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觀天下 2000年2月24日晚8:58時,無事拿出英國學(xué)者克利斯朵夫·巴克特著的《易經(jīng):第一號成功預(yù)測》一書搖了一卦。卦象是“觀”,徹悟。釋詞為:“觀代表忠實而且有尊嚴(yán)面孔的圣人,他腳下的眾生仰望他并在他的下界得到改造”。變爻是:“不要凡事從小處著眼。心中要有宏圖,縱觀蕓蕓眾生”。 我們常說的有志氣,就是指有宏圖,宏圖就是指人心中的抱負、理想。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人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biāo),才有努力的方向,工作才有動力,生活才有激情,人生才有價值和意義。 一個人如果胸?zé)o志向,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計較一時得失,結(jié)果是路越走越窄,生活在迷惘、彷徨、無望之中,常嘆“人活著有什么意義?”可以想象,人若沒有理想,沒有抱負、沒有事業(yè)、沒有明確的奮斗目標(biāo),生活就失去了方向。 那么,怎樣才能算是“心有宏圖”呢,我認為主要是要抓住三個字:廣、深、遠。 廣,指的是視野廣闊。智者看問題,不是只注重某一點,而是善于點面聯(lián)系。知道點是面的一部分,而且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如果一個人只看樹木,看不到森林,為一棵樹木的盛衰而憂心忡忡,那么將一事無成。只有立志高遠,視野才能廣闊,才會看到更多的機遇。古人之所以強調(diào)“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談的就是擴大閱世的方法,指的也是成功之路。只有多讀書,站在歷史和前輩先知的肩頭,才能視野開闊,干一番大業(yè)。 深,指的是理解事物深層次的含義。任何事物的發(fā)生、發(fā)展都是深層次的東西起作用。所謂的深層次,實際上是事物的本質(zhì),是事物發(fā)展的必然規(guī)律。一件事情發(fā)生了,為什么會發(fā)生?一種事物衰亡了,為什么會衰亡?可以說都不是偶然的?;ㄩ_花謝有氣候的原因,也存在著它自身的生長規(guī)律,否則就難以解釋為什么蘭花春天開,荷花夏天開,菊花秋天開,梅花冬天開的客觀現(xiàn)象。想要探索事物深層次的發(fā)展規(guī)律就必須深入觀察、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由淺入深,抓住決定事物變化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開拓視野的目的是為了認識世界、適應(yīng)世界進而改造世界;深入思考的目的是為了發(fā)現(xiàn)真理,運用真理,把感性的東西理性化,徹悟人生之道。 遠,指的是把今天的事情與自己的一生聯(lián)系起來。處理眼前的事情必須有利于實現(xiàn)自己的遠大目標(biāo)。意思是不要鼠目寸光,要高瞻遠矚。只要有利于明天的事,今天一定要積極去做;只利于今天不利于明天的事不要去做;既有利于今天又有利于明天的事大膽去做。簡言之,為了明天敢于爭取,為了明天勇于放棄。 當(dāng)然,廣、深、遠并不是各自獨自去運用,而是要聯(lián)手發(fā)展,因為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開拓視野、深入思考、遠見卓識,看大局、審大勢,目的只有一個:智行千里,達觀天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