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李禾 細顆粒物(PM2.5)對人的健康危害已經被逐步認識到。我國在2014年初發(fā)起了污染防治戰(zhàn),2016年PM2.5大氣污染水平比2013年下降12%。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1月10日在北京發(fā)布的“空氣質量壽命指數”顯示,該污染減少程度相當于我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延長6個月。 全球75%人口生活 在PM2.5超健康標準地區(qū) 由50個國家、303個機構、488名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的《2010年全球疾病負擔評估》稱,2010年,細顆粒物形式的室外空氣污染居全球20個首要致死風險因子第九位,在我國為第四,排在“飲食結構不合理”“高血壓”“吸煙”之后。該報告還顯示,在全球范圍內,細顆粒物形式的室外空氣污染所導致的公共健康風險,比人們以往認為的更為嚴重,2010年在我國,室外空氣污染導致120萬人過早死亡以及超過2500萬健康生命年(1個人減少1年壽命為1健康生命年)的損失。 “PM2.5污染的健康影響為何如此巨大?”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所長、米爾頓·弗里德曼講席經濟學教授邁克爾·格林斯通解釋說,主要原因是居住在污染地區(qū)的居民面對大氣污染無處可逃?!懊總€人都不能不呼吸空氣。相對于此,煙可以戒掉,疾病可以預防,因而大氣污染對人壽命的影響比其他任何因素都大。 當前,全球75%人口,即55億人都生活在 PM2.5超過WHO 指導標準的地區(qū),即PM2.5年均濃度超過10微克/立方米。因此,盡管艾滋病、肺結核這些風險因素對感染人群影響巨大,但是它們所影響到的人數卻要小得多。” PM2.5濃度每增10微克/立方米 預期壽命減 0.98 年 空氣質量壽命指數(AQLI)是將空氣中的PM2.5污染換算成對人們預期壽命的影響程度。該指數由芝加哥大學能源政策研究所團隊研發(fā)。以兩份經同行評審的研究報告為基礎,將人們長期受大氣污染的影響與預期壽命之間的因果關系進行量化,以幫助公眾和決策者了解大氣污染防治政策的重要性。 AQLI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曝露在PM2.5超標的大氣污染中,PM2.5濃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人的預期壽命將會縮減 0.98 年;如一個地區(qū)的空氣中PM2.5濃度降至WHO推薦的安全水平,人們的預期壽命將得以延長。 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闞海東教授說,空氣污染帶來顯著的健康危害。即使是優(yōu)于環(huán)境標準的空氣,如果污染濃度上升,人群死亡率同樣有上升趨勢。 達到WHO安全標準 預期壽命還可再增加 AQLI還顯示,亞洲發(fā)展中及正在工業(yè)化的國家受PM2.5污染的影響最大。如果能達到WHO指導的安全標準,印度人的平均壽命將延長4.3年;而我國的平均預期壽命可增加2.9年,即從76歲提高到79歲。而在美國,還約有1/3的人口生活在不符合WHO指導標準的地區(qū),不過由于污染濃度相對較低,如果空氣標準能達到WHO要求,在污染最嚴重的地區(qū),人們的預期壽命可望延長一年。 “中國應對大氣污染的努力是全球治污行動的一部分。”邁克爾·格林斯通說,中國的幾個重點地區(qū)污染濃度降幅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為當地居民帶來更多益處。 “中國近幾年的污染治理工作已見成效。衛(wèi)星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大氣細顆粒物污染濃度下降了10%以上。更多最新數據顯示,這幾年的污染降幅可能更大?!边~克爾·格林斯通說,“如果這個勢頭能保持下去,中國人將過上更健康、更長壽的生活?!?/strong> 據測算,如果我國在2016年的PM2.5濃度水平上進一步改善,達到WHO的指導標準的話,人均壽命可以再延長2.9年。 國際權威研究機構美國健康效應研究所(HEI)副主席羅伯特·奧基夫(Robert O’Keefe)表示,中國正成為清潔空氣領域的引領者。他說,中國對空氣污染給予了強有力的回應,帶來了巨大的公眾健康效益,因空氣污染導致的過早死亡病例、心血管病例和呼吸系統(tǒng)病例都有所減少。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