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中 一走進臘月 便聞到了濃濃的年味小孩小孩你別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很多人都知道 臘八在古代稱為“臘日” 源自臘祭 卻不知道蠟祭的存在 其實先秦時期 就已經(jīng)有了蠟祭 先秦時期 傳說從上古圣王神農(nóng)氏開始 就已經(jīng)在年底十二月進行蠟(zhà)祭儀式 以報答農(nóng)神護佑 傳承過程中形成了一套規(guī)范 叫做“天子大蠟八” 《禮記·郊特牲》鄭玄注所記:“蠟有八者:先嗇一也;司嗇二也;農(nóng)三也,郵表畷四也;貓虎五也;坊六也;水庸七也、昆蟲八也。” 所用祭品主要是五谷雜糧 臘祭則是祭祀祖先及神靈 用打獵捕獲的動物來祭祀祖先 祈禱祖先保佑來年家宅平安、收成豐碩 臘祭祭祖 漢朝 將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定為“臘日” 《說文·肉部》: “臘,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span> “蠟祭”和“臘祭”漸漸合二為一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我國 臘八日便成了佛教的齋僧日 又稱“成道日” 南北朝時期 把臘日定為每年的 “臘月初八” “臘八節(jié)”從此誕生 《中國古代風(fēng)俗百圖》祭灶神 唐朝 從民間到宮廷都很在意過臘日 留下大量與臘日有關(guān)的詩文 杜甫的《臘日》 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宋朝 首次出現(xiàn)“臘八粥”一詞 《夢粱錄》卷六記載: “大剎等寺,俱設(shè)五味粥,名曰'臘八粥’?!?/span> 每逢臘八這一天 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明清 此時喝臘八粥的食俗更盛 臘月初八更成為了古代的“慈善日” 這一天要饋粥施粥行善 清乾隆《延慶縣志》記載: “僧人前期沿門募米,至是日,作粥施舍窮人,與他處同。” 《中國古代風(fēng)俗百圖》施粥 現(xiàn)代 臘八節(jié)主要喝臘八粥、吃臘八蒜 一年走到盡頭 喝了這碗臘八粥 才覺著時間沒被辜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