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感包括擔心、懼怕、被威脅感、不安、焦慮等。在負性情緒中,恐懼是最常易出現(xiàn)的,區(qū)別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因為來自生活方方面面的困難與矛盾太多太多——擔心長得不好看、擔心不能勝任工作、擔心朋友背叛自己、擔心配偶在情感上拋棄自己、害怕生病、害怕孤獨、害怕窮困潦倒、害怕別人對你印象不好、焦慮考試不及格、焦慮高考落榜丟面子、害怕失業(yè)等等,無以窮盡。 因恐懼而導致的心理疾病可算是繽紛多采,如疑病癥、強迫癥、焦慮癥、恐怖癥等,僅恐怖癥就包括有對人恐怖、異性恐懼、對物恐怖、廣場恐怖、動物恐怖、高空恐懼、社交恐怖等。日常生活中常見有人總是怕別人說三道四,怕社會輿論壓力,怕被別人拒絕而使行為受阻,這些所有的“怕”,都會嚴重影響事業(yè)順利開展和成功。 恐懼感通常與當事人幼年及青春期經(jīng)歷和挫折體驗有關(guān)。 日常處理建議:1、面對現(xiàn)實、接受事實。首先要確定你害怕的是什么?對于已經(jīng)存在的恐懼事件,與其逃避,不如正視它并改變它。觀念上要明確,只有面對才能消除恐懼。 2、放棄消極無效的行動,采取積極行動。有了觀念的改變,才有望建立克服恐懼的信心。有恐懼傾向的朋友應該好好想想,采取些什么方法措施來防止恐懼的加深,在紙上一一列出來,并“由易到難”地排列出來,一步一步地做到。 3、對于潛在的危險、威脅、恐懼等,最好的辦法是,從心理上做最壞的打算。通常,為了消除中學生的高考焦慮,心理醫(yī)生會與來訪的學生一起討論高考失利或落榜的后果及其落榜以后的打算,道理就在于此。把失敗考慮在前,有利于以放松的心態(tài)參與競技。這樣,你就有足夠的心理準備應對不測。 著名的哲學家羅素提出過這種緩和恐懼情緒的技巧,即:只要你堅持面對最壞的可能性,并懷著真誠的信心對自己說“不管怎樣,這沒有太大的關(guān)系,你的恐懼情緒就會減少到最低限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