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推動雜文創(chuàng)作,增加相互交流,我們創(chuàng)辦了《雜文作家交流》微刊平臺,以此推介雜文名家,交流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提供雜文信息,扶植雜文新人,服務雜文作者,促進社會進步。 我們首先推出的一個專欄,是“當代雜文人物”。其中有的是摘自北方文藝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雜文家》文稿,也有的是新采寫新推介的雜文作家。在這里,不僅可以看到各個雜文家的個性風采,而且能夠看到他們獨到的創(chuàng)作技巧。 《雜文作家交流》還將陸續(xù)推出多個豐富多彩的相關(guān)欄目,歡迎全國的雜文作者和讀者,與我們一道,為雜文事業(yè)的繁榮和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而努力 奮斗。 溫婉清新林永芳 雖然她早已在雜文報刊中嶄露頭角,可我最初看到林永芳這三個字,卻始自《雜文報》上那篇文章:《舊雨新朋群英會,古城今韻徐州行》。記住林永芳,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文寫得靈動清新,恰似隨意串起的珍珠,一開篇就把人緊緊抓住: “始料未及,昔時夢里遙不可及的傳奇,竟是今宵腳下可觸可感的熱土。猶記得兒時燈下臥讀‘漢高祖斬蛇起義’,‘楚霸王定都彭城’,‘張子房圯橋敬履’,‘陶恭祖三讓徐州’,遙想那一幕幕運籌帷幄指點江山、金戈鐵馬治亂興替,不禁有幾分異想天開的好奇:徐州,那是怎樣的一片土地?它到底是泥土沙石鋪就,還是青史黃卷凝成?數(shù)千年等閑容易逝,是否仍有帝王胸襟英雄氣,繞城三匝而不絕?” 這組揮灑自如的文字是林永芳參加徐州全國雜文聯(lián)誼會后寫的。遺憾的是,我因故未能參會,無緣一晤,只能猜想,這是個啥樣的才女? 兩年之后,上海浦東聯(lián)誼會上見到了她。披肩黑發(fā),深深的眼窩,睿智的雙眸,圓圓的娃娃臉,小巧玲瓏的身材,標準的南方女子。見她一襲玫瑰紅連衣裙,點綴在一片白色襯衣中間,曲波那首埋在我心里幾十年的詩句倏然躍出:“萬馬軍中一小丫,顏似露潤月季花。雙目神動似能語,垂髫散涌瀑布發(fā)。誰信小丫能從戎,誰信小丫能飛馬?” 林永芳真誠,善良,寬容,豁達。 看她泰然處世、笑對人生,彈古箏吉他、寫精品雜文,你很難想象得到,她的成長過程極為艱難,兒時差點因貧輟學,獨立工作后仍多災多難。 秋收冬藏,羊年春到??爝f登門,送上林永芳雜文選集。正月初二夜晚,乍暖還寒,北風小雨。書房內(nèi)安靜溫暖,我捧讀“林永芳”通宵達旦,感慨不已。她涉獵廣泛,視角獨特,見解精到,思辨清晰。而行文風格,猶如其人,溫柔婉轉(zhuǎn),清新明麗?!蹲畹讓拥闹褡印穼Α皬姍?quán)扭曲人性”的描繪淋漓盡致;《在空心的巖層上跳舞》則借孟郊、李慈銘等名士的另一面,深深憂慮于“社會安全和社會發(fā)展的基石久已淘空”。她的諸多篇什致力于抽絲剝繭,以豐富的史料剖析專制愚民之禍,以清新的文字“婉而多諷”,讓人在明辨是非的同時享受閱讀的快感。 各地接踵出現(xiàn)的青少年自殺事件,深深刺疼了林永芳的心。在《多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讀懂弗蘭克爾》一文中,她給孩子們講述猶太心理醫(yī)生弗蘭克爾的故事,講述他如何化苦難為養(yǎng)料、將納粹集中營的非人折磨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立“意義治療學”的精神基礎。她誠懇地與孩子們探討“為什么沒有在人生第一個難關(guān)就畏難而自盡”,說,“起初是為了父母,不忍讓他們承受喪女之痛;后來是為了孩子,不忍讓他淪為單親孩子或孤兒;年輕時,為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抱負;年老時,為了給兒女樹立一個堅韌的榜樣,為了不負上蒼送自己人世一游的美意,欣然走完人生之旅……活下去的理由還可以有很多,而永不選擇自戕的理由只需一個便已足夠:父母生我不易,生命只有一次。即使全世界都不在乎你,你也永遠是他們的無價之寶,不可替代、不可或缺?!?/p> ☆☆☆☆☆☆☆☆☆ 誰說雜文只能尖銳凌厲?平和善意的真摯文字最能綿里藏針,有理有據(jù)的溫婉表達絲毫不減觸動心靈的力量。 林永芳,福建武平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2008年以來在國內(nèi)外報刊發(fā)表雜文、隨筆、時評數(shù)百篇,連續(xù)五年入選年度《中國雜文精選》及《2008最適合中學生閱讀雜文年選》《2012中國雜文年選》《青年文摘》典藏本等。先后獲“雜文選刊杯”首屆全國雜文大賽優(yōu)秀獎、第六屆“紅辣椒評論”年度佳作全國評選第二名、2012年《雜文報》“放言119”征文二等獎、2013年《雜文報》“盛世宏碁杯雜文情緣征文賽”特等獎。 (撰稿人:雷長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