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白居易是在小學,一首《賦得古草原送別》打開了我和他之間的故事,年少毫無歲月概念的我卻自以為已經(jīng)讀懂“一歲一枯榮”的境界。再識白居易是在貓妖傳,黃軒扮演的謙謙公子一下將我心中的白居易演活,此后,我心中的白居易成為了劇中人…… 白居易,字樂天,有大才卻無大財,年少開始在長安京都漂泊,所以也是一個“京漂”?,F(xiàn)在想想,就算是回到盛唐,房價也沒能饒過誰,它就像風箏的線,拉扯著世世代代的“京漂”們進進出出。 長安從不缺故事,更不缺人。744年,詩圣李白離開長安,但長安仍會繼續(xù)涌進千千萬萬毫無目標毫無想法的人,他們隨波逐流,慢慢變成萬千勞碌生命中的一個,在繁華與庸俗中耗盡一生。所以這次,我們不聊唐詩,只聊白居易的長安行。 762年唐詩的世界失去了李白,770年唐詩的世界再次失去了杜甫,在唐詩屋宇少了頂梁柱的時代,白居易來了。那時,安史之亂過去9年,盛唐也早就不復存在。但白居易有才,有夢,他有一心想要挽救大唐頹勢的夢想。 初去長安那年,他十六歲,拿著幾首詩便去拜訪顧況。當時的顧況雖看不上小輩,但他看到那首《賦得古草原送別》時,卻毫不吝嗇他的贊賞。 顧況當時是長安的大名人,有了他的認可,白居易在長安開始小有名氣,那時的唐代,幾乎沒有什么事是一首詩解決不了的,如果不行,就兩首。白居易孑然一身,憑借詩才與夢想,斗膽闖入這繁復的世間。 29歲時,白居易再一次來到長安擔任校書郎,三年后得到升遷,但白居易是誰,他是立志要拯救唐詩的男人。 有一回,白居易與王質(zhì)夫去仙游寺玩耍,聽人說起50年前唐明皇與楊貴妃逃亡時經(jīng)過此處時大故事。王質(zhì)夫說:“這樣的愛情故事,要是消失就真是太可惜了,白居易你多情有才,為什么不試著將這個故事寫下來呢?”當時李白有句“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是特地為楊貴妃所寫,好詩,白居易徹底被這句詩所折服,超越李白的心也一日比一日加深! 動筆后,他先是嘲諷皇帝好色,荒廢工作,“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但慢慢地,他開始被這君王的故事?lián)糁行撵??!霸谔煸缸鞅纫眸B,在地愿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白居易開始了不單單是寫長恨歌的愛情故事之路,筆下寫的更是人世間的真情,是每個人心中那個不可磨滅的回憶。 不久后,白居易迎來他職場的得意時刻,上升左拾遺,也就是在這時,官場對他撕開了和藹的面具。 自古帝王多無情,在官場上,要么孤獨,要么庸俗,而白居易便在這孤獨的路上一走到底。 大唐宦官亂政嚴重,連帝王也要敬他們?nèi)帧9賵鋈巳俗晕?,巴結(jié)奉承之風盛行,真話開始和生命掛鉤。 甚至連帶兵打仗此等重大之事也成了宦官的事,最終宦官搞得軍隊人心離散,而名將卻無用武之地,這場仗,打了十個月,敗了十個月。白居易是誰?又怎能忍受這種場景的發(fā)生呢,他屢屢進言,最后,終于在44歲時為自己的敢言付出了代價。 815年6月3日,鐵血宰相武元衡被人是殺害,尸首分離在馬路邊,所有人都知道幕后主使是李師道,因為武元衡削藩的存在觸碰到了他的利益,但自保的眾人又怎么可能發(fā)聲呢。 白居易是誰,盡管此時的他已經(jīng)被削了左拾遺職位不能上諫,但還是第一個站了出來遞上奏折請求嚴懲兇手。 白居易越職,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在人人都說假話的年代里說真話又怎能被接受呢,于是白居易被貶,九江司馬,一個空職而已…… 從此,白居易結(jié)束了他懂得京漂之路,長安的故事還在繼續(xù),但就此缺了白居易 在九江,白居易遇到了長安來的歌女,同是少年盛名,而今漂泊沉淪。于是一紙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此出世。 長安從不缺故事,但終究缺了白居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