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自己路走得直,無愧于心,不必去理會他人的評說。 01 遠離小人,遠離是非,先來看一個故事。 唐太宗問許敬宗:
許敬宗回答:
無所不能的上天且不能令每個人滿意,何況我一個普通人呢? 我沒有用肥羊美酒去調(diào)和眾口是非,況且,是非之言本不可聽信,聽到之后,也不可傳播。 君王盲目聽信臣子的,可能要遭受殺戮;父親盲目聽信兒子的,可能要遭受誅殺;夫妻聽到讒言,可能會離棄; 朋友聽信讒言,可能會斷交; 親人聽到讒言,可能會疏遠;鄉(xiāng)鄰聽信讒言,可能會生分。 人要謹慎對待聽到的傳言,舌頭上有龍泉劍,殺人不見血。 誰在人前沒有說過別人?誰背后不被別人評說? 唐太宗說:“你講得很好,我會記住的!” 的確,一個人若想取悅于每個人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凡事依正道而行,無愧于心,別人說長道短,都無須理會。 人若悟到這一點,自然就省卻了許多煩惱。這也應(yīng)該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yōu)槿颂幨赖慕梃b和參照。 02 北宋曾經(jīng)有兩個宰相,司馬光和王安石。 兩人的主張相差十萬八千里,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 后來王安石獲勝掌握了實權(quán),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 這時,皇帝詢問王安石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贊賞,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梁”,對他的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并沒有因為大權(quán)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 風水輪流轉(zhuǎn)。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王安石因為強力推行改革,招致太多人的攻擊,皇帝只好就地免職,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 這時很多人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狀?;实勐犘抛嬔?,要治王安石的罪,征求司馬光的意見。 想不到司馬光并沒有落井下石,反而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 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 這就是:君子之爭坦蕩蕩。 03 君子和小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君子風范是:只埋頭做事和解決問題,不妄談是非和做人。對事不對人,就事論事。 小人特征是:不談問題本身,卻喜歡對人指手畫腳。擅長針對人,善于人身攻擊,卻不想如何解決問題。 君子是“和而不同”,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敬重你的人格,事情之外還是朋友。 小人則“同而不和”,表面上客客氣氣,實際上內(nèi)心對你一萬個不認同,而且瞅準時機暗地使壞,這是非常卑劣的人格。 小人最狠的一招是什么呢? 他們在攻擊一個人之前,會想方設(shè)法的先給這個人頭上扣上一頂帽子,給他貼標簽,從人品和道德上先把這個人全部否定,這樣他所有的解釋都是蒼白的。 這其實是兵法的上上策:上兵伐謀,誅人先誅心。 所以,我寧可得罪君子、與君子為敵。也不要討好一個“小人”,更不愿意接受小人的好意。 送給大家一句話:遠離小人,遠離是非。 只解決問題,不妄議他人! 尊重每一個愿意解決問題的人,包括你的敵人! 04 再送給各位一段話,愿你這樣做人! 我選擇厚道,不是我笨拙。因為我明白,厚德能載物,助人能快樂。 我選擇善良,不是我軟弱。因為我明白,善良是本性,惡必遭報應(yīng)。 我選擇忍讓,不是我退縮。因為我明白,忍一忍風平浪靜,讓一讓天高海闊。 我選擇寬容,不是我怯懦。因為我明白,寬容是美德,美德沒有錯。 我選擇糊涂,不是我真的糊涂。只是不愿計較,從而大度應(yīng)對,難得糊涂,笑看世態(tài)。 我選擇真誠,我有話就直說。因為我明白,違心奉承是應(yīng)付,忠言逆耳是負責。 我選擇饒恕,不是我沒原則。因為我明白,得饒人時且饒人,不能把事做絕了。 我看重情義,不是我太執(zhí)著。因為我割舍不了那份緣分,不想掩飾內(nèi)心的情感。 |
|
來自: 老魏藏書館 > 《美文轉(zhuǎn)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