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語:祠堂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產物,是宗族重要的祭祖場所,承載著家族的輝煌與歷史。在中國的南方農村地區(qū),相對重視傳統(tǒng),宗祠遍地,香火旺盛,延續(xù)著古老的傳統(tǒng)習慣。寒假期間,我先后到了耒陽市南京鎮(zhèn)江里鄉(xiāng)李氏龍門第、耒陽市大灣吳家吳氏三讓第、耒陽市龍鳳村徐氏龍鳳堂、耒陽市壇下鄉(xiāng)河邊陽家渤海堂、耒陽市南京鎮(zhèn)杏樹村徐氏南州第現(xiàn)場調查、走訪,對耒陽市宗祠的建筑、風俗等文化進行了一番探究。 1 祠堂起源 宗祠又稱“祠堂、宗廟、祖廟、祖祠”,湖南耒陽的方言叫做“祭廳”。宗祠制度早在周代就產生了,按照《禮記》中的說法在之前只有帝王、諸侯、大夫才能自己設立宗廟祭祀先祖。到了明朝,開始允許民間建立家廟。宗祠祭祀著高祖、曾祖、祖、禰四代的神主(牌位)。
2 祠堂建筑設計特點 風水 據(jù)耒陽市南京鎮(zhèn)江里村李姓老人介紹,從風水角度來說,山管人丁,水管財。一般來說祠堂修在依山傍水處,選址最好要后倚龍脈,眾水匯聚,明堂寬大方正。古人認為“塘之蓄水,足以蔭地脈,養(yǎng)真氣”,在古代高官大戶建房必須要求“水局合理”。在湖南,祠堂前一般都有池塘和一口井,這種池塘學名叫“泮池”,一般呈半圓形,具有防災、調節(jié)氣溫以及風水的象征。
(圖:在耒陽市江里村采訪李姓老人關于當?shù)乩钍献谧宓臍v史) (圖:耒陽市龍鳳村徐氏宗祠龍鳳堂風水布局:堂前綠水碧波,堂后青山茂翠。) 堂號 “堂號”是家族門戶的名稱,在古代農耕社會,同一宗族的人聚集在一起祭祀先祖,為了牢記祖先的功績和祖居地,彰顯家族的輝煌歷史,每個家族都有自己的堂號。如湖南省耒陽市龍鳳村徐氏的“南州第”、“東海第”、“龍鳳堂”?!皷|海第”是紀念當?shù)匦焓掀鹪吹目ね谇卮臇|海郡,當?shù)匦焓响籼瞄郝?lián)為“龍吟東海,鳳舞南州”。 “龍吟東?!敝傅氖乔爻绞啃旄#瑪y童男童女數(shù)千人渡海訪仙,傳說后來成為日本的神武天皇?!傍P舞南州”指的是東漢時期的徐孺子,人稱“南州高士”。 (耒陽市杏樹村徐氏南州第)
建筑風格 祠堂一般建在祖先最先居住的地方,有的家族是先建祠堂。且一般建于全村的中央處,與其他民房形成眾星拱月的局勢。一般是三進或四進,即大門、儀門、享堂、寢堂。建筑風格古典莊嚴,明亮大氣,重視裝飾。一般采用中軸線對稱布局。享堂是祭堂,舉行祭祀儀式的,寢堂安放祖先神龕。 徐氏宗祠南州第,四進式 徐氏宗祠龍鳳堂,四進式 3 祠堂功能 祭祀先祖 《論語·八佾》第十二章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膘籼檬窍茸婊觎`依附之地,因此祭祀是祠堂最主要的功能。在湖南耒陽,每個月的初一、十五、每年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中元節(jié)等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每家每戶都要備齊祭品、香紙早晨去祠堂祭祀祖先,人們認為宗祠是祖先靈魂依托之所,因此對于祭祀也是高度重視。 徐氏宗祠南州第神龕 ![]() 徐氏龍鳳堂神龕 禮儀場所 家族中的婚禮、喪禮、同姓的聯(lián)誼會都是在祠堂舉行。如果家族內部有人結婚,家族內部便灑掃祠堂、在祠堂的大柱子上貼上喜聯(lián)、把祠堂布置得喜慶熱鬧,準備第二天迎接新娘。次日祠堂門前廣場便會鞭炮齊鳴、熱鬧非凡,男女老少一起看迎親車隊接過來的新娘子,新人祭拜了祖先后,家族便在祠堂內大宴嘉賓。據(jù)耒陽市南京鎮(zhèn)龍鳳徐姓村民介紹,喪禮,一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進祠堂舉行喪禮,而且也有等級區(qū)分的。在外地身故的和意外離奇死亡的,如溺死車禍等不得入祠堂,人們認為這些人會破壞祠堂的風水。祠堂一般有三進或四進的格局,就是三個廳或四個廳。德高望重者病故可以將靈柩停放在上廳,也就是最接近祖先的享堂,一般的人在中廳,沒有結婚生子的在下廳。 禮法教育 祠堂一般設有牌匾、族規(guī)祖訓等,有的名門望族還保存有祖先在科舉時代獲得的“進士及第”等記錄祖先光輝的歷史實物。家族修譜后也要在祠堂公布示眾,讓大家了解祖先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和曾經的輝煌,勉勵子孫遵守家族秩序、勤儉有為、光宗耀祖,也是起到加強家族內部團結的作用。
徐氏宗祠南州第匾額 ![]() ![]() 功德碑、族規(guī) 會議、聚會場所 據(jù)耒陽市西部壇下鄉(xiāng)河邊陽家陽帆介紹,在他們村,村中族中重大事務,如修譜續(xù)譜、修繕祠堂、修路建橋、購置資產等一般在祠堂商討研究,由村長或各房房長主持。重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如春節(jié)等,宗族內部可能商議一起在祠堂聚會舉行活動,清明節(jié)時候不同的地方的同姓有時候集聚在一起舉行“清明會”舉行共同祭祀祖先的禮儀,追念祖先。 吳姓宗族春節(jié)捐款明細 ![]() ![]() 歐陽氏春節(jié)慶祝儀式 4 祠堂文化意義 祠堂是宗法制度下的宗族權力的象征,族權在我國幾千年 的封建統(tǒng)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族人定期共同舉行祭祀,祠堂記錄先祖的歷史,讓人們追思先祖,團結一心,加強族內團結。 同時,祠堂不僅僅是一個祭祀場所,更是承載著一個家族的家風的積淀。人們一代一代勤勞耕讀,一代一代講述著祖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朋友有信的故事,來互相勉勵,實現(xiàn)“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目標。通過敬天法祖來延伸到愛家、愛族、愛國,起到穩(wěn)定社會的作用。 《史記》中說:“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薄肮识Y,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奔漓雽τ诠湃藖碚f是大事,列為古代五禮之首,也是宗族的大事。由此產生的多種傳統(tǒng)文化,如忠孝、孝悌、貞節(jié)等傳統(tǒng)道德,和“崇德報功,風勵忠節(jié)”等愛國精神。但是幾千年來的宗祠文化并非是篇篇藥石、字字龜鑒,我們應該以辯證的眼光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的去繼承。(完) 以上信息采自掌上耒陽 |
|