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相和
上次說到了田單復(fù)國,齊國得以重生,但是齊國的實力已經(jīng)大不如前,可以說現(xiàn)在只有秦國一國獨大了,有點像蘇聯(lián)倒臺后就美國一家獨大一樣,可以說想欺負(fù)誰就欺負(fù)誰,趙國就是秦國欺負(fù)的一個對象。
秦國欲東出擴大勢力,趙國首當(dāng)其沖。為掃除障礙,秦王曾多次派兵進攻趙國。廉頗統(tǒng)領(lǐng)趙軍屢敗秦軍,迫使秦改變策略,實行合縱,于惠文王十四年(前285年)在中陽(今山西中陽縣西)與趙相會講和。以聯(lián)合韓、燕、魏、趙五國之師共同討伐齊國,大敗齊軍。其中,廉頗于趙惠文王(前283年)帶趙軍伐齊,長驅(qū)深入齊境,攻取陽晉,威震諸侯,而趙國也隨之越居六國之首。廉頗班師回朝,拜為上卿(上卿為當(dāng)時高級爵位),秦國虎視趙國而不敢貿(mào)然進攻,正是懾于廉頗的威力。此后,廉頗率軍征戰(zhàn),守必固,攻必取,幾乎百戰(zhàn)百勝,威震列國。
當(dāng)時趙國的平原君很有名,和齊國的孟嘗君一樣也是招攬?zhí)煜氯瞬湃プ鲎约旱拈T客,當(dāng)時去平原君哪里的人很多,可以說是車水馬龍,一個叫藺相如的人也想去,但是苦于自己還不出名也沒人引薦,所以去不了平原君那里。當(dāng)時趙惠文王的太監(jiān)總管繆賢剛好也在招攬門客,于是藺相如就去了哪里,誰知道剛?cè)チ瞬痪?,繆賢因為一件事得罪了趙王,想逃走打算要逃到燕國去。門客藺相如阻攔繆賢說:‘您憑什么知道燕王(會收留您)?’繆賢告訴他:“我曾跟隨大王與燕王在邊境相會,燕王私下握著我的手說‘愿意交個朋友’,憑這個知道他,所以打算去他那里。”藺相如對繆賢說:‘當(dāng)初趙國強,燕國弱,您又受趙王寵幸,所以燕王想跟您結(jié)交?,F(xiàn)在您竟從趙國逃奔到燕國,燕王害怕趙國,這種形勢下燕王一定不敢收留您,反而會把您捆綁起來送回趙國的。您不如袒胸露臂,趴在斧質(zhì)上請罪,可能僥幸得到趙王赦免’??娰t聽從了他的意見,趙惠文王赦免了繆賢。這件事情要繆賢對藺相如很是看重。
公元前283年,一個趙國大臣在集市上看到了一個人在賣一塊寶玉,看了后覺得不錯就出大價錢賣了下來,并且送給了趙王,這寶玉可不是一般的寶玉,而是著名的和氏璧,以前我們說過和氏璧是楚國的國寶,卞和曾經(jīng)為他失去了雙腳,后來因為和氏璧丟失張儀差點被打死。雖然后來證明張儀沒偷走和氏璧張儀并且也好歹算是報了仇,要楚懷王客死他鄉(xiāng),但是和氏璧還是沒找到,原來是被人偷走了,并且?guī)捉?jīng)周折來到了趙國。趙王得到和氏璧后,消息很快就走漏了,按說楚國應(yīng)該著急,應(yīng)該派人來找趙國要回去,畢竟是楚國的國寶,但是楚國沒這么做,倒是秦國這么做了。。秦昭王派人送給趙王一封信,說愿意把十五座城給趙國,請求換取和氏璧。趙王跟大將軍廉頗及許多大臣商量:想把這塊寶玉給秦國,又怕得不到秦國的城,白白受欺騙;想不給吧,又擔(dān)心秦兵打過來。主意拿不定,想找個可以派遣去回復(fù)秦國的人,又找不到。這個時候繆賢就給趙王推薦了藺相如并且說了當(dāng)初給他出主意的事情。于是趙王召見藺相如,問他:“秦王打算用十五座城換我的璧,可不可以給他?”藺相如說:“秦國強大,趙國弱小,不能不答應(yīng)他的要求?!壁w王說:“拿走我的璧,不給我城,怎么辦?”藺相如說:“秦王用城換璧而趙國不答應(yīng),理虧的是趙國;趙國給秦璧而它不給趙國城,理虧的是秦國。比較這兩種對策,寧可答應(yīng)秦的請求而讓它負(fù)理虧的責(zé)任?!壁w王問:“可以派誰去呢?”藺相如回答說:“大王如果找不到人,我愿意捧著和氏璧出使秦國。城給了趙國,就把璧留在秦國;城池不給趙國,我保證使和氏璧完整的帶回趙國?!壁w王就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向西進入秦國。
秦王坐在章臺宮接見藺相如。藺相如捧著和氏璧呈獻(xiàn)給秦王。秦王非常高興,把和氏璧傳給妃嬪及左右侍從人員看,群臣都?xì)g呼“萬歲”。藺相如看出秦王沒有把城酬報給趙國的意思,就上前說:“璧上有點瑕疵,請讓我指給大王看?!鼻赝醢押褪翔到唤o藺相如。藺相如于是捧著璧退了幾步站住,背靠著柱子,怒發(fā)豎立,像要把帽子頂起來。他對秦王說:“大王想要得到和氏璧,派人送信給趙王,趙王召集所有大臣商議,都說:‘秦國貪婪,依仗它強大,想用空話來詐取和氏璧,補償給趙國的城恐怕得不到。’打算不給秦國和氏璧。但是我認(rèn)為平民之間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騙,何況是大國之間的交往呢!而且因為一塊璧的緣故惹得強大的秦國不高興,不應(yīng)該。于是趙王齋戒了五天,派我捧著和氏璧,在朝堂上行過叩拜禮,親自拜送了國書。這是為什么?為的是尊重大國的威望而表示敬意?,F(xiàn)在我來到秦國,大王卻在一般的宮殿里接見我,禮節(jié)顯得十分怠慢;得到璧后又將它傳給妃嬪們看,以此來戲弄我。我看大王無意補償給趙國十五座城,所以又把它取回來。大王一定要逼迫我,我的頭現(xiàn)在就與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藺相如拿著那和氏璧,斜視著柱子,就要撞擊在柱子上。秦王怕他撞碎和氏璧,就婉言道歉,堅決請求他不要把和氏璧撞碎,并召喚負(fù)責(zé)的官吏察看地圖,指點著說要把從這里到那里的十五座城劃歸趙國。藺相如料定秦王只不過以欺詐的手段假裝把城劃給趙國,實際上是無法得到的,就對秦王說:“和氏璧是天下公認(rèn)的寶貝,趙王敬畏大王,不敢不獻(xiàn)出來。趙王送璧的時候,齋戒了五天?,F(xiàn)在大王也應(yīng)齋戒五天,在朝堂上安設(shè)“九賓”的禮節(jié),我才敢獻(xiàn)上和氏璧?!鼻赝豕烙嬤@種情況,終究不能強奪,就答應(yīng)齋戒五天,把藺相如安置在廣成賓館里。藺相如料定秦王雖然答應(yīng)齋戒,但必定違背信約,不把城補償給趙國,就讓他的隨從穿著粗布衣服,懷揣那塊璧,從小道逃走,把它送回趙國。
秦王齋戒五天后,就在朝堂上設(shè)了“九賓”的禮儀,宴請趙國使者藺相如。藺相如來到,對秦王說:“秦國自從秦穆公以來的二十多個國君,不曾有一個是堅守信約的。我實在怕受大王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派人拿著璧回去,已經(jīng)從小路到達(dá)趙國了。再說秦國強大而趙國弱小,大王派一個小小的使臣到趙國,趙國會立刻捧著璧送來?,F(xiàn)在憑借秦國的強大,先割十五座城給趙國,趙國怎么敢留著璧而得罪大王呢?我知道欺騙大王的罪過應(yīng)該處死,我請求受湯鑊之刑。希望大王和大臣們仔細(xì)商議這件事。”
秦王和大臣們面面相覷,發(fā)出驚呼的聲音。侍從中有的要拉藺相如離開朝堂加以處治。秦王就說:“現(xiàn)在殺了藺相如,終究不能得到和氏璧,反而斷絕了秦、趙的友好關(guān)系。不如趁此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難道趙王會因為一塊璧的緣故而欺騙秦國嗎?”終于在朝廷上接見藺相如,完成接見的禮節(jié),送他回趙國去了。
藺相如回國以后,趙王認(rèn)為他是個賢能的大夫,出使到諸侯國家能不受辱,就任命他做上大夫。
此后秦國沒有給趙國城池,趙國最后也沒有把和氏璧給秦國。
后來,秦軍攻打趙國,攻下石城。第二年秦軍又攻打趙國,殺了趙國兩萬人。
秦王派使臣告訴趙王,打算與趙王和好,在西河外澠池相會。趙王害怕秦國,想不去。廉頗、藺相如商量說:“大王不去,顯得趙國既軟弱又怯懦?!壁w王于是動身赴會,藺相如隨行。廉頗送到邊境,跟趙王辭別時說:“大王這次出行,估計一路行程和會見的禮節(jié)完畢,直到回國,不會超過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沒有回來,就請允許我立太子為王,以便斷絕秦國要挾趙國的念頭?!壁w王同意廉頗的建議.
趙王就和秦王在澠池會見。秦王喝酒喝得高興時說:“我私下聽說趙王喜好音樂,請趙王彈彈瑟吧!”趙王就彈起瑟來。秦國的史官走上前來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與趙王會盟飲酒,命令趙王彈瑟。”藺相如走向前去說:“趙王私下聽說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樂曲,請允許我獻(xiàn)盆缶給秦王,請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娛樂吧!”秦王發(fā)怒,不肯敲缶。在這時藺相如走上前去獻(xiàn)上一個瓦缶,趁勢跪下請求秦王敲擊。秦王不肯敲擊瓦缶。藺相如說:“如果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離內(nèi),我能夠把自己頸項里的血濺在大王身上!”秦王身邊的侍從要用刀殺藺相如,藺相如瞪著眼睛呵斥他們,他們都被嚇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興,為趙王敲了一下瓦缶。藺相如回頭召喚趙國史官寫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為趙王擊缶?!鼻貒谋姶蟪颊f:“請趙王用趙國的十五座城來給秦王祝壽?!碧A相如也說:“請把秦國的都城咸陽送給趙王祝壽。”直到酒宴結(jié)束,秦王始終未能占趙國的上風(fēng)。趙國廉頗又大量陳兵邊境以防備秦國入侵,秦軍也不敢輕舉妄動。
趙惠文王因藺相如在澠池會上有功,封藺相如為上卿,官位在廉頗大將之上。廉頗因此心中不快,居功自傲,很不服氣,揚言要當(dāng)面侮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頗爭位次先后,便處處留意,避讓廉頗,上朝時假稱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藺相如乘車外出,遠(yuǎn)遠(yuǎn)望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迎面而來,急忙叫手下人把車趕到小巷里避開。相如的門客便以為相如害怕廉頗,非常氣憤。藺相如對他們解釋說:“依你們看來,是廉將軍厲害呢,還是秦王厲害呢?”門客們說:“當(dāng)然是秦王厲害了?!碧A相如說:“對了,秦王這樣威焰萬丈,我卻在朝堂上斥責(zé)他,侮辱他的臣子們,難道我會單獨害怕一個廉將軍嗎?不過我想,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用兵,正是因為趙國文有藺相如,武有廉頗呀。如果我們兩個相搏斗起來,那情勢發(fā)展下去,一定不能一起生存。我對廉將軍一再退讓,正是以國家利益為重,把私人恩怨的小事拋在腦后啊!”
藺相如這番話,使他手下的人極為感動。相如手下的人也學(xué)習(xí)藺相如的樣子,對廉頗手下的人處處謙讓。此事傳到了廉頗的耳中,廉頗為相如如此寬大的胸懷深深感動,更覺得自己十分慚愧。于是脫掉上衣,在背上綁了一根荊杖,請人領(lǐng)到相如家請罪,并沉痛地說;“我是個粗陋淺薄之人,真想不到上卿對我如此寬容。”
藺相如見廉頗態(tài)度真誠,便親自解下他背上的荊條,請他坐下,兩人坦誠暢敘,從此誓同生死,成為至交。藺相如多謀善辯,膽略過人;他以國家利益為重,善于人和,不畏強暴,出使秦國,留下了流芳千古“完璧歸趙”的故事。他為了國家利益,忍辱負(fù)重,使大將廉頗“負(fù)荊請罪”,“將相和”的典故為歷代人們所傳頌。他們將相和使秦國好多年不敢對付趙國。
過了十幾年趙惠文王也死了,即位的是趙孝成王。當(dāng)時藺相如病重,秦國趁著這個時候又派大兵去攻打趙國,趙國用老將廉頗去抵擋,當(dāng)時廉頗年紀(jì)已老了。當(dāng)時廉頗見到秦國軍隊強大,于是廉頗正確地采取了筑壘固守,疲憊敵軍,相機攻敵的作戰(zhàn)方針。他命令趙軍憑借山險,筑起森嚴(yán)壁壘。盡管秦軍數(shù)次挑戰(zhàn),廉頗總是嚴(yán)束部眾,堅壁不出。同時,他把上黨地區(qū)的民眾集中起來,一面從事戰(zhàn)場運輸,一面投入筑壘抗秦的工作。趙軍森嚴(yán)壁壘,秦軍求戰(zhàn)不得,無計可施,銳氣漸失。廉頗用兵持重,固壘堅守三年秦國軍隊居然打了三年也打不進來,于是秦國的相國范雎就想了一個主意。
范雎找人去趙國,散布流言說秦國最擔(dān)心、最害怕的是用趙括替代廉頗。趙王求勝心切,終于中了反間計,認(rèn)為廉頗怯戰(zhàn),強行罷廉頗職,用趙括為將。雖然藺相如力諫,指出只知紙上談兵的趙括不適合擔(dān)此重任,但趙王不聽,任用趙括為將軍。到底趙括去了后怎么樣了呢還有秦國相國范雎又是個什么人物呢,我們下次再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