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像 張大千,原名正權(quán),后改名爰、季爰,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nèi)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于四川省內(nèi)江市中區(qū)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我國現(xiàn)代著名的國畫大師。 凡畫,人物最上,山水次之 而畫人物,又以人物器宇為上,要能繪出主要人物之崇高氣質(zhì),所謂畫家理想中之典型。故事畫都由人物構(gòu)成,故入人最深。為此,學者必須多讀書,熟悉歷史,對于歷代風土人情以至房舍建筑、衣服、用具,均宜考據(jù)周詳,畫出始無疵謬。畫人物,別為釋道、先賢、宮闈、隱逸、仕女、嬰兒,這些部門,或工筆或?qū)懸舛伎梢浴?/p> ▲張大千 《修竹美人》 1951年 畫人物,先要了解一些相人術(shù),不論中西,大概都是以習慣相法來判別人的賢愚與善惡。譬如戲劇里,凡飾奸佞賊盜的角色,只要一出場,略一舉動,不用說明,觀眾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善類。那么能夠了解相人術(shù),畫起來豈不是更容易么。再譬如畫古圣、先賢、天神,貞烈、淑嬡,畫成了一副傖野和淫蕩的面孔,或者將一個長壽的人畫成短命相,這豈不是滑稽?所以我一再說,能懂得一些相人術(shù),多少有一些依據(jù),畫起來就不會太離譜了。如果要畫屈原或文天祥,在他們的相貌上,應(yīng)該表現(xiàn)出氣節(jié)與正義,但決不可因為他們是大夫、宰相,而畫成富貴中人之相貌。這就是拿視覺引動人到思想,也便是古人所講的“骨法”了。 ▲張大千《 拈花仕女圖》 1954年 畫人物,最重要的是精神。 形態(tài)是指整個身體,精神則是內(nèi)心的表露。在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法上,要將感表在臉上含蓄地現(xiàn)出,才令人看了生出內(nèi)心的共鳴。這個當然是很不容易的,然而下過死功夫,自然是會成功的。杜工部說過語不驚人死不休?!睂W畫也要這樣苦練才對。 ▲張大千《柳蔭清弈》 立軸 (440萬元,2007年6月天津文物) 繪人物畫的步驟,畫時無論任何部分,須先用淡墨勾成輪廓,若是畫工筆,則先須用柳炭勾之。由面部起,先畫鼻頭,次畫人中,再次畫口唇,再次畫兩眼,再次畫面形的輪廓,再次畫兩耳、畫鬢發(fā)等。待全體完成之后,始畫須眉,須眉宜疏淡不宜濃密。所有淡墨線條上,最后加一道焦墨。有時淡墨線條不十分準確,則用焦墨線條改正若是畫人物工筆著色,一樣的用淡墨打底,然后用淡赭石烘托面部,再用深赭石在淡墨上勾線。衣褶如果用重色石青石綠,那就用花青勾頭一道,深花青勾第二道,朱砂用岱赭或胭脂勾它,不論是臉部還是衣褶的線條都要明顯,不可含糊沒有交代。巾幘則用墨或石青,鞋頭則用朱砂或石青或水墨都可以,看人物的身分斟酌來用。 ▲張大千《白描荷花仕女圖》 1956年 畫人身的比例,有一個傳統(tǒng)的方法,即所謂“行七坐五盤三半”。就是說站起的人除了頭部之外,身材之長恰恰等于本人七個頭,坐在凳子上的,其身材之高恰好等于本人的五個頭,而盤腿坐著之人,其身高約是他本人頭高的三個半?,F(xiàn)在新時代的標準外國人畫像,有八頭身高比例之說,哪知我們中國已發(fā)明若干年了。 ▲張大千《仕女圖》 1975年 畫人物時還須注意,運筆要有轉(zhuǎn)折虛實,才可表現(xiàn)出陰陽凹凸。有時淡墨線條不十分準確,則待焦墨線條來改正。記得少年時讀《西廂記》,有金圣嘆引用的一段故事,真是畫人物畫的度人金針,現(xiàn)抄在下面: “昔有二人于玄元皇帝殿中,賭畫東西兩壁,相戒互不許竊視。至幾日,各畫最前幡幢畢,則易而一視。又至幾日,幾畫中間旄鉞畢,又易而一視之。又至幾日,又畫近身纓笏畢,又易而一視之。又至幾日,又畫陪輦諸天畢,又易而共視,西人忽向東壁啞然一笑,東人殊不計也。迨明,并畫天尊已畢,又易而共視,而后,西人投筆大哭,拜不敢起。蓋東壁所畫最前人物,便作西壁中間人物,中間人物,卻作近身人物,近身人物,竟作陪輦?cè)宋?。西人計之,彼今不得不將天尊人物作陪輦?cè)宋镆?,以后又將何等人物作天尊人耶?謂其必至技窮,故不覺失笑。卻不謂東人心中,乃別自有其日角月表、龍章鳳姿,超于塵埃之外,煌煌然一天尊。于量便自后至前,一路人物盡高一層?!?/p> ▲張大千《高士圖》 設(shè)色紙本 1944年作 讀過此文,倘若能細細領(lǐng)略這段文章,我想,要畫人天諸相,當不至于太難吧。畫西壁的那一位,雖然是遜畫東壁的人一籌,但他還肯自己認輸,也不失真藝人的風度。最怕的是只知別人眼中有刺,卻不知道自己眼中有段梁木?。?/p> 張大千作品賞析 —— 注:文章來源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如作者認為涉及侵權(quán),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核實后立即刪除。 — END — 一步一個腳印向前 Art 【大師談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