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僧繇,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南朝梁畫家。天監(jiān)中為武陵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擅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武帝崇信佛教,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佛像,自成樣式,有“張家樣”之稱,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作風俗畫,兼工畫龍,相傳有畫龍點睛、龍破壁飛去的神話。畫山水不用勾勒,創(chuàng)“沒骨法”。后人將他與顧愷之、陸探微并列為六朝三大家。 本圖繪五星二十八宿神形象,五星即金、木、水、火、土星。二十八宿最初是古人為比較日、月、五星的運動而選擇的二十八個星官,作為觀測時的標志。此圖繪想象中的星宿形象,現(xiàn)僅存五星和十二宿圖。推測此圖當為原作之上卷,每星、宿一圖,或作女像,或作老人,或作少年,或獸首人身。 人物用游絲描,細勁秀逸,勻潔流暢,設色古雅精微,圖中的牛、馬等動物形象亦生動傳神,畫風謹嚴。不但展現(xiàn)了凹凸法,人物的肉體感也有所增強。
局部高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