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晚清的重臣,就不得不說李鴻章這個人物,因為代表清政府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所以一百多年來,一直背負(fù)賣國賊的罵名。但仔細(xì)想想,李鴻章只不是清政府推出的代表罷了,他也無可奈何,要怪就怪當(dāng)時的中國太弱小,只能任西方列強宰割,且沒有任何反駁的能力。
李鴻章在整個晚清都處于很重要的位置,因為他多次親自出面收拾晚清的爛攤子,才使得大清多存活幾十年,慈禧太后當(dāng)時早就帶著皇帝逃跑了。
面對如此悲慘境地,李鴻章需要盡最大努力實現(xiàn)“以夷制夷”,不過這一切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代表大清國與11國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文件上,李鴻章將“李鴻章”三個字簽成了“肅”字的模樣。很明顯,李鴻章在此時想的是以自己在朝廷受封的身份“肅毅伯”來落下這個恥辱的款,這三個字?jǐn)D在一起,即虛弱無力,又辛酸悲苦。這是李鴻章一生中最恥辱的時刻,也是被悲傷的時刻,
在簽字回來后,李鴻章再一次大口地吐血——“紫黑色,有大塊”,“痰咳不支,飲食不進(jìn)”。醫(yī)生診斷為:胃血管破裂。
1901年11月7日,這位晚清重臣已經(jīng)來到了人生的最后時刻,就這樣,一生充滿著無數(shù)爭議的李鴻章在北京病逝,終年78歲。死訊傳來,慈禧太后悲嘆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dān)了?!?/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