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作為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不僅在國內(nèi)擁有規(guī)模龐大的讀者,而且還暢銷海外。在幾百年間,它先后被翻譯為日、法、俄、德、意等十余種文字,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為流傳??墒钱?dāng)《水滸傳》走出國門后,它就變?yōu)榱恕稄?qiáng)盜與士兵》、《中國的勇士們》、《一百零五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等各種奇葩書名。而翻譯的最好的,就是美國女作家布克夫人的《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了。 在這里不得不佩服施耐庵老先生,書名起得不僅好聽好記,而且還帶有一絲神秘。但大家真的有理解這個書名的含義么?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水滸”的前世今生?!八疂G”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jīng)·大雅·緜》中,原文為:“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于岐下”。這里記載的是周朝祖先古公亶父的故事。 在商朝鼎盛時期,“周”部落居住在黃土高原和西北邊陲。那里不僅土地貧瘠,而且還時常受到周邊戎、狄等少數(shù)民族的侵?jǐn)_。在商王武丁時期,“周”部落首領(lǐng)古公亶父做出了一個大膽決定,帶領(lǐng)族人進(jìn)行遷移。這個決定關(guān)系著“周”族的興衰榮辱,如果成功了,“周”族將迎來新生;如果失敗了,“周”族將萬劫不復(fù),甚至徹底滅亡。但古公亶父不負(fù)眾望,終于在岐山下的周原找到了適合他們生存的土壤。 那里不僅土壤肥沃,而且還能擺脫蠻族的騷擾。周族人開枝散葉,漸漸的繁榮昌盛起來。后來紂王無道,武王姬發(fā)代天伐紂,最后成為天下之主。而《詩經(jīng)·大雅·緜》則是周人用來歌頌古公亶父功績的詩歌,“水滸”一詞則被后人引申為“出路”、“安身之地”的意思。而水滸傳中主要介紹的也是宋朝官吏腐敗,官逼民反,眾好漢聚義梁山的故事。 再結(jié)合施耐庵處于元末明初時期,統(tǒng)治者驕奢淫逸,官府壓迫百姓的時代背景,可見他想表達(dá)的就是:反抗尚有一線生機(jī),沉默只有奴役壓迫的觀點。而事實也正如施耐庵所期待的那樣,朱元璋率農(nóng)民起義軍推翻腐朽的元朝后,建立了一個強(qiáng)大的明王朝。漢人終于擺脫了被奴役的命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