆蘸墨。翰,筆。 2.指作詩文﹑繪畫等。 3.指寫字。 4.指書寫的墨跡。 嵯峨:cuó é 山高峻的樣子:高山嵯峨。危峨。峨冠博帶:峨:高;博:闊。高帽子和闊衣帶。古代士大夫的裝束。 怡情悅性:怡:和悅愉快;悅:高興,愉快。使心情舒暢愉快。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7回:“如今上了年紀,且案牘勞煩,于這怡情悅性的文章更生疏了?!?/div> 怡情養(yǎng)性:怡養(yǎng)性情。寫詩填詞,可以怡情養(yǎng)性。 “浩歌一曲酒千鐘,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痹脝枺ㄌ栠z山) (放聲高歌一曲,把酒連喝一杯,男子漢的行為舉止,走到哪里算哪里,只求一個“是”字,不必計較一生遭遇的窮困或通達。男兒立身行事,重在一個“是”字,高歌一曲,氣概萬千;千杯下肚,豪情萬丈,何必在乎成敗得失。) “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娶妻當?shù)藐廂惾A?!薄獫h光武帝劉秀。 碧梧:1.綠色的梧桐樹。 2.比喻美好的才德或英俊的儀態(tài)。 蓬戶甕牖:用蓬草編門,用破甕做窗。指貧苦的人家。桑樞甕牖:樞:門上的轉軸;甕牖:簡陋的窗戶。用桑樹做門軸,用瓦罐做窗戶,比喻貧苦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