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二寶媽媽,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兒,圍著兩個寶寶、家務(wù)、瑣事,團團轉(zhuǎn)。本打算在兩個寶寶都酣酣入睡后,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兒,卻總是昏昏沉沉,精力不濟。 我想盡力做個好媽媽,也不想失去自我,想去追求心底小小的夢想,只是苦于事每天情多到做不完,時間卻總是不夠用。 如果每天能有28小時,如果能有用也用不完的精力,該多好! 可擁有每天28小時和無限的精力,就可以解決我的問題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即使每天多出4小時,我也無法保證,這4個小時完完全全屬于自己,而沒有任何干擾。 吉姆·蘭德爾在《時間管理: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一書告訴我,時間永遠都是有限的,而寶貴的時間資源,分分秒秒都在減少。重要的不是擁有更多時間,而是如何最有效地利用好每天的24小時。 吉姆·蘭德爾將時間管理的秘籍濃縮成這本有趣有料的小圖冊,旨在讓讀者在一小時內(nèi)掌握時間管理的精髓和心法。 那么,該如何充分利用你的24小時?看過此書,我將吉姆的解決之道歸結(jié)為三步:清醒的意識,合理的規(guī)劃,高效的行動。 (一)清醒的意識 清醒的意識,是理性決策和一切行動的前提。 首先,你要了解自己當(dāng)下是如何利用時間的。為了了解自己時間的利用情況,你可以先簡單回顧一下過去的72小時,把這72小時所做的事情分分類,并大致計算下使用的時間。 接下來,你要做個時間日志,記錄一下每天的時間使用情況。一周后,匯總一下,你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究竟把時間花在了哪里。當(dāng)你看到自己在哪里花費了太多時間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出調(diào)整了。 誠如所說,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總會有的。 你時間海綿里的水分都藏在哪了呢?你要去尋找,找到你的空隙時間,把它們利用起來。譬如,一邊做家務(wù)一邊聽書;把陪孩子玩耍的時間變成你的運動時間;在等車的時候聽聽新聞;上廁所的時間用手機記錄靈感……把非生產(chǎn)性時間變?yōu)樯a(chǎn)性時間,這就是很多人利用碎片時間,完成讀書學(xué)習(xí)的高效之處。 有些時候,我們也可以創(chuàng)造時間:把低效甚至是無效的時間變?yōu)橛行r間;在你精力最旺盛的時間段攻克最困難、最重要的任務(wù);合理飲食,規(guī)律作息,加強鍛煉,充足睡眠,讓你擁有旺盛的精力,讓你的時間也跟著膨脹飽滿起來;杜絕浪費,快速去做決策,快速閱讀,提高記憶力,從而節(jié)約出更多時間。 開源節(jié)流,雙管齊下。你還必須時刻意識到,時間是珍貴的,而且它在不停流逝。 (二)合理的規(guī)劃 有了時間,如何利用?當(dāng)然是要在行動前合理規(guī)劃。 第一步,你必須明確目標(biāo)。你只有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達成什么目標(biāo),才能知道為達成目標(biāo)該做些什么。有的放矢,才能切中要害,才能更高效。 明確了目標(biāo),你就可以按照“目標(biāo)-步驟-時間分析”的方法,規(guī)劃路線圖,幫你沿著最優(yōu)路徑,快速抵達目標(biāo)。 首先,你的目標(biāo)要符合這四點要求:必須是具體的;必須有時間范圍;必須是現(xiàn)實的;對于目標(biāo)制定者來說很重要。 比如,我確定了90天連續(xù)寫作,寫就10萬字的目標(biāo)。時限是90 天,目標(biāo)是每天都寫,90天寫夠10萬字。那我這90天,每天至少要寫1200字。按我現(xiàn)在的寫作速度,單純寫夠1200一字,1小時足夠了。 但寫文肯定還需要構(gòu)思,查找資料,潤色和修改,完成這些步驟,我需要至少2小時時間。所以,每天寫作時間至少需要3小時。 只有輸出,沒有輸入,寫作變成無水之源,很快就會枯竭。所以,我還需要讀書,觀察生活,記錄感觸、感悟和靈感。鑒于時間有限,我給自己安排的每天讀書的硬時間是50分鐘,也就是兩個番茄鐘的時間。觀察生活隨時都在進行,但記錄需要占用一部分時間,每天可能需要10~40分鐘不等。按照最長時限40分鐘計算,每天輸入時間大約需要1.5小時。 所以,為了實現(xiàn)目標(biāo),每天需要至少4.5小時,一周就需要31.5小時。 然后,我要計算下每天其他必須進行的活動需要多少時間。吃飯10.5小時,睡覺42小時,運動2.5小時,照顧孩子70小時,學(xué)習(xí)6小時,做家務(wù)2.5小時,購物2小時,娛樂2小時。 所有活動所需時間為176小時,但每周總共只有168小時。為了實現(xiàn)目標(biāo),我就有必要減少其他活動的時間,或者,將可以一起完成的活動,同時進行,比如,一邊做家務(wù),一邊聽書;在陪孩子玩耍的時候,做運動。 但生活就是生活,要有張有弛,不要為了目標(biāo),讓忙碌侵占了你所有的時間。必要的放松和娛樂,可以讓你充滿活力。 有了目標(biāo)的指引,你還要每天都規(guī)劃一下,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睡前10分鐘或早起10分鐘就足夠了。在這10分鐘里,想一想這一天要做什么,每項活動要花多少時間,這些事情的邏輯順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有哪些活動可以分批處理,同時完成等等。 你的規(guī)劃要有一個實物體現(xiàn),即“任務(wù)清單”。不需要每天都制作新的,把昨天的清單復(fù)制過來,根據(jù)具體情況修改一下即可。 有了任務(wù)清單,該按怎樣的順序去完成呢?是先易后難,還是先難后易?是憑感覺走,還是理性決策?該如何理性決策呢? 你的困惑,斯蒂芬·柯維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xí)慣》這一書中給出了答案。 拿一張紙,畫一個四象限圖,就像下面這個一樣。把每項任務(wù)放在不同的象限中,按照1-3-2-4的順序去完成。實際生活中,變化是永恒的。所以,面對不斷變化的工作和生活,在進行每一項活動前,還是要考慮一下,自己進行的活動是不是真的是最重要的。所以,清單只是一個參考,要根據(jù)具體情況進行調(diào)整,保證優(yōu)先完成重要而緊急的,或是緊急到你必須要立即完成的任務(wù),然后再去做其他事情。 “每一個小時的計劃抵得上五個小時的執(zhí)行?!薄俺浞譁?zhǔn)備可以讓你減少你所要付出的汗水?!?/blockquote> |
|
來自: 永不言棄a3j9hd > 《教育 家長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