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加之去年心中一直期盼之事所然,心中一直高懸寶劍,導致心中從期期然到戚戚然。情緒委實變得有些黛玉,常常觸景生情葬花掉淚,事后一想并無地動山搖之大事,何以如此惶恐,丟了理性失了優(yōu)雅?何必為這些微不足道之事之人傷了和氣?
板橋哥哥說:“難得糊涂”!孔子先生說糊涂可以中庸。老子說糊涂等于無為。莊子說糊涂既是逍遙。墨子說糊涂就是非攻。如來諸佛說糊涂就是忘我.....然后,往往都是說著容易做著很難。往往中氣上膛就氣壯山河。所以常常懊惱:世間萬事唯糊涂之事太難也!
道與術(shù)之間就是所謂的“揣著清楚卻偏要裝糊涂”。這中間的溝壑,起伏一般的人還真無法把握。所以“難得糊涂”真是上上之道也!
人心,圖的是一個甘暢和愉悅。有的事,了解得太清楚就是無趣,就是添堵。人心最大的痛苦莫過于心靈寂寞空洞。心若寬容,便無可氣之事。心若善良,便無可恨之人。心若寬廣,路便越走越闊。心若簡單,便無貪欲之求。心若美好,便無丑惡之事。智者,當自省本身,見自本性,不生妄念,寬宏待人,把持自我,這就是紅塵之中的修行。
花開有聲,鳥過驚石磐,風過留痕,萬事計較,萬事動心,那就是自尋煩惱。花開花落,且待四季安排。風起云落,且待自然起伏。生老病死,富貴在天。有緣老天自不會錯過,無緣強求也艱難!身正心安魂安穩(wěn),珍惜當下,坦然過去,欣然未來。不幸福,不快樂,不滿足,那就放手。寧可獨自一人在靜謐的夜晚,聽一夜蛙鳴,品一杯香茶,聽一曲音樂....放下所有的貪嗔癡慢疑!把自己融化在夜的懷抱,讓夜來了然,點撥,安撫。
人生最遺憾的,莫過于:輕易地放棄了不該放棄的,固執(zhí)地堅持了不該堅持的。這就是真糊涂和假糊涂的差距。做一個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之人,不計較太多,不強求太多,做真善美的大糊涂。所以,有些事,有些人我們不妨可以糊涂一些好了!人間萬象,均會過去,均會消失。生命轉(zhuǎn)瞬即過,我們不過都是生命中驚鴻一瞥的過客!不要再糾結(jié)那些煩心事,學糊涂,裝糊涂,做糊涂。
論糊涂
劉偉鋒2005-03-27
糊涂是怎樣的一種狀態(tài)?糊涂既可以是不明是非曲直和邏輯緣由,置身一片混沌,也可以是一種引人遐思和激發(fā)智慧的朦朧,有時更可以是一種厭煩世俗渾濁的一種欲置身事外的清高。
平時,當我們面對困境時,由于我們急于尋找出路,失去了往昔的冷靜與沉著,對于面前的狀況我們不加分析和度量就枉下判斷,而結(jié)果卻是當局者迷,越陷越深而不可自拔。這就是犯糊涂。其實,狀況并不如我們設(shè)想的那么壞,只是我們把它夸大了,從而縮小了自己的智慧,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最好的辦法就是跳出糊涂的泥潭,先將事情暫時擱下,先讓自己清醒過來,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小時候,聽老師講課頭頭是道,分析精辟入里,旁征博引,口若懸河,讓自己一下子明白了許多道理,以為高明。誰知道,上了大學之后,教授又有了一套新的說法,真正高明的老師不是把糊涂講明白,而是把原本明白的給講糊涂。絕!讓你明白一個你從不知道的真理很容易,因為你沒有其他的知識框架,腦子里一片空白,可塑性很強,別人講什么你就接受什么;但是,一旦你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別人再向你灌輸另外一種新的知識就很不容易了。那就是讓你放棄原來的思維方式,從另外一種角度考慮問題,讓你在懷疑和檢視自己的知識結(jié)構(gòu)的糊涂中得到新的提高,新的東西,新的知識。能說不絕嗎?
最后,有一句話說:難得糊涂。這是緣自古代的賢明志士的一句話。在古時候,老百姓沒有多大的言論自由,有時即使你發(fā)現(xiàn)了貪官污吏的罪行,知道了國之將亡,但你也不敢說出來,因為即使你說出來也不會有誰相信你,而且有可能招來殺身之禍,身敗名裂,更甚者累及親友。那只有裝做糊涂,以求保身,難道不是難得糊涂嗎?又或者,你整天累于公事案牘,忙于國家時事,沒有了清閑的樂趣,這時你就會寧愿自己是一個糊涂蟲,什么也不知道,也就什么也不用煩,難道不是難得糊涂嗎?
論糊涂學奧秘——大智若愚
2017-06-15
《道德經(jīng)》中“大智若愚”被普遍認為是做人智慧中最高最玄妙的境界,如果有誰能做到"大智若愚",那表明他可以在人生舞臺上立于不敗之地了。從字面上理解,大智亦即最高的智慧,接近于沒有智慧,接近于木訥,接近于愚。
智慧如果過于外露,仍然稱不上高級的智慧,“聰明反被聰明誤”,“多智則謀”,一個人過分地精于算計反而會被人算計?!兜赖陆?jīng)》中的“大智若愚”是至高的謀略,至高的技巧,至高的境界。并不是直接地、赤裸裸地、一覽無余的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它擁有豐富的層次與內(nèi)涵,擁有保護自身的機制。
表面上看起來傻的人,不一定傻。老子所說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就是這個意思。他指出真正的聰明不在于故意顯露,耍小聰明,而在于掌握、順應事物的本質(zhì)規(guī)律,使自己的目的得到自然而然的實現(xiàn)。
什么是真正的聰明?“外智而內(nèi)愚,實愚也;外愚而內(nèi)智,大智也。智愚之別,實力內(nèi)外之別,虛實之分。”外表聰明的人,將精明表現(xiàn)在外表上,處事斤斤計較,炫耀張揚,唯恐別人不知道自己的精明干練。外表聰明的人往往給人一種威脅感,被人提防,結(jié)果聰明反被聰明誤。
真正的智者,遇事算大不算小,處事低調(diào),為人豁達,做事有節(jié)適度。外表看上去愚笨糊涂,實則內(nèi)里心知肚明。外愚內(nèi)智的人,工作、生活中能與人和諧相處,左右逢源。外愚內(nèi)智是大聰明,是一種境界,但還不是大智若愚的境界。要做到大智若愚,一方面要“修”,加強自己的內(nèi)在修養(yǎng),做到世事大徹大悟;另一方面要“練”,事事參悟,以自己的參悟身體力行,最后做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大智若愚”,實乃養(yǎng)晦之術(shù) ,它要求我們在低調(diào)中修煉自己謙卑處世人常在,平和待人留余地 ,時機未成熟時,要挺住
,毛羽不豐時,要懂得讓步 ,高處不勝寒,要常反躬自省,"和"字值千金,狂傲丟性命 ,在"愚"中等待時機 ,主動吃虧是風度
,為對手叫好是一種智慧 ,以寬容之心度他人之過 ,巧為似紅霓易聚易散,拙成似黃土地久天長。這樣才不會枉費大智若愚。
裝糊涂是門藝術(shù)
2013-07-04
“聰明難,糊涂難,由聰明而轉(zhuǎn)入糊涂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后來福報也。”這是號稱“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qū)懙?span lang="EN-US">“難得糊涂”。今人眼中的難得糊涂,不應僅僅停留在裝點廳的藝術(shù)擺設(shè),也不應僅僅增加一點飯后的談資,關(guān)鍵在于體味和實踐好糊涂的高境界。
糊涂的高境界在于正確地領(lǐng)悟糊涂。高境界的糊涂不是真傻,而是一種大智慧,不是有成語叫“大智若愚”嗎?就像象棋博弈中的高手,他不在乎丟掉了幾兵幾卒,也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他著眼于整體的合理布局,欲擒故縱,穩(wěn)扎穩(wěn)打,最后在條件成熟時給對手致命一擊。這種糊涂看似漫不經(jīng)心,實則早已透過現(xiàn)象看到了本質(zhì);看似鼠目寸光,實則早已緊緊盯住未來的目標。糊涂的高境界貴在難得。
人們都希望自己比別人聰明,為了顯示這種聰明,往往絞盡腦汁,不擇手段,其結(jié)果卻落得機關(guān)算盡,聰明反被聰明誤。糊涂難在于裝,揣著明白裝糊涂。拿職場為例,既要當上司的千里眼、順風耳,也要會當瞎子、聾子,甚至啞巴。糊涂難在于忍,當遭遇不如意時,考驗的往往不是人的聰明,而是糊涂的忍耐力。
糊涂難在于棄,人們太多的不快樂在于貪,事實上,選擇的哲學在于善于放棄。放棄是一種聰明,舍了有限擁有了無限;放棄是一種糊涂,擺脫了選擇的煎熬,就擁有了自由。有人說,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涂方為真,這話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