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點梳理 (一)壓強 1、壓力 (1)定義: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的力叫作壓力。 (2)方向:垂直于物體的受力面且指向被壓物體內(nèi)部。壓力的方向不一定是豎直向下的。 (3)大小:壓力的大小與物體所受的重力、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等無必然聯(lián)系。在不同的情況下,壓力的大小并不相同。 2、壓強 (1)定義:物體所受壓力的大小與受力面積之比叫作壓強。 (2)物理意義:反映壓力的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公式: ,p表示壓強,F表示壓力,S表示受力面積。 3、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 (1)增大壓強的方法: ①當受力面積一定時,增大壓力; ②當壓力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 ③在增大壓力的同時,減小受力面積。 (2)減小壓強的方法: ①當受力面積一定時,減小壓力; ②當壓力一定時,增大受力面積; ③在減小壓力的同時,增大受力面積。 (二)液體的壓強 1、液體的壓強 (1)產(chǎn)生的原因:由于液體的重力作用,液體對容器底部產(chǎn)生壓強;又由于液體具有流動性,液體對容器壁也有壓強。 (2)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如下: ①液體內(nèi)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 ②液體的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③液體的壓強還與液體的密度有關(guān),在深度相同時,液體密度越大,壓強越大。 2、液體壓強的大小 公式: 。式中:p表示液體壓強,單位為帕[斯卡](Pa); 表示液體密度,單位為 千克/米3(kg/m3);h表示液體深度,單位為米(m);g取9.8N/kg。運用公式時應(yīng)統(tǒng)一單位:的單位用 kg/m3、h的單位用m,壓強的單位是Pa。 3、連通器 (1)定義: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作連通器。 (2)原理:如果連通器里只有一種液體,當液體不流動時,連通器各部分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3)應(yīng)用:水壺的壺身與壺嘴、鍋爐的爐身與外面的水位計組成的都是連通器,這類設(shè)備正是利用連通器的特點來設(shè)計制造的。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人造連通器是我國的三峽船閘。 (三)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 (1)大氣壓強:包圍在地球周圍的空氣層叫作大氣層,大氣對浸在其中的物體的壓強叫作大氣壓強,簡稱大氣壓。 (2)單位及換算。國際單位:帕斯卡。常用單位:厘米水銀柱、毫米水銀柱和標準大氣壓等;通常把760毫米水銀柱的大氣壓叫作標準大氣壓。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水銀柱=1.01325×105帕。 2、大氣壓的存在 (1)氣體有重力,所以氣體有壓強。氣體有流動性,所以氣體內(nèi)部朝各個方向都有壓強。 (2)氣體壓強受質(zhì)量和溫度等因素的影響。當氣體質(zhì)量一定時,溫度越高,氣體壓強越大;當溫度一定時,氣體質(zhì)量越大,氣體壓強越大。 (3)證明大氣壓存在的著名實驗:馬德堡半球?qū)嶒灐?/p> 3、大氣壓的測量 (1)托里拆利實驗:在長1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緩慢放開堵管口的手指,待管內(nèi)水銀靜止不流動時,管內(nèi)外水銀面的高度差約760mm。管內(nèi)水銀面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銀面上受到大氣壓強,正是大氣壓強支持著玻璃管內(nèi)760mm高的水銀柱。 (2)氣壓計:用來測定大氣壓的儀器叫作氣壓計。氣壓計有水銀氣壓計和金屬盒氣壓計,金屬盒氣壓計也叫作無液氣壓計,若無液氣壓計的刻度盤上標的是對應(yīng)大氣壓值的高度值,就成了登山用的高度計。 (3)大氣壓的變化規(guī)律: ①大氣壓隨高度升高而減小。因為離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氣越稀薄,所以大氣壓強也越小。 ②同一地點的大氣壓還隨季節(jié)、氣候、天氣情況而變化,但變化范圍不大。 (4)大氣壓跟液體沸點的關(guān)系:一切液體的沸點,都是氣壓減小時降低,氣壓增大時升高。因此,同一種液體的沸點并不是固定不變的。通常說水的沸點是100℃,是指在1個標準大氣壓下的沸點。 4、大氣壓的應(yīng)用 活塞式抽水機、離心式水泵、圓珠筆、中性筆、吸管、拔火罐等都是利用大氣壓的原理來工作的。 (四)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 1、流體 物理學中把具有流動性的液體和氣體統(tǒng)稱為流體,處于流動時的液體和氣體的內(nèi)部的壓強與不流動時的壓強不相同,并且流速越大的位置,壓強越小。 2、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 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和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統(tǒng)稱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流體的流速越大,壓強越小。 3、飛機的升力 迎面吹來的風被機翼分成兩部分,如圖9-1所示。由于機翼橫截面的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的時間內(nèi),機翼上方氣流通過的路程較長,因而速度較大,空氣對機翼的壓強較?。幌路綒饬魍ㄟ^的路程較短,因而速度較小,空氣對機翼的壓強較大。因此,在機翼的上、下表面就產(chǎn)生了壓強差,這就是向上的升力。 圖9-1 二、主要考點梳理 1、壓力 要求知道壓力的概念、方向,知道壓力和重力的關(guān)系; 2、壓強 要求理解壓強的概念,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能用壓強公式 進行簡單計算,知道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及相關(guān)實例; 3、液體壓強 要求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影響液體壓強大小的因素,了解液體壓強的應(yīng)用實例,知道連通器的特點及生活中應(yīng)用連通器的實例,會用 進行簡單計算; 4、大氣壓強 要求知道證明大氣存在的實例,了解大氣壓產(chǎn)生的原因,了解大氣壓的測量方法,知道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5、流體壓強 要求知道液體壓強和流速的關(guān)系,能解釋生活中的相關(guān)現(xiàn)象。 三、經(jīng)典題型解析 題1:如圖9-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A、B高度相等,A對地面的壓力小于B對地面的壓力。若在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則切去部分的質(zhì)量mA′、mB′的關(guān)系是( )。 A.mA′一定大于mB′ B. mA′可能大于mB′ C. mA′一定小于mB′ D. mA′可能等于mB′ 圖9-2 解答: 設(shè)物體A、B原來的高度為h,A的橫截面積為SA,B的橫截面積為SB;A的密度為 ,B的密度為 ; A對地面的壓力為 ,B對地面的壓力為 。 因為FA<FB,即: ,所以 , 在兩物體上部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厚度h', , , 因 ,所以,mA'< mB'。故選C。 技巧提示: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重力公式、密度公式、壓強公式的掌握和運用,根據(jù)已知條件推導出兩物體 的大小關(guān)系是本題的關(guān)鍵。 知道物體A、B高度相等,和A對地面的壓力小于B對地面的壓力,利用F=G=mg= ,可以推導出兩物體 的大小關(guān)系,進而推導出切去部分的質(zhì)量mA'、mB'的關(guān)系。 題2:如圖9-3所示,兩個盛有等高液體的圓柱形容器A和B,底面積不同(SA<SB),液體對容器底部的壓強相等?,F(xiàn)將甲球浸沒在A容器的液體中,乙球浸沒在B容器的液體中,容器中均無液體溢出,若此時液體對各自容器底部的壓力相等,則一定是( )。 圖9-3 A.甲球的質(zhì)量小于乙球的質(zhì)量 B.甲球的質(zhì)量大于乙球的質(zhì)量 C.甲球的體積小于乙球的體積 D.甲球的體積大于乙球的體積 解答: 已知hA=hB,pA=pB,所以液體密度相等: ,而 。已知未放入小球時,液體對A容器底的壓力小于液體對B容器底的壓力;現(xiàn)在將小球浸沒于水中后,液體對A容器底的壓力等于液體對B容器底的壓力,所以要求A排開液體重力比B排開液體重力大,即甲球的體積大于乙球的體積。故選D。 技巧提示: 本題的關(guān)鍵是放入兩個小球以后,由于甲、乙兩個小球都是浸沒在液體中的,因此它們對容器底部增加的壓力就等于液體對它們的浮力。 題3:如圖9-4所示,一個邊長為a,密度為的均勻正方體置于水平地面上,則它對地面的壓強等于a,為了改變正方體對地面的壓強,小明和小華設(shè)想沿豎直方向切去任意厚度A,如圖甲所示,并將其分別置于剩余部分的下面或上面,如圖乙、丙所示。小明認為圖乙的放法可使壓強增大,小華認為圖丙的放法可使壓強減小。 請判斷,小明的設(shè)想是 的,小華的設(shè)想是 的(均選填“正確”或 “錯誤”)。 圖9-4 解答:錯誤,錯誤 根據(jù)壓強公式 ,按照圖乙的方式放置,根據(jù)壓強公式 ,壓力的大小不變,受力面積也不變,所以壓強不變,小明的設(shè)想是錯誤的;按照圖丙的方式放置,壓力的大小不變,但是受力面積減小,所以壓強增大,小華的設(shè)想也是錯誤的。 技巧提示: 認真仔細地理解壓強公式 。注意其中任意兩個物理量變化時的關(guān)系,以及對變量的控制。 題4:小明同學做“研究物體對支持面的壓力大小與支持面的傾斜程度的關(guān)系”實驗,他用雙面膠將一個200克的砝碼固定在1米長的塑料直尺中間,將直尺的左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提右端,如圖9-5甲所示。然后緩緩抬高右端,觀察到的實驗情況如圖9-5乙、丙所示。請根據(jù)實驗現(xiàn)象及相關(guān)條件,歸納得出初步結(jié)論。 圖9-5 ① 比較圖甲和圖乙(或圖甲和圖丙)可知: ; ② 比較圖乙和圖丙可知: 。 解答: ①將同一物體置于支持面上時,物體對傾斜支持面的壓力比水平支持面的壓力??; ②將同一物體置于傾斜放置的支持面上時,支持面的傾斜程度較大,它對支持面的壓力較小。 技巧提示: 根據(jù)壓力的作用效果結(jié)合圖示的形變,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寫出結(jié)論,但要注意結(jié)論的嚴密性。 題5:如圖9-6所示是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m-V圖像。若用質(zhì)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zhì)分別制成實心正方體A、B,把它們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則兩正方體A、B對水平地面的壓強之比為( )。 A.8:1 B.4:3 C.1:2 D.4:1 圖9-6 解答: 根據(jù)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m-V圖像我們很容易得出甲、乙兩種的密度之比為 ,根據(jù)密度公式得 ,甲、乙兩種物質(zhì)的質(zhì)量相等,則它們的體積之比為VA:VB=1:8,因為它們是正方體,所以它們的邊長之比為LA:LB=1:2,它們對水平地面的壓強 。所以A對地面的壓強為 ,同理B對地面的壓強為 , ,選擇D。 技巧提示: 靈活利用圖像和密度、壓強公式以及數(shù)學里面的比值法是本題的關(guān)鍵。 題6:在長約1米、一端封閉的玻璃管里灌滿水銀,用手指將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銀槽中,放開手指,管內(nèi)水銀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時就不再下降,如圖9-7所示。 (1)為了測得大氣壓的值,這時必須測量 。如果將此裝置拿到比地面低得多的礦井底部,則觀察到的現(xiàn)象是 。 (2)某同學也利用此裝置,把水銀換成水,將玻璃管灌滿水后倒插在水槽內(nèi)時,管中的水柱 下降,如果這時在管頂開一個小孔,水柱 向上噴出(均選填“會”或“不會”)。 圖9-7 解答: (1)管內(nèi)外水銀面高度差,管內(nèi)水銀柱高度變高。 (2)不會,不會。 技巧提示: 本題主要考查了托里拆利實驗以及大氣壓與高度的關(guān)系。對實驗的過程分析以及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要求學生進行深入和細致的思考。 托里拆利實驗是大氣壓里面一個十分重要的物理實驗,它選擇密度很大的水銀來做實驗,就是為了讓我們操作方便。如果用水來做的話,液柱高度會達約10.3m,不容易操作,因此不適合在教室和實驗室演示。 在該實驗中,首先在1米左右的玻璃管中小心地灌滿水銀,注意不要混入空氣泡,然后用食指堵住管口倒插到水銀槽中,松開手指,等水銀柱穩(wěn)定后,管的上方是真空,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最后水銀柱不再下降。 根據(jù)平衡力的知識可以知道,這個時候管外的大氣壓和管內(nèi)一定深度的水銀柱的壓強剛好平衡,利用等效替代法就可以計算出大氣壓的具體數(shù)值。如果換用水來做實驗,一個標準大氣壓至少要支持10m的水柱,一般管長只有1m,所以水柱不會下降。 大氣壓與高度有關(guān),在海平面以上,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在海平面以下,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做該實驗時,如果管頂開孔后,內(nèi)外大氣相通,管內(nèi)的水銀或者水在自身重力下回落回到槽內(nèi),不會向上噴射出去。 題7:如圖9-8所示,以下四個關(guān)于“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的現(xiàn)象中,壓強P1、P2大小關(guān)系正確的是( )。 圖9-8 解答:選A。 本題考查流體壓強。流體壓強的特點是: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小。A中下方氣體流速大于上方氣體的流速,所以P1>P2,正確;B、C中P1=P2,所以這兩個選項都錯;D中上方管中氣體流速大,所以P1小,P1<P2。 技巧提示: 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guān)系雖然簡單,但是容易記錯,在答題時一定要記牢固,不要混淆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